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永玉夫妇:照顾非亲老人20年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06 09:4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人护理13825404095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常怀敬老之心、常兴爱老之风、常做助老之事,这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值得传承和发扬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在我们的身边,不乏这样善良而平凡的人。鲍永玉和张玉莲夫妇二人悉心照料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而且一做便是20多个寒暑春秋,7300多个日日夜夜,成为世上最美丽的守候……

鲍永玉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海南州分行客户业务部的职工,多年来,他和妻子张玉莲一道悉心照顾着已故同事的母亲,直到老人在今年3月5日含笑辞世,享年84岁。夫妇二人付出了他们满腔的热情和挚爱,老人在他们这里得到了身心颐养和临终关怀。

一个郑重的承诺我们来照顾您

故事还得从1993年说起。或许老一辈的共和人还有一些印象,在恰卜恰镇下街老商场的门口,有一位摆开水摊的张改雄老奶奶,总是坐在那里慢慢地整理着水瓶。虽然女儿王桂梅当时在农行恰卜恰办事处工作,她坚持出来挣钱,是想要帮女儿一把。也就是这个开水摊,让老人省吃俭用在西台粮库旁边买了一处紧凑的小院儿,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而生活总是有一些不尽人意。1993年8月27日,共和县沟后水库突然垮坝,农行恰卜恰办事处因地处低洼地带遭遇了凶猛的洪水,正在单位值班的王桂梅不幸因公殉职,同时王桂梅活泼可爱的儿子也同时遇难。这一年,老人已迈花甲之年。三个人的家,留下一个白发老人的孤寂身影。

痛失亲人后,老人变得不爱说话,常日以泪洗面。

当时农业银行的相关领导及时赶来慰问张改雄老人,并老人办理了遗属补贴。又在西宁联系好了养老院想让老人安度晚年,但老人性格很刚强,不想给国家添麻烦,谢绝了领导的好意。

作为王桂梅同志生前的同事,鲍永玉夫妻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鲍永玉常说:王桂梅是我的好同事,虽然她已经走了,但她的老母亲不能无人照顾。当时,鲍永玉参加工作时间并不长,月收入只有400多元钱,还有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妻子张玉莲又没有工作,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然而,二人经过商量并征得农行领导的同意,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照顾张改雄老人的责任。

在一起的日子总是充满欢笑

在夫妻二人精心的照料下,老人的心情渐渐地好转了许多。同时,鲍永玉还摸清了老人的脾性和生活习惯。什么时候不高兴,有何征兆,有点不舒服吃什么药,他都了如指掌。由于照顾周到、细心,夫妻二人获得了老人的信任和认可,只听夫妻二人的话。

上了年纪的老人就像孩子一样,但夫妻二人总是很耐心的哄着,并因此深得老人的喜爱。鲍家的几个孩子,都跟老人亲,一声“奶奶”,老人就高兴地合不拢嘴,赶紧把糖果、鸡蛋之类的往孩子的小手里塞,夫妻二人见老人高兴,也跟着孩子们叫老人“奶奶”。

老人是甘肃人,喜欢自己做一点浆水,在里面撒点面糊糊吃,张玉莲看见后,觉得那样吃没什么营养,就经常买点新鲜的蔬菜和肉送过去,可老人总是嫌麻烦。张玉莲就和爱人商量,中午饭和晚饭她亲自下厨从家里做好后给老人端过去,这样也避免了老人生火做饭引起不必要的危险。因为老人坚持要求独住,鲍永玉家跟老人家又有一段距离,于是他又买了一辆小摩托车专门给老人送饭。“也挺方便的,做好后骑车快一点,饭不会凉掉。等我到了,奶奶就在门口等我的。”鲍永玉说。而最让张玉莲开心的是,奶奶吃她做的菜,总是说好吃。

“奶奶十分爱惜自己的头发,虽然花白,但还是要梳地顺顺的,编成几个小辫紧紧地盘在脑后,可我手比较笨,不会梳老一辈的那种头。奶奶就耐心的等我,从没埋怨过我。等我梳好了,就摸着发髻冲我笑……”回想起和老人在一起的点滴生活,张玉莲的声音早已哽咽。

