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回顾男子照顾老人15年,买菜做饭13825404095老人赠予男子房产,老人外甥女:我不同意
2024-09-07 12:10
发布于:天津市
前言
在这个充满现实与情感交织的故事中,一个男子以无私的奉献照顾一位北京老人长达15年。老人对这份恩情心怀感激,最终慷慨地赠予了他一处房产。然而,故事的转折点却出现在老人的外甥女身上,她出人意料地表示不同意这一决定。这究竟是一场亲情之争,还是道德与责任的交织?一、相逢王崇恒:一场医院邂逅结下的忘年交
2000年的一天,王国栋独自前往医院办事。他刚步入30岁,正值壮年,心中却还未有太多打算。医院的门诊大厅里人来人往,王国栋站在人群中有些迷茫,不太清楚该去哪个窗口询问。就在这时,他无意中看见一个年迈的老人,正在艰难地背着一个体弱的老妪,一边推着一辆空轮椅,想要向检查室的方向移动。
那老人显然已经年事已高,背着老妪行动十分吃力,推轮椅的步伐也十分蹒跚。王国栋见状,立即上前与老人搭话,询问是否需要帮助。老人看着王国栋高大壮实的身板,连忙点头称是。于是王国栋便扶着老妪坐上了轮椅,自己则抢过老人手中的拐杖,架着老人的手臂慢慢向检查室移动。
来到检查室后,王国栋将老人和老妪交给了医生。等待检查结果的间隙中,王国栋与老人坐在一旁闲聊起来。原来这老人姓王名叫崇恒,曾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今年已经68岁,已经退休在家。他与王国栋发现居住地相近,两人又同姓王氏,更是热络起来,感叹实是有缘。遂交换了联系方式,表示今后有空常来往。
这一医院邂逅,结下了两人牢固的忘年交情。王国栋平日里工作繁忙,偶有时间就会去看望王崇恒老人。王崇恒老人也十分欣赏王国栋这个小伙子——朝气蓬勃、乐于助人,常常一家人聚会时就会拉着王国栋一块参加。两家人由此熟稔起来。
二、妻亡儿残:王国栋开始帮扶王崇恒父子
三年后,王崇恒的妻子因病离世,家中只剩下他和得了脑瘫从小瘫痪在床的儿子。王国栋得知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来到王崇恒家中吊唁,看望这个可怜的老人和他的儿子。王崇恒的妻子生前一直在照顾瘫痪的儿子,如今人去楼空,这对父子显得异常凄凉。王国栋心中难过,主动提出可以经常过来帮忙打扫房间、照看儿子等事宜。王崇恒连声道谢,夫妻俩也未曾赐予如此之多的关爱。
一年后,王崇恒在一次外出时不幸遇上车祸,双腿多处骨折,身体情况大不如前,无法独自起居生活。王国栋得知后,立刻请假在家中休养了一个月,每日去王崇恒家中料理家务,扶助王崇恒起居,同时也照看他的儿子。
一个月后的某天,王国栋跟王崇恒谈起自己被单位辞退的事情。王国栋所在的国企开始裁员缩编,他这个普通员工无法幸免。王崇恒听后,立刻提出可以提供一份住家护工的工作给王国栋——白天让王国栋在附近的社区做保洁,晚上回来照顾自己与儿子的起居。工资虽不多,但可以解燃眉之急。王国栋欣然接受,从此开始了这份长达15年的住家工作。三、放弃婚姻:王国栋只为守护那个承诺
王国栋到王崇恒家中工作生活已有10年。这10年来,他勤勤恳恳地工作,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这对父子。朝夕相处的日子让他与王崇恒父子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简直像家人一般亲密。
这一年,王国栋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社区的人见他至今单身,就介绍了一门非常好的婚事。王国栋的准新娘是村里一位知书达理的女教师,两个家庭门当户对。王国栋与这名女子几次约会下来也颇有好感,于是双方很快就谈好了亲事,准备订婚。
然而就在订婚的前一天,王国栋的准新娘却向他提出一个条件:结婚后必须停止在王崇恒家中工作,回归自己的新家庭。王国栋一听大为光火——当年,还是少不更事的他亲口向王崇恒的儿子保证“大哥”的身份,这十年来视他们如骨肉手足。这场姻缘他或许可以舍弃,但那份兄弟般的情谊却是他这一生最宝贵的珍宝。
终究还是那句“大哥”战胜了红尘中的爱情。王国栋果断拒绝了准新娘的条件,婚事就此作罢。从那时起,王国栋便正式向周围的人宣告:他这一生,只为守护着当年的那个承诺。四、争房经年:老人遗嘱成了唯一证据
转眼间又过了7年。如今王国栋已经47岁,王崇恒老人也已是膀大腰圆之年。2017年的一天,病重的王崇恒老人突然患上了重病,医生诊断剩余的日子不多了。临终之际,他唤来了社区的工作人员,在他们面前立下了一纸遗嘱——死后,把自己名下的那套5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全部赠予王国栋。
王国栋听说后,依然谢绝了这一重殷殷的嘱托。他认为这套房子应由老人的儿子继承,尽管对方从小瘫痪在床。王崇恒老人见王国栋这样考虑自己的儿子,更是感激涕零。他嘱咐道,如果自己的儿子也去世的话,这套房子就由王国栋继承,作为这些年来照顾自己与儿子的回报。
就这样,在王国栋的哽咽声中,王崇恒老人渐渐闭上了眼睛。王国栋承担了老人的丧葬费用,孤零零地下葬了这位可敬的长者。其他亲属只是草草前来吊唁了一番,很快便离去,再无他人照看老人瘫痪在床的儿子。王国栋依旧悉心照料着手足般的病人。
两年后,这个儿子也相继病逝。王国栋自知老人的嘱咐,于是开始准备按照遗愿,将房产过户到自己的名下。
谁知,就在这个时候,老人的亲弟弟和妹妹突然跳出来,反对这个安排。他们坚称作为老人最亲的血亲,这套房产的继承权必须优先考虑他们。于是双方起了争执。老人的外甥女作为代表参与这个纠纷,她直接表示老人生前的这一遗愿是不合法的。
她的理由很简单:第一,王国栋这15年的照料确实付出良多,但都是收取老人报酬的有偿活动;第二,王国栋一开始就是抱着目的接近了老人一家,这种行为不能算是“无私奉献”。
面对质疑,王国栋表示自己每月仅拿到的那点报酬都基本上全部用于三口之家的生活开支了,自己还得时常补贴缺口。他起初也从未想过要获取什么利益,只是出于人性的善意。否则老人家为何要再三表示要把房子赠予自己呢?
僵持间,王国栋拿出了老人在病榻上的一段视频遗言,证实了二人深厚的情谊。小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也为王国栋作证,老人每一次要求赠房都十分明确和坚决。
最终,在种种证词的支持下,法院做出判决:老人名下房产归王国栋所有,但王国栋须分别向老人的亲属支付十五万元作为补偿。这场争论就此落下了帷幕,王国栋也终于如愿履行了老人生前的心愿。结语:
王国栋用他最宝贵的青春岁月,换取的不过一套破旧的老公房;他放弃自己的事业与婚姻,却得到了“义无反顾”的美名。当今社会,这样高尚的情怀已然难能可贵。我们不必高调宣扬,只需在每一个选择面前,牢记那句“大哥”,迈开可以的第一步。沧海之水,方成大爱;点滴之流,终成兄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