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健康宣教对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产后康复的影响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1-09 06:22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湖医院,居室保洁13825404095江苏 苏州 215000)

对初产妇而言,其不仅缺乏丰富的育儿经验和新生儿护理知识,而且自我保健护理能力差,再加上妊娠、分娩会影响到诸多器官、系统,若不能接受到专业化的宣教指导和科学优质的护理干预,则会导致各种生理、心理问题的出现,增加盆底肌功能障碍、子宫复旧不良、乳腺炎、产后抑郁等危险发生,对乳汁分泌产生影响,干扰到新生儿的身心发育和产妇生活质量。实施医学护理健康教育能够满足现代护理学的需求,对提升初产妇自我保健、自我护理能力、保障新生儿健康成长作用显著[1]。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7-11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30例作为实验样本,参照摸球法分为甲、乙两组,每组为15例。甲组产妇年龄为20-32岁,平均(25.4 5.4)岁;孕周37-41周,平均(39.6 1.5)周;乙组产妇年龄为21-37岁,平均(27.2 4.8)岁;孕周38-41周,平均(39.1 1.1)周。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后,各项均P>0.05,可行本次比较。

1.2 方法

甲组产后常规护理主要为:安排医护人员将正确喂养新生儿的方法、技巧等教授给产妇,加强饮食上的专业化指导,提供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等。乙组在这一基础上于产后进行健康宣教,主要为:①基础保健知识的宣教:医护人员与产妇间需要多进行交流互动,将外阴卫生清洁、伤口保护、恶露排除、功能康复锻炼等相应的妊娠后各保健知识详细的介绍给产妇,发放宣教手册、观看视频或面对面讲解的教育方式均可选择,提高产妇对产后保健的重视程度;②心理健康知识的宣教:由医护人员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理、精神状况,给予其鼓励和支持,耐心倾听产妇主诉,构建友好且和谐的护患关系,做好对产妇隐私的保护,疏导其不良情绪,提供家庭关怀及温暖,尽可能避免产妇出现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③保健技术的宣教:分娩后医护人员需将乳房、子宫康复保健积极教授给产妇,同时提高其新生儿喂养能力,定期组织产妇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面对面的方式教会产妇按摩乳房的方法,间隔4h按摩1次,15min/次。叮嘱产妇产后及时进行排尿,促使子宫快速恢复。正常分娩后2h后由护理人员协助下床活动,剖宫产术后6-12h由护理人员协助开展床上活动,产后第2d下床活动。传授腹式呼吸、缩肛等康复方法,通过束腰的方式加快形体恢复,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按摩子宫,6min/次,3次/d。

1.3 观察指标

评定产后康复情况从泌乳始动时间、恶露持续时间、子宫入盆时间3方面进行;评定自我护理能力,其中出院后自行哺乳能力良好,穿衣、洗漱、如厕等日常活动可独立完成,产妇在婴儿出生1周后具备育儿能力、自理能力,此为优;出院1周后自理能力恢复,康复运动无法进行,需家属协助进行婴儿护理,产妇在婴儿出生4周后具备基本的育儿能力、自理能力,此为良;产后各项生活护理均必须在家属协助下才能进行,不具备婴儿护理能力,基本无自理能力、育儿能力,此为差。自护能力优良率为优百分比+良百分比[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各相关数据,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各用(±s)、(%)来表示,对比予以t检验、x2检验,P<0.05说明有统计学差异存在。

2 结 果

两组进行比较,乙组子宫入盆时间、恶露持续时间、泌乳始动时间较甲组短,均为P<0.05,且其自护能力优良率较甲组高,P<0.05,如下表。

表1 对比两组产后康复情况及自护能力优良率

3 讨 论

分娩是育龄期女性必须要经历的一个生理过程,然而,其同样属于非常大的应激事件,结束分娩后产妇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此时不仅需要专业护理人员从旁进行指导,还要求产妇自身具备良好的保健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现阶段产后护理中的教育指导尚未普及化,绝大多数产妇依然是从互联网上或有分娩经验的经产妇获得相应的产后康复信息,由于缺少专业性和针对性,所以容易引起各种不必要的症状。正因为如此,加强产后健康教育十分有必要。

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培养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行为,养成科学规范的习惯,尽可能消除或减少对健康会产生影响的各种危险因素,督促人们自觉选择有益于健康的各种生活方式。产后进行健康教育可将专业的护理知识、育儿指导提供给产妇,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产后生理、心理康复[3]。

此次试验中,甲组子宫入盆时间、恶露持续时间、泌乳始动时间、自护能力优良率同乙组对比,均为P<0.05的差异。可见产后健康宣教有利于提高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其产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