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产后康复13825404095生育高峰主要集中在独生子女人群,该类人群多数为初产妇,由于她们缺乏产后自我护理、育儿知识和经验,产褥期得不到适时护理指导,极易出现各种生理和心理问题[1]。因此,如何对初产妇进行产后护理,确保其在出院后顺利度过产褥期,减少产妇产后各种身心疾病的发生,已经成为产科护理的焦点[2]。产褥期延续性护理是医院护理的延伸和拓展,它不仅主动为产妇提供院外护理服务,而且还可以根据产妇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文化水平,有针对性地给予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从而提高产妇院外自我护理的意识和能力,降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顺利完成产妇的角色转变,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服务模式[3]。本研究将延续性护理服务应用于120例产妇中,探讨其对出院后初产妇产褥期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8月在渭南市中心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孕周36周~40周,足月分娩,单胎妊娠的初产妇;②无分娩及妊娠并发症的产妇;③无身体基础疾病及精神病史的产妇;④新生儿为正常足月儿,各项指标正常,无畸形或先天性疾病;⑤产妇本人及家属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并填写知情同意书。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及分娩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及分娩相关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年龄岁 文化程度[例(%)] 高中及以下专科及以上 家庭人均月收入[例(%)] <3 000元3 000元~≥6 000元干预组6027.1±8.219(31.7)41(68.3)12(20.0)38(63.3)10(16.7)对照组6028.2±8.716(26.7)44(73.3)13(21.7)35(58.3)12(20.0)统计值t=-0.713χ2=0.363χ2=0.021P0.4770.5470.884组别孕周周 分娩方式[例(%)] 自然分娩剖宫产 胎儿性别[例(%)] 男女干预组39.5±1.946(76.7)14(23.3)33(55.0)27(45.0)对照组39.9±2.149(81.7)11(18.3)28(46.7)32(53.3)统计值t=-1.094χ2=0.455χ2=0.834P0.2760.5000.361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选取渭南市中心医院产科4名护士和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8名认真负责、求知欲较强的二年级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人员,并对他们进行产后护理基本知识技能、相应沟通技巧和心理护理知识的培训,通过知识考核和技能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本次研究。对照组产妇出院时给予常规的健康宣教,包括产褥期护理、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护理、自身护理等健康相关知识。干预组在常规宣教基础上开展院外延续性护理。①组建延续性护理小组:选择责任心强、沟通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的产科医护人员和护理专业学生组成延续性护理小组,同时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我院临床实践制订相应的产褥期延续性护理计划和实施方案。②个体化指导:针对产妇的自身特点,如教育文化背景、生产方式以及孕产史进行产褥期护理(自身护理、清洁护理、乳房护理)和新生儿护理(皮肤护理、脐部护理、生长发育评估、母亲抱奶体位及婴儿含接姿势、新生儿抚触方法、新生儿沐浴方法等),并对产妇的家庭结构、家庭一般状况、成员背景进行登记,并对家属进行正确引导,转变思维定势,为病人寻求社会支持系统。③定期随访:延续性护理小组成员在产妇产后14 d、28 d进行家庭随访(由护理专业学生完成),了解产妇产后恢复状况、喂养方式、婴儿生长发育状况、家庭支持系统结构和状态、产妇心理状态等。护理服务重点在于倾听和疏导产妇的心理,督查产妇进行情绪管理。④建立交流平台:建立微信群,不定时分享产褥期母婴保健及护理相关知识,通过微信对话随时了解产妇和婴儿健康情况,并有专人负责平台管理,及时、准确地解答初产妇关于产后护理、婴儿保健等问题,并给予有针对性的个体指导。此外,该平台还方便产妇间的交流,分享护理心得。两组病人在产后42 d来产科复诊,同时对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
1.2.2 评价指标 ①护理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产后42 d复查时进行调查,护理满意度主要从护理技术、护理态度、健康教育、院外指导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②护理依从性。主要从母乳喂养、婴儿护理、饮食营养、产褥期康复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③负性情绪。对产妇采用Zung编制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4]在出院前及产后42 d复查时进行负性情绪评价,每个量表均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为1分~4分,各条目得分相加(注意反向条目的转换)的总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后即为标准分,SAS和SDS评定的临界值为50分,评分小于50分为正常者,50分~60分为轻度焦虑(抑郁)者,61分~70分为中度焦虑(抑郁)者,71分以上者为重度焦虑(抑郁)者。④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5]对产妇出院前及产后42 d复查时进行生活质量评价,该量表由26个条目构成,每个条目赋值为1分~5分,其中条目3、条目4、条目26为反向计分,由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周围环境4个维度组成,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是一种便捷、可靠的生活质量测评工具。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2.1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依从性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依从性比较 例(%)
组别例数 护理满意度 很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护理干预依从性 较好一般较差干预组6049(81.7)8(13.3)3(5.0)46(76.7)9(15.0)5(8.3)对照组6034(56.7)16(26.7)10(16.7)34(56.7)15(25.0)11(18.3)χ2值8.7005.193P0.0030.023
2.2 两组产妇负性情绪比较(见表3、表4)
表3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得分比较
分
分组例数 焦虑评分(SAS) 干预前干预后 抑郁评分(SDS) 干预前干预后干预组6050.2±7.940.4±8.950.5±8.741.6±8.2对照组6050.7±8.446.6±9.251.1±8.646.4±8.9t值-0.336-3.752-0.380-3.072P0.7380.0000.7050.003
表4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等级比较 例(%)
时间组别例数 焦虑 正常轻度中度重度 抑郁 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干预前干预组6034(56.7)13(21.7)10(16.7)3(5.0)31(51.7)16(26.7)9(15.0)4(6.7)对照组6032(53.3)16(26.7)8(13.3)4(6.7)32(53.3)14(23.3)11(18.3)3(5.0)χ2值0.0390.010P0.8440.922干预后干预组6056(93.3)4(6.7)0(0.0)0(0.0)54(90.0)4(6.7)2(3.3)0(0.0)对照组6045(75.0)7(11.7)5(8.3)3(5.0)44(73.3)8(13.3)6(10.0)2(3.3)χ2值6.1369.504P0.0130.002 注:采用趋势卡方检验。