按照青海的风俗,老人到了一定的年纪,趁着健在的时候就要考虑终老的问题,就是要把自己的寿材做好,做好后,还要举行一个隆重的庆祝仪式,仪式办地越热闹越好。2003年,鲍永玉操心为张改雄老人制作了一口上好的寿材,并操办了贺材仪式。贺材当日,燃红烛,放鞭炮,搭红绸,献寿桃,以前王桂梅的同事们都赶来道贺,看望老人。鲍永玉夫妇带着三个孩子给奶奶叩头,为奶奶敬长寿酒。那一天,狭小的院子里挤满了人,欢歌笑语,好不热闹。“那一天,也是奶奶最开心的一天。”张玉莲回忆道。

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你们要好好做人,好好教育孩子,要多做好事善事……做事要讲良心,遇事要多替别人想想……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过日子要懂得节俭,不要乱花钱……对儿媳妇们要好,要做个好婆婆……”这些都是奶奶常挂在嘴边的话。有时我们跟老人家解释说,现在生活好了,孩子们都长大了,也有了自己的家,给您买点好吃的是应该的,可老人总是认为我压力大,埋怨我们乱花钱。张奶奶一生,为人正直,性格刚强,生活简朴,给她买的衣服好多都没有穿,她用她的言行,给我俩和孩子们树立了做人的榜样,鲍永玉感慨地说。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2014年1月26日,84岁的张改雄老人因病突然病倒了,起居无法自理。鲍永玉夫妇得知后,及时将老人送到州人民医院治疗,张玉莲就守在老人床前照顾。亲自为老人洗脚,用热水为老人擦背,喂饭。有一次,在扶老人上厕所的时候,老人突然开始尿血,尿液溅了张玉莲一身,老人也尴尬不已,心疼地看着这个闺女,张玉莲二话没说,而是先赶紧安慰老人换内衣,把老人安顿好了,躺舒服了,才回家换衣服。旁边一名病友不禁感概:“都这样了,就是亲闺女估计做到的也很少。”共和县民政局和城西社区了解情况后,专门花钱找了一名护工,协助鲍永玉夫妇照顾老人。城西社区主任董金花说:“像鲍师傅这样的好人,真的是没话说,老人就听他的话,他对老人也尽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据董金花介绍,鲍永玉夫妇的行动从1993年起就感染和带动了周边的好多人。他们为老人伸出了援助之手,也引起了州县政府的重视和关怀。1997年,政府将张改雄老人列为低保对象,为老人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为了老人最后的心愿

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2月7日,老人坚持要回自己家。张玉莲又赶忙回去布置,等把老人接过来,屋里已经暖烘烘的了。老人颤颤巍巍地将鲍永玉叫到身边,特意从一个木柜后拿出一个落满灰尘的蓝色布袋,硬将6592元钱塞到鲍永玉手中,说是留给鲍永玉三个孩子的钱,无论如何得收下。鲍永玉这个58岁的汉子再也坚持不住,泪如雨下,这些钱,是奶奶一辈子省吃简用省下的钱,他怎么能用?

而早在住院的两个月前,张改雄老人就交代鲍永玉生前有两点心愿,一是希望百年之后,能将她和女儿孙子葬在一起,二是两间房产全部归小鲍夫妇所有,还希望二人马上搬过去住。鲍永玉总是笑呵呵的岔开老人的话,还给老人宽心,最关键的是要自己活得开心。

不料3月5日,老人病情一度恶化,鲍永玉赶紧把以前帮助老人的农业银行和居委会负责人们叫到老人家里,望着生命垂危的老人,在场的人们哽咽地说不出一句话。老人去世后,张玉莲亲手给老人擦洗身体,穿老衣,夫妻二人亲自为老人裱寿材,千方百计为老人在公墓附近找寻了一处临近她女儿的墓地,了却老人的第一桩心愿。对于老人留给自己的房产,夫妻二人决定,等到老人满百天后即移交给民政部门处理。鲍永玉说:“这个房子我们坚决不能要,我是把奶奶当作家人来照顾的,照顾家人怎么能要回报呢?”老人给他的6592元钱,他也全部用于老人的后事。

面对越来越多的赞许,夫妻二人总是很淡定。鲍永玉说:“我就想老人好好安享晚年,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我做的都是很普通,很平凡的事情,换做别人,一样也会这么做的。”鲍永玉夫妇把别人的母亲当做自己的母亲来赡养,20多年如一日,他们用平凡的行动谱写了一曲超越血缘和亲情的爱的颂歌。这个社会不乏好人,好人,总是很多。将来,会更多。

愿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