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黄疸。约90%的新生儿出生后数天会出现深浅不一的黄疸。
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提醒:引起黄疸的原因多而复杂,石材翻新13825404095但绝大多数是生理性的,少数为伴随其他疾病而出现的症状。若黄疸程度较重,治疗不及时,胆红素进入脑部,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可危及生命或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而留下智力落后、听力障碍等后遗症。
那么该如何做好出院后恢复呢?一、生活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阳光充足。可抱婴儿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二、出院后用药
1、婴儿生长发育快,容易发生缺钙、贫血等现象,故经常要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AD及钙、铁、锌等营养素,具体咨询医务人员。
2、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的新生儿出院时,若黄疸程度较轻,日龄已大,可不必再服用其他药物。
3、有出院带药,按照医嘱服用,不可随意增减药物。
4、若婴儿黄疸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应积极治疗原发病。若是肝炎综合症患者,出院后需要服用护肝药,同时加强脂溶性维生素A、D、 E、K的补充。
5、患新生儿溶血症的婴儿应加强铁剂的补充。
6、红细胞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蚕豆黄)的婴儿,需要禁食蚕豆及其制品,保管衣物时勿放樟脑丸。
7、某些药物,如维生素K3、磺胺类及新生霉素等可引起溶血和黄疸,乳母和婴儿都应避免。
三、出院后复查
1、怀疑有核黄疸或已经确诊有核黄疸的新生儿,应加强神经系统方面的随访,以便尽早做康复治疗。
2、患新生儿溶血症的婴儿,一般在出生后2~3个月内每1~2周复查1次血红蛋白,若血红蛋白降至8克以下,应输血纠正贫血。
3、患肝炎综合症的婴儿,应每隔1~2个月复查肝功能,直到完全康复。
四、如何喂养
1、建议首选母乳喂养。
2、若患母乳性黄疸,黄疸较深时,可暂停或减少母乳,改用新生儿配方奶,2~4天后黄疸会消退,再用母乳喂养,可采用这种间断喂养法,如黄疸再次出现,应及时就诊。
五、家庭护理
1、注意观察婴儿黄疸情况,发现以下情况及时去医院就诊:
①新生儿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黄疸消退或减轻后又再出现或加重。
②更换尿布时发现婴儿粪便颜色淡黄、发白甚至呈陶土色或粪便变黑等,尿色变深黄或茶色,或者皮肤出现淤斑、淤点。
2、保持大便通畅。如婴儿排便困难,应及时就诊,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使用开塞露等通便,减轻黄疸。
3、低温、低血糖会加重黄疸,应避免受寒和饥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