陪着聊天、换尿布、吸痰、抠便 照顾孤寡老人,她一干就是30年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11 09:51

□文/记者 郭学军 片/记者 左庆
  同语言障碍的老人聊天,为瘫痪老人换尿布,这是她日复一日的常规工作。遇有危重情况,她甚至还要亲自为患病老人吸痰、抠便,这些连亲生儿女都不一定做得来的活,她做过多次。她的名字叫高莉,是济南市社会福利院特护部护士长。从18岁进入福利院工作做护士以来,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责地护理孤寡老人,奉献了青春,也奉献了亲情。30年来,每个除夕夜她都守护在老人们身边,从未和自己的家人过一个完整的春节。今年“五一”节前,高莉被授予“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成为济南民政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职工。
1.
第一次看到瘫痪在床无法动弹的老人时 她心里也曾打过退堂鼓
  “我在福利院住了几十年了,她对我们照顾很体贴,大家都说她像亲闺女一样。”5月4日下午,在福利院特护部,百岁老人田玉寒一字一句地告诉记者。说这话时,特护部护士长高莉正在耐心地给她梳头。见记者前来采访,高莉一边给田玉寒老人端来牛奶喝,一边拉起自己的工作经历。
  “我是1982年进入济南市社会福利院工作,当时18岁,时间过得真快,转眼过去30个年头啦。”高莉说,刚进福利院时,她本想进儿童部,从事照顾孩子的工作。可没想到,领导把她分到了老人卧床区(今特护部)。第一次看到那些常年躺在病床上,因为瘫痪无法动弹的老人时,高莉说她有些不知所措,心里登时打起了退堂鼓。
  “我向父母抱怨过,但在老同事的鼓励和开导下,我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高莉说,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护理知识培训,一切她都要从头学起,老同事们手把手地教给她该如何护理病残老人。记得当一位同事带她来到刷尿布的地方,给她示范正确洗刷尿布的方法时,她还很抵触,来福利院工作这种活也要干呀?
  “从此,我知道了生活在福利院的都是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绝大多数人常年饱受疾病折磨。一些老人因为瘫痪行动不便、常年卧床,没有自理能力,吃饭、喝水、穿衣、大小便等等,都需要护理人员的帮助……”高莉说,就这样,她带着一份同情心,开始了自己的护理生涯。
  “现在,我一天不见这些老人就想他们。”高莉说。“她对我们很好,是真好!我很满意。”耳不聋、眼不花的田奶奶对记者说,她入住福利院已经几十年了,在这里没少得到高莉的照顾。

2.
第一次看着自己日夜照顾的老人逝去 她当时就呆住了,不知所措
  “虽然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像对待亲生父母般去悉心照顾每位老人,但事实上,这份工作远比自己想象的要辛苦得多。”高莉说,刚开始,对老同事来说,为卧床老人换洗尿布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但对于她这个刚刚参加工作,极爱干净的年轻姑娘来说,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
  “那时,每天中午,看着热气腾腾的饭菜,我虽然饥肠辘辘,却因为一双手刚刚为老人洗过尿布而难以下咽。面对那些卧床的老大爷,不满20岁还未结婚的我,为他们换洗尿布很难为情。”高莉告诉记者,可随着和老人的不断接触,慢慢地,她发现,其实老人们是很可亲的。虽然他们从不主动要求什么,但她心里知道,在他们内心里,非常渴望亲情。从此,洗尿布不再是一件脏活累活,为老大爷换洗衣物也不再难为情。
  “每当看到老人们因为我的一个细微呵护动作而露出的笑容时,我就觉得自己的这些付出值了!”高莉说,她至今还记得,工作后的第一个除夕是第一次不与父母在一起。那天本想陪老人们一起过个欢快的节日。却不料,天刚黑,两位常年卧床的老人就出现了病危征兆。值班医生匆忙赶到,和她一起实施紧急抢救,却依然没有挽留住两位老人的生命。
  “我第一次看着日夜照顾的老人在自己面前逝去,还是两位!我当时就呆在了原地,不知所措。”高莉说,但看到一起值班的老同事手脚麻利地为老人擦洗身体,穿好寿衣,她也开始帮助擦拭着老人的遗体,全然忘记了害怕。
  “当万家团圆迎新年的时候,我们在为两位非亲非故的老人料理后事。这个除夕,让我为自己的护理工作感到骄傲!”高莉说,从此,30年来,每个除夕,她都会和同事们守护在老人们身边,从未与家人过上一个完整的春节。

