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老人护理!这些事儿做好了让老人少受罪,家属需要了解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8-21 22:51

长期卧床的老人由于活动受限,地毯清洗13825404095身体各系统功能容易退化,不仅会出现疼痛、压疮等不适,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科学的护理不仅能减轻老人的痛苦,更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以下这些专业护理技巧,值得家属和护理人员重点掌握。

图片

科学调整体位,缓解局部压迫

长期保持同一姿势是导致老人身体疼痛和压疮的主要原因,定时翻身和体位调整是基础护理的核心。建议每 2 小时为老人翻身一次,翻身时需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拖拽肢体,防止皮肤擦伤。可借助翻身枕、气垫床等辅助工具,将老人侧卧时在背部和膝间放置软枕,仰卧时在足跟、骶尾部垫起薄垫,使这些骨突部位脱离床面,减少局部压力。

对于肢体活动受限的老人,还需每天进行关节被动活动。从脚踝、膝关节到髋关节,每个关节都要做屈伸、旋转等动作,每次10-15分钟,既能预防关节僵硬,又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萎缩带来的酸痛。

图片

精细化皮肤护理,杜绝压疮隐患

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长期卧床老人的皮肤护理需做到 “勤观察、勤清洁、勤保护”。每天应检查老人的骶尾部、髋部、足跟等易受压部位,若发现皮肤发红、发紫,需立即采取减压措施,可涂抹润肤霜并增加翻身频率。

清洁皮肤时,要用 38-40℃的温水擦拭,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出汗多或大小便失禁的老人,更要及时更换床单和衣物,保持皮肤干燥。对于已经出现压疮初期症状的老人,可使用医用减压贴或防压疮气垫,同时避免患处继续受压,必要时咨询医护人员使用促进皮肤修复的药物。

图片

预防并发症,减少身体负担

长期卧床易引发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这些问题会显著增加老人的痛苦。预防肺部感染,可每天定时协助老人拍背,手掌呈空心状从下往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背部,促进痰液排出,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 2-3 次,每次 30 分钟。

泌尿系统护理方面,要鼓励老人多喝水,每天饮水量保持在 1500-2000 毫升,以冲洗尿道。对于使用导尿管的老人,需定期更换导尿管和尿袋,保持尿道口清洁,防止感染。不建议长期使用导尿管,女性老人卧床排尿有新的方式——外置导尿棒,这种方法在国外使用很普遍,国外叫PureWick,国内也获批上市了。通过连接负压装置实时吸走尿液。不用插管,不用频繁更换纸尿裤,是卧床老人比较友好的导尿新方法。此外,还要注意老人的排便情况,多给老人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泥、水果汁等,预防便秘,必要时可使用开塞露等辅助排便。 

关注心理需求,提升舒适感

长期卧床的老人容易产生孤独、焦虑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会加重身体的疼痛感。护理人员要多与老人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情感支持。可以给老人读报纸、讲故事,或播放他们喜欢的音乐、戏曲,丰富其精神生活。

同时,要为老人营造舒适的休养环境,保持房间安静、整洁、温度适宜(22-24℃)、湿度适中(50%-60%)。定期更换床单被套,保持床单位的平整、柔软,让老人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休养,有助于减轻痛苦。

图片

合理营养支持,增强身体抵抗力

充足的营养是老人抵御疾病、减轻痛苦的基础。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鸡蛋羹、瘦肉粥、豆腐脑等。对于吞咽困难的老人,可将食物打成泥状或糊状,避免呛咳。

此外,要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调整饮食,如糖尿病老人需控制糖分摄入,高血压老人要减少盐的食用量。必要时可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通过鼻饲等方式为老人提供营养支持,确保身体有足够的能量应对各种不适。

图片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掌握这些护理技巧,能有效减轻老人的痛苦,帮助他们更舒适地度过卧床期。在护理过程中,若发现老人出现异常症状,如剧烈疼痛、发热、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