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欣 |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
病重老人指的是因为生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地毯清洗13825404095这部分老年人需要亲人日夜照顾,属于高需求老年人。病重老人的高需求既指的是物质层面上的高需求,也指的是精神层面上的高需求。
一、从代际关系看农村病重老人的养老困境
照顾病重老人主要就是两个问题:出钱和出力。出钱主要指的是拿出治病的费用,出力指的是将老人接到自己家中,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对于多子女家庭来说,子女们会在出钱和出力上进行平衡,分担责任,出钱多的出力少,出钱少的出力多,子女们根据家庭实际情况而定。病重老人由于身体原因,一般会固定居住在一个子女家中,不会实行轮养制。
而在具体的谁出多少钱,谁又出多少力上,子代家庭除了会考量自身的实际情况,也会考量上一辈对自己的付出以及兄弟姐妹们之间的关系。
1. 父代对子代的付出
在决定出钱出力问题上,子代会考量父代对自己的付出,比如父代给自己的小家出了多少人力和财力,父代有没有为自己照看过孩子。面对这些问题的考量,通常会有两个问题:第一,父代有没有为子代提供帮助?第二,父代对子代的帮助是不是公平的?后一个问题对于多儿子家庭来说很关键。在子代认知中,接受父代帮助最多的子代理应承担更多的照顾责任。
2.子代内部的关系相处
据本人观察,老人的生病及后续照料问题是考验子代关系的试金石。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家庭的子代之间不会有明面上的矛盾,子代之间维持着“面”上的和谐。老人的生病以及照料会成为抛向平静家庭生活的一个石子,激发出子代内部的矛盾。子代之间关系比较密切的家庭,面对这样的“危机事件”,子代通常可以齐心协力,尽量不计算责任的分配,病重老人通常可以得到稳定的照料。相反,如果子代关系没有那么密切,那么在责任分配的问题上就会计算更多,相互都不认可,相互都不理解。这样的话,老人就会成为家庭不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老人也很难得到稳定的照料。
生活无法自理老人的养老问题实际上是养老问题的一个集中体现,从病重老人的养老中我们可以窥见当下养老中的难点。养老是比较考验家庭关系的,尤其是病重老人的养老。老人有劳动能力的时候有没有“偏心”?子代之间相处的好不好?这些问题都会被养老激发出来,从而影响家庭关系的和谐。
二、子代的矛盾心理
老人病重,生活不能自理,子代的压力是很大的。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农村谚语确实是生活经验的总结。对于病重老人家庭来说,“盼活又盼死”是子代的矛盾心理。
盼活是因为情感。子代希望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可以活得久一点,自己可以与自己的父母相处的时间长一些,自己尽孝的时间可以长一些。
盼死是因为现实。子代多是70后和80后的中年人,自身的生活压力也很大。子女的教育问题、自己的工作问题还有自己的身体问题都是压在中年人身上的大山。他们也有自己的小家庭需要养活,很难全天守候在病重老人身边,日夜照顾,也很难将自己的全部积蓄拿出来用来给老人治病。子代白天需要工作,白天工作间隙回来照看老人,晚上回来继续照顾老人,他们也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身体压力和精神压力都很大,在本人访谈中,有访谈对象提到:“每天守着她,我都快抑郁了,还不如让我自己死了算了。”而没有这样灵活的工作条件的子代只能请护工或者将老人送进医院,这一方面增加了子代的经济压力,农村家庭很少有条件可以长期住院休养或者请专业护工的,一方面又担心“外人”照顾不好。
病重老人属于高需求老人,他们生活不能自理,经常连话都说不清楚,长期的生病和居家导致有些病重老人脾气会比较“怪诞”,是“老小孩”。因此,病重老人的照养群体也面临着巨大的身体负担和精神负担,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
三、病重老人的渴望
1.渴望尊严
病重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需要子代照顾。这意味着老人没有隐私,老人的全部活动都暴露在别人的目光之下。几乎所有的病重老人都经历过一个过程:从非常排斥在屋内上厕所和别人帮助自己上厕所到无奈接受再到慢慢习惯。隐私的丧失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尊严的丧失。
从及时性上来说,别人照顾自己一般不如自己照顾自己。因为子代也有事情要忙,所以对病重老人的照顾通常是没有那么完善的,如换洗衣服和被褥、打扫卫生、个人仪表等。在个人事务上完全依赖别人意味着尊严的丧失。
生病会给老人的身心带来痛苦。病痛钳住了老人所有的精力,他们没有精力再管自己的言行举止。精神文明是建立在物质文明之上的,身体的痛苦让他们无法表现得像个“文明人”和“社会人”。
2. 渴望陪伴
在访谈中,一个病重老人表示:“夜里我就盯着表看,我发现,夜里从一点到五点的针是不动的,表是不转的。”病重老人是社会性死亡的群体,他们几乎已经与社会隔绝开来,他们处于等待中,等待子女来看自己,等待朋友来看自己,那铺炕就是他们的世界,就是他们的活动范围。他们需要人,喜欢人多,什么都不干,坐在他们身边就行。
3. 渴望倾听和理解
如果不是丧失语言能力,病重老人的表达欲通常会比较强。他们不能走了,那么他们就通过“说”来参与家庭生活,来向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宣布自己的在场,这是他们避免成为“透明人”和社会性死亡的方式。“说”的内容包括:对过去的回忆、对家中人情世事的评价和建议、各种传统仪式的要求等,如过年该有哪些仪式。说出来之后,他们想要被听见,想要被认可,想让对方采纳自己的建议,以此证明自己的“有用”。倾听带来的问题就是理解。因为代际差异,子代和孙代经常无法理解老人的要求,这样也会带来小冲突。站在父代所处的结构性背景中理解他们的认知是重要的。
“临终关怀”是医疗人类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对于病重老人来说,如何让他们的晚年过得更加幸福确实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但现实情况往往更加复杂。目前临终关怀主要是在城市中展开,由医院的医务社工提供服务,这些在农村还很难落实。因此,对于农村病重老人来说,家庭及社区是获得精神满足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