2.4 两组产妇生活质量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时间组别例数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周围环境干预前干预组6013.4±1.712.1±1.812.3±2.112.7±1.5对照组6013.1±1.511.7±1.712.6±2.213.2±1.7t值1.0251.251-0.764-1.708P0.3070.2130.4460.090干预后干预组6015.1±1.816.4±2.515.4±1.815.7±2.4对照组6014.6±1.913.1±2.713.9±2.213.8±1.9t值1.486.9474.0884.808P0.1420.0010.0010.001
3 讨论一般认为产妇出院就完成了医院的职责,也就意味着产妇脱离了医院的治疗服务范围。产妇若想了解母婴的身心健康状况,只能再次到医院就诊[6]。多数研究显示,在产褥期,产妇家属更关注母婴的营养和身体健康状况,往往忽略了产妇的心理和情绪的变化,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发生率较高[7-9]。产褥期延续性护理是医院护理的延伸和拓展,它不仅主动为产妇提供院外医疗护理服务,而且还可以根据产妇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文化水平,有针对性地给予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从而提高产妇院外自我护理的意识和能力,降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顺利完成产妇的角色转变,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服务模式。
3.1 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改善产妇的负性情绪 妊娠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不同的产妇在此过程中经历不同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压力,导致她们情绪会发生改变[10]。尤其对于初产妇,由于缺乏对分娩的直接体验,易受自身、家庭和社会因素影响,加之承受角色转换、夫妻关系、经济负担等压力,往往容易引起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变化[11]。有的产妇因为初为人母还未做好思想准备,有的因为年龄小又是独生子女心智尚未成熟,有的因为没有育儿经验而手足无措,有的因为自身性格原因爱发脾气、生闷气等。而多数家属认为这只是一种普遍现象,不能将之与疾病联系起来,采取冷处理,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恰当的沟通方法,更不会寻求医疗帮助。这种情况下院外延续性护理能够很好地弥补不足,它能够根据产妇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文化水平,有针对性地给予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来满足产妇的情感缺失需求,也能显著改善焦虑和抑郁情绪。重点还在于病人出院后护理工作不中断,继续提供护理服务,满足产妇的心理需求,适应新形势下这一群体的需求。
3.2 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提高,使得产后护理服务的内涵在不断拓展和充实,而产后延续性护理服务通过预防、保健、康复等专业护理知识对产妇进行持续的指导和干预,帮助产妇尽快调整心态,帮助其实现角色的转换[12]。延续性护理模式是将传统的护理期限进一步延长,其最明显的特点是持续化、科学化和整体化,使产妇在产褥期也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最终使其生活质量得到快速提升[13]。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在进行产后延续性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既要对产妇进行常规的检查,也需要及时指导产妇及其家人相应的健康知识,使家庭成员能够更好地照顾产妇。尤其对于一些存在消极情绪的产妇要及时进行干预和交流,使产妇的不良情绪能够得到及时缓解。这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更加专业的护理保健知识和心理知识,并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指导和心理护理,最终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3.3 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在医院内,病人普遍认为医疗服务比护理服务更重要,从而忽视护理工作,护理人员的价值得不到很好地体现[14]。社会普遍存在“重医疗,轻护理”现象[15]。本次延续性护理服务由专业人员根据产妇的个体化需求,进行有针对性护理干预。由掌握专业知识的护理人员登门服务,可以灵活多样地沟通并进行心理护理,既取得了很好的护理干预效果,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又树立了很好的护理服务形象,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普遍认可。进而更新了人们的理念,切实地提高了产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黎秋妺,文哲,黄妙然.初产妇产褥期延续性护理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3):161-162;164.
[2] 宋雪侠.护理干预初产妇产褥期生活习俗及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7):118-119.
[3] 席卫娟,徐艳丽,张咪.延续性护理对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及母婴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2):306-308.
[4] 段泉泉,胜利.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9):676-679.
[5] 王倩倩,王建华.夜班护士WHOQOL-BREF量表测试及信、效度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1):111-114.
[6] 刘秋云,陈小萍,李育群.延续性护理对产妇出院后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16,29(6):1267-1269.
[7] 黄静.人性化护理对产妇产褥期抑郁及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23(6):418-420.
[8] 邢春梅.产褥期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1):126-127.
[9] 陈兰芳.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在预防产褥期产妇产后抑郁中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4):185-187.
[10] 吴萍,郭鹂.延续性护理在初产妇产褥期中的应用研究[J].母婴世界,2016(15):201-201.
[11] 刘锦梅.浅述初产妇产褥期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9):1107-1108.
[12] 肖萍.延续性精细化护理干预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3):4640-4641.
[13] 朱慧,冯玉娟,曾淑贤,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社会支持、产后抑郁对产褥期妇女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5):1135-1138.
[14] 叶丹.延续性护理模式在产褥期保健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6,24(9):640-641.
[15] 梅士娟.延续性护理服务对出院后初产妇产褥期保健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2):3497-3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