3.
她亲手为一位老人掏完粪便 老人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
  济南市社会福利院办公室主任车瑞海介绍说,由于福利院护理部人员少,老人们大都不能自理,有时守护患病老人一守就是半天。因而,在工作中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经常不能准时吃饭,一直到了晚上十一二点才吃饭的情况时有发生。
  车瑞海说,记得有一次,院里有位老人因肿瘤去市立五院做手术,高莉担心老人情绪不稳定发生意外,就亲自为老人做全面护理,在医院一直守护了老人三天三夜。
  还有一次,高莉为一位名叫于玉庆的老人吸痰,因老人痰液较多加之剧烈咳嗽,当她为老人吸痰时,大量的痰液喷到她的脸上和眼睛里。但高莉没有在乎,仍然心平气和、耐心细致地为该老人服务。
  2010年冬天,有位脑梗塞失语、名叫李现成的七旬老人住进了福利院。老人虽不能言语,但意识清醒,对治好自己的病丧失了信心,极不配合治疗,出现情绪烦躁、拒绝进食的现象。高莉了解到这种情况后,主动与老人接触,耐心诱导,和风细雨地跟老人讲解战胜疾病的道理。
  有一次,她看到老人的表情非常痛苦,并不停地扶着墙去厕所,一小时数十次。经过与老人进行手语交流,她才知道李现成老人已经两周没有大便了,她就马上给老人用上开塞露,然后用肥皂水灌肠,但都无济于事。最后,高莉戴上手套亲手为老人掏出了干结的粪便,解除了老人的痛苦。
  这时,老人眼睛里含着泪水,拉着她的手,不停地点头,一句话也说不出。高莉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她知道,老人的心打开了。随后,这位老人对治疗改变了态度。经过几个月的精心治疗护理,李现成老人终于恢复了正常生活。他感慨地说:“福利院有这样的好护士,是我们老人的福啊!”

4.
丈夫由不理解变为理解 主动担负起所有的家务事
  据高莉介绍,她结婚后,由于爱人是家里独子,公公婆婆很希望全家人能一起过个团圆年。但是一看到福利院老人们盼望的眼神,她就不忍心抛下他们。
  “公公婆婆还有儿子,有孙子,可是这些孤寡老人们,却只有我们这几个日夜照顾他们的护士‘儿女’,如果我们都回小家了,那这个大家还能团圆吗?”高莉满怀愧疚地说,每当夜晚看到她拎包的时候,当时她年幼的儿子便哭闹个不停,因为他知道妈妈晚上又不能陪他了。于是,每次她只好提前把包藏起来,趁儿子不注意时偷偷出门,她怕听到那一声声令人心碎的啼哭。
  “面对着家人的不理解和埋怨,我只能一点点地讲自己的工作性质,讲述孤寡老人的点点滴滴。慢慢地,家人的态度转变了,他们由不理解变为理解,由反对变为了支持。”高莉告诉记者,从此,丈夫主动担负起所有的家务事,年迈的婆婆也把照顾儿子的工作全部承担起来,只为让她没有后顾之忧,更好地去照顾福利院的老人。
  “她确实对我们很好。我今年60多岁,从出生不久就来这里了,在院内生活快60年了,可以说见证了高护士长的工作历程。”下肢残疾的福玉流老人说,每天见到高护士长,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安慰。
  “特护部共有70多人,除了一位脑瘫的小伙子,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些老人大都身体有病,或肢残、智障,每天的护理工作都很繁重。”车瑞海说,高莉就是以南丁格尔敬业、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孤寡老人服务的,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