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老人当心七个误区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03 06:25

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康复医学科 >老年痴呆

照顾老人当心七个误区

不少人认为,居室保洁13825404095上了年纪,走路越来越慢是正常的;跟老人讲话要拉高声音才听得到;老人要常吃烂烂的食物,才会比较好消化;其实这些认知都是错的。台湾《康健》通过调查刊文指出,照顾老人的健康时,要警惕很多错误的观念与做法。

目录

1照顾老人的心得体会

  我们都赤裸裸而来,没有谁天生富有,没有谁天生贫穷。人生旅途中,是攫取是放弃,是拒绝是接受,全在老人的指引,心灵的抉择。有人医治老人,千金散尽;有人赡养老人,不惜重金。有人信奉“百善孝为先”;有人恪守“一闯孝义生死关”。有人选择善待老人,有人选择拒绝赡老。美与丑,善与恶,全在一念之间,遗臭万年还是流芳百世,系于一瞬。要孝敬的太多太多,只想告诉你,选择孝敬,不要让迷雾遮住双眼,让污垢蒙蔽心灵,为老人,为自己,捧一颗清纯、孝敬之心。孝敬和判逆之间,介子推为母而死,选择光荣;李魁只身劈虎报母仇,选择德昭后世;香九龄为父暖被,王文以身喂蚊。孝敬可以帮助你成就很多很多。做个有价值的,无愧生命无愧社会的真正的人,人们也会赠与你回报。一个在暴风雨中求生的人,会奋不顾身挽救老人的性命;一个在沙漠里跋涉的人会毅然解下腰间最后一壶水给老人;但也有人把老人骑在身下,作威作福;有人由一个孝子蜕化成逆子;有人为省钱使老人变劳力;有人为分房分田,打老人,骂老人,一失足成千古恨。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要走错了方向啊!田地、房屋、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要那么多干嘛呢?到头来,反而一无所有,甚至老人,甚至生命,即使痛悔,即使改过,又赚得了几把同情泪?也没有人再来帮助你。如果你是雄鹰,就选择敬老;如果你是沙鸥,就懂得赡养;如果你是麻雀,就会自觉服侍长辈;如果你是一个人,就更应该懂得尊敬长辈,孝敬老人。如果你是你,一个不愿失去人格,一个不甘平庸,不会腐蚀的你,就做个清纯无比的你,捧上如雪的孝心——干净、漂亮,抛开一切污秽,所有自私,学会孝敬老人,善待老人。如果孝敬变为传统,世界将更美好。你会发现,自己很美,老人很美;你会知道,孝敬是满足,付出是快乐。选择孝敬老人吧!行动就是证明!寒假,我到我所在的社区居委会帮忙,进行社区服务。从2.21到2.27,一个七天,我每日都去居委会服务,帮那里的工作人员整理资料和文件,走访人民群众,了解社区居民的生活情况。

  刚开始,我并不适应那里的工作,觉得很无聊,很没用。但是,通过与当地居民和工作人员的接触,我逐渐了解到了这个社区服务的乐趣。我知道了如何整理资料,如何照顾老人,如何体贴他人,也知道了成年人的艰辛、努力——这一切的一切,若是没有走出家门,参与服务,就不会体会到的。

  通过这次社区服务,我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扩大了视野,对自己有了清醒的定位,不仅发现了自己知识结构中欠缺的一面,也感受到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这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启发。

  比如说,居委会的资料总是井井有条,分类整齐,通过居委会大妈的言传身受,我知道了学习应该也像整理资料一样,每天都应该按门按科地把知识梳理一遍,这样,不仅有利于查找,而且还有利于记忆。不只是学习,家里的一切也应当是这样,书籍、衣服、玩具等等。

