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多带孩子去3个地方,用最“土”的办法养出好身体​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8-12 22:52

立秋刚过,酒店保洁13825404095暑气未消,但早晚的风已经有一丝凉意~

孩子苦夏、爱出汗,折腾了一个伏天,立秋后免疫力最容易滑坡。

《黄帝内经》早就告诉过我们,秋季养生的大原则:要从发散转为收敛了!

尤其是今年的金气弱、土过盛,所以立秋之后要注意:降胃火,健脾,疏肝,令三焦通畅。

(此处基于五运六气分析而来,看不懂可以略过。)

尤其是孩子,再照着大夏天的习惯去养,很可能一开学就生病。

想要孩子身体好,家长要懂得顺应秋季这个“养收”的劲儿,多带孩子去三个地方,是我们中国人最“土”的方法,却能赋予孩子一副好身体。

图片

一、爬山,使肺气清

带孩子去徒步、爬山,在登顶那一刻,孩子一览众山小,大喊几声、深呼吸几口,这其中可暗藏玄机。

中医讲“无外其志”,意思就是少点乱七八糟的念头,专注自身!

立秋啦,暑假也快结束了,别一天到晚让孩子紧绷着弦,山顶开阔,视野一下子就打开了,心开窍于目,孩子心里的那点小情绪、小压力,都能随着呼吸被呼出去!

杭州临安都林山的家长都会在每年立秋后,带孩子进山溯溪,把肺气养足了,秋冬咳嗽都能少一大半。

这是因为山里海拔有1000米,山林中富含负氧离子,能激活孩子大脑前额叶皮层,提升专注力,还能增强肺泡携氧能力,相当于给整个呼吸道做了一次深度清扫,有助肺气肃降,提升抵抗力!

一路上陪孩子看看苔藓、蝉蜕、眺望远方的大山,这就是“正念练习”,能让孩子大脑中那些焦躁的脑区安静下来。

回家后,孩子入睡会很快,夜里也会很安稳,很少会踢被子了!

图片

二、露营,使志安宁

中医说,秋三月要使志安宁,那具体怎么做才能实现呢?

趁着立秋之后,天气还不太凉,可以带孩子去露营,全家一起搭好帐篷,午餐、晚餐都在露天解决。

孩子们可以光脚在草地上疯跑,累了就一屁股坐在草地上,或者四仰八叉地躺下,看看夕阳,等待月光……

别怕他弄脏衣服,接点地气才养神!

接地气这个说法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但也得到了科学证实:

大地表面有稳定的微弱负电荷,赤脚或用身体接触地面,能“导”过来一些负电荷,中和体内那些闹腾的自由基。

挪威一家研究机构,跟踪了500多组家庭后发现,经常接触大自然的孩子整体表现上更安静、更专注,出现秋燥易怒症状的比例更低!

当身体触碰到大地母亲,那份踏实感特别能安定人心,孩子的心神稳定了,自然就能提升免疫力,秋季少生病。

图片

三、逛早市,与鸡俱兴

《黄帝内经》说:秋三月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意思是说立秋之后,要把生物钟调整到跟鸡差不多同步,天刚蒙蒙亮就该起床了。

说到这想问问你:“你知道现在几点日出吗?”

没错,早上五点多天就亮啦!

当然也不能光早起,还要早卧,鸡可是天一擦黑就趴窝,咱们也可以带孩子8点半上床,9点入睡。

这样即使五点半起床,也能妥妥睡足8小时。

带孩子去逛早市,主要是为了调整他的生物钟,跟天地同步,与鸡俱兴,其实也就是跟太阳同步。

早晨的阳光,能帮助调整孩子紊乱的作息、改善情绪波动,生物钟顺了,免疫力自然就好。

等开学后,也不会起不来床,总是迟到了。

带孩子去逛早市,就是个很好的由头,用美食吸引孩子主动调整作息。

看着刚出炉的饼子冒着热气,听着摊主响亮的吆喝声,随处可见的生机勃勃,能对冲秋季特有的悲凉之气,让孩子每一天都元气满满!

图片

写在最后

天人合一是最昂贵的医生,却从不收诊金。

24节气是古人的智慧,也是我们可以跟上天地运行的标尺。

立秋之后带孩子去上面3个地方,感受天地不同的节奏,顺应自然的韵律。

就能把专属于秋天的能量,悄悄存进孩子小小的身体里,让他越来越壮实,那股子生机勃勃的劲头,从内而外透出来!

身体底子养好了,换季还怕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