  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到社区里的老人那里慰问。腊月寒冬,刘爷爷的孩子都去外地打工了。刘爷爷年轻的时候喝酒喝得太多,导致了中风,现在,每天他都会推着婴儿车在院子里练习走动。我和王大叔到他家帮他收拾完家之后,就和他一起去散步。一般的老人上了年纪都不会像他这样日日不停,风雨不住地锻炼,可见他的毅力有多么坚韧了。我以前曾经问过他,为什么要天天锻炼,他告诉我说,这是必须的,如果不天天锻炼的话,就永远走不动了。他还告诉我说,自己年轻时贪杯好饮才导致了现在这个结果,现在社会上,好多小孩13.4岁就开始吸烟、喝酒。他们的这些做法都是对自己对父母对社会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希望我不要重蹈他的覆辙,要健健康康的成长。听了这些话,我受益匪浅。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矗

2照顾老人当心七个误区

  误区一:老人走路越来越慢是正常的。调查发现,高达78%的人误以为老人走路越来越慢是正常的。因为这个常见的误区,反而让平衡感不好、关节疼痛、视力差等真正让走路变慢的原因被掩盖,而忽略应该到医院就诊寻求治疗。

  误区二:跟老人说话要拉高声调。当照顾老人时,很多人以为只要在老人家耳朵旁尖声大喊,就能让耳背越来越严重的老人听得清楚。其实,这样做会造成反效果。和老人说话时,声音可以大声,但是要用低沉、慢速的方式,才能让老人听得清楚。

  误区三:年纪大了晚上就会睡不好。超过五成的人误以为年纪大了,晚上就会睡不好。实际上,这是因为生理变化,老人睡眠时间会整体提前。换句话说,早睡的老人理论上就会早起,可是却常被认为是失眠或睡不好。

  误区四:老人应该吃糊糊烂烂的食物,比较好消化。调查发现,半数的人认为要让老人容易消化,最好将食物处理得糊烂。实际上,常吃糊烂的食物,会因为缺乏色、香、味,而让食欲减低,反而造成老人营养不良。

  误区五:吃氨基葡萄糖可以治愈或预防骨质疏松。针对广告上常出现的“保骨灵药”———维骨力(主要成分是氨基葡萄糖),调查中发现,仍有30.7%的民众认为氨基葡萄糖可以治愈骨质疏松。根据国外的研究,氨基葡萄糖不能治疗或预防骨质疏松,只对修复关节软骨退化有帮助。

  误区六:补充银杏能预防老年痴呆。国外调查显示,银杏萃取物只能对已经有老痴的患者具有某种程度的治疗效果,但是对没有老痴的人,则是无法预防的。但是在调查中却发现,近一半的人认为银杏能预防老痴。

  误区七:老人每天都应该排便。很多人以为一定要每天上大号才正常,否则就是有便秘的问题。台大医院老年医学部主任詹鼎正说,这种想法是错的,只要规律排便,即使一天三次到三天一次都算正常。

  “即使每天都排便也不代表没有便秘,没有每天排便也不代表便秘,”台北荣总高龄医学中心主治医师刘建良分析,便秘的定义除了看次数(每周排便次数小于3次),还要看品质,像是排便时是否费力、粪便呈团块状、解便不干净的感觉、肛门阻塞感、甚至需要用手协助排便等等。而且,有些疾病、药物或生活方式会加重便秘问题,例如钙片、铁剂、止痛药、安眠药、胃药、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肛门疼痛或痔疮、缺乏活动、喝水量过少等等。

  詹鼎正指出,这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多是医生在门诊上常常碰到、觉得病人容易犯错的问题,从结果发现,大多数人对于照顾老人健康存有许多错误认知。例如,老人普遍对于保健食品的预期与期待过高,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与常见的慢性病药物产生交互影响的风险。照顾老人时,需要学习专业科学的保健知识,这样才能提高生活品质。

3怎样照顾痴呆老人的生活细节

  老年人辛苦了大半辈子,本来应该享受一下幸福的晚年生活,却会因为一些疾病而与幸福失之交臂,例如老年痴呆症。但是如果家中真的有老年痴呆症患者,就要特别注意从生活细节上去照顾老人,要特别注意老人的安全。

  老年痴呆不单是个人问题,也是一个家庭问题。作为家属,首先应该认识到老年痴呆症并不是“精神错乱”,要多咨询医生,多与其他护理者交流经验。

  其次,由于有很多病人走出去之后很难回到家里,所以要保证这些病人的安全,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责任,要控制病人外出。同时,最好将病人资料(包括姓名、住址、电话号码等)写在一张卡片上,放在病人身上,就算他迷路了,别人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联系到他的家人。另外,晚上睡觉之前一定要关好门窗,防止病人外出。

  第三,我们要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避免病人受到伤害。比如,去除容易引起病人摔倒的危险因素,如绳索、破旧的垫子、易滑的地板、不平的地面等。将杀虫剂、汽油、药品等危险物品放置在病人不能随手拿到的地方。妥善处理火炉和家用电器,将火炉开关隐藏起来,家用电器用完后,要拔掉电源,并放置在安全的地方。

  现在很多家庭的水龙头都有热水,要将这个水温调到37摄氏度以下,以免病人烫伤。我们主张在浴室里面安装可抓的扶栏,并在浴缸和淋浴器下面放防滑垫,方便老人家。另外,将厕所的门锁和卧室的门锁拆掉,因为病人可能会将自己锁在里面。

  洗手间内隐患重重

  洗澡方面,我们建议和以前的习惯保持一致。事先准备好所用物品,如毛巾、香皂、洗发水、衣物等。在病人进浴室前调好水温,使病人感到平静、温和、有安全感。鼓励病人尽可能不要其他人的帮助,整个洗澡过程中要与病人进行交谈。

  在洗澡的时候,我们还要检查病人皮肤上有没有疹子和划痕,或者破损的地方。洗澡方面我们也有一个安全提示,浴室的地面一定是防滑的,拖鞋也要保持防滑,不要使用油类产品以免滑倒。将电器及剃须刀放在病人不易拿到的地方。记住,浴室的门一定不要上锁。

  另外就是上厕所,在厕所门上贴一个彩色或明显的标识,以便病人容易发现。教会他们自己去上厕所,提示病人定时排便、排尿,并注意观察病人的表现,如坐立不安或焦急,提示病人可能要排便、排尿。如果病人排尿困难,可用流水声来诱导其排尿。由于老人夜尿比较多,所以应尽量少喝水,睡觉前两小时控制饮水量,在床边放置便盆可能有所帮助。

  很多病人晚上不睡觉,甚至去骚扰家人休息,让很多家人感到苦恼。对于这种病人,白天多安排病人活动,尽可能减少其午睡时间。病人难以入睡时,可服用弱效的镇静药。餐后散步及少量运动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睡眠环境应安静、灯光柔和(但不要完全黑暗),最好放一盏床头灯。在此也有一个安全提示,切记锁好通向外面的门窗。

  吃和穿的特别提醒

  给病人吃些什么东西,是家人要非常重视的问题。要供给充足的必需脂肪酸,它是大脑维持正常功能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像核桃、鱼油等含必需脂肪酸较高,在膳食中可适量增加。注意给予低糖饮食,因为过多地食糖,特别是精制糖的摄人,易出现神经过敏或神经衰弱等脑功能障碍。膳食中应注意补充含维生素E、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丰富的食品,如麦胚油、棉子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等,这些食品具有抗氧化物质,能够延缓衰老。另外,我们煮菜的时候不要放太多的味精,因为摄人过多的味精,可能使病人引发头痛、恶心等症状。

  一定要保证病人吃饱吃好。有些病人好像小孩子一样,说不吃就不吃,作为家属一定要哄他吃。对少数食欲亢进、暴饮暴食者,要限制其食量,以防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现呕吐、腹泻。

  在此提醒各位家属,由于病人对温度不敏感,所以不要给病人太烫的食物。食物要切碎一点,以防病人噎住,同时要提醒病人细嚼慢咽。

  如果病人突然间对平时愿意吃的东西抗拒的话,就要注意其身体是否不舒服,并告诉医牛.

  谈完吃,我们再谈穿。有些老人虽然患了老年性痴呆,有时候还是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的。但是我们作为照顾者,要注意避免病人白行选择衣物,从衣柜或抽屉拿走不合季节或很少穿的衣物,冷天和热天的衣服不能放反,因为他们识别不了。选择简单、易穿的衣物,尽可能避免衣物有拉链、搭扣等,考虑病人以前的穿衣习惯及爱好。在这里有个安全提示,即避免让病人穿高跟的鞋子、太长或太大的裙子和裤子,过大的袖子容易被家具或门把手挂住。

4照顾老人要做到有心

  老年人经历了大半辈子的操劳,将子女抚养成人,到了老年理应受到子女的悉心照料。然而要照顾好家中的老人,特别是身体有病,或者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不是件简单事。子女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应注意从细节入手,做到耐心、细心、虚心。

  耐心:由于年龄和心理的原因,老年人说一件事情往往喜欢重复唠叨许多遍。作为晚辈,尽量不要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更不能粗暴地打断或制止老人说话。如果老人变得整天沉默寡言、闷不吭声,则要尽量抽些时间陪伴老人,调节老人的不良情绪。

  细心:提醒老人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不要熬夜看电视,以免第二天起床后头昏脑涨。老年人泌尿系统功能较差,夜间经常起床小解,因此应把便盆放在老人床下,并提醒老人睡前尽量少饮水;老年人的视力不太好,房间内光线应明亮,地板应干净防滑;手脚不灵便的老人,应帮助他们洗澡、洗头、勤换衣服,以改善老人的精神面貌;老人的饮食则要定时定量,食物注意粗细结合、荤素搭配,尽量遵循“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肉多蔬”的饮食原则;设法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多陪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平日要给老人阅读报刊和书籍。

  虚心:家中如果有什么事需要老人帮忙,说话时应客气、礼貌,尽量用商量的语气跟老人说话,切莫以“当家人”的口吻吩咐命令老人去“执行任务”。

5照顾父母亲的六个误区

  误区一:老人家走路慢很正常

  《康健》调查发现,高达78%的人误以为老人家走路越来越慢是正常的。但事实并不是如此。老人走路慢,一方面有可能是体力衰退,另一方面可能存在隐患。比如平衡感弱、关节疼痛或者视力变差。如果是这些原因造成,应该及时带老人去医院就诊。

  误区二:跟老人家说话要拉高声调

  56.6%人以为在老人家耳朵旁尖声大喊,就能让耳背现象愈来愈严重的老人家听得清楚。其实,这样的做法反而会造成反效果。照顾老人家时声音可以大声,但应用“低沉”的音调、较慢的速度,才能让长辈听得清楚。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康复理疗科副主任医师庄平表示,和老人说话最好采用“抚摸法”,比如搭着他的肩膀或者摸着他的手,让他存有安全感,会听得更清楚。

  误区三:年纪大了晚上就会睡不好

  52.2%的人误以为年纪大了晚上就会睡不好,实际上,因为生理变化,老人家睡眠时间会发生提早的“相位移前”现象,换句话说,老人晚上梦多、起床早,都很正常,并不意味着睡眠质量不好。

  误区四:老人家应该要吃软烂的食物,比较好消化

  调查中发现,50.1%的人认为要让老人家容易消化,最好将食物处理的糊烂,实际上,常吃软烂的食物,会因为缺乏色、香、味,而让食欲降低,反而造成营养不良。庄平认为,过软过硬的食物都不适合老人,有一定的咀嚼度,能增加老人胃口的食品最为适宜。

  误区五:老人常常喊这里痛那里痛没关系

  很多人认为年纪大了,疼痛在所难免。对此,庄平表示,必须要引起重视。年纪大了,容易发生乳酸代谢紊乱,从而引发身体疼痛,但除此之外,骨质疏松症、关节炎、血管收缩等也都会引发疼痛,这些在老人身上更为常见。因此,庄平提示,对老人喊痛一定要给予适当关心,如有不妥立即去往医院就诊。

  误区六:补充银杏能预防认知障碍症

  国外调查显示,银杏只能对已经患有认知障碍症的患者具有某种程度的治疗效果,但是对没有患认知障碍者的人,则是无法预防,但是在调查中却发现:认为银杏能预防的人,高达43.7%,只有32.5%的人对于银杏有正确认知。这说明人们对于保健食品期待过高,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与其他药物产生交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