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是“袋鼠式护理”吗?
2019-02-25 15:32
关于早产宝宝,陪护老人13825404095我们家长们最关心的就是宝宝的睡眠问题和体重问题了。因为宝宝睡的好才能发育好(因为婴儿充足的睡眠是非常有利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的)。因为宝宝体重涨的好,身体壮壮的才能少生病。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种对于早产儿非常重要的护理方法——袋鼠式护理。
目前,很多医院都使用暖箱来照顾早产儿,但专家们仍积极倡导“袋鼠式护理”。我市妇幼保健院自2018年12月23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建科以来,已开展袋鼠式护理20例。
本期《安然有约》由海宁市妇幼保健院特约播出
今日特约嘉宾:市妇保院主管护师 袁水琴
什么是袋鼠式护理?
是指早产儿的母(父)亲,以类似袋鼠、无尾熊等有袋动物照顾幼儿的方式,将早产儿直立式地贴在母(父)亲的胸口,提供他(她)所需的温暖及安全感。
婴儿在妈妈子宫里被孕育了10个月,早产儿时间更短,出生后他可能会感到害怕并产生不安全感,他们在子宫里听到的是母亲心跳和呼吸的声音。从子宫内到子宫外的变化会使新生儿产生应激反应,出生后袋鼠护理母婴皮肤的接触更有利于婴儿的心理发展。母亲可以为婴儿提供类似于子宫内环境,母亲的气味、体温等均对其起到了较好的抚慰作用,以此来刺激宝宝成长发育,使其早日适应子宫外环境。也可以减少产后抑郁,促进母亲泌乳。
1
早产儿及袋鼠式护理的定义?
“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的新生儿,其器官发育不成熟、机体抵抗力弱,较健康新生儿更为脆弱,低血糖、坏死性肠炎、神经系统性疾病等发生率高,全球每年诞生的新生儿中,约11.1%为早产儿。
“袋鼠式护理”(kangaroomother care,KMC)指通过母亲以类似无尾熊、袋鼠等有袋动物照顾幼崽的方法 ,将婴儿直立式地贴于其胸前,且将此种护理方式坚持到校正胎龄40 周进而达到为婴儿提供温暖与安全感以及促进母婴交流、改善婴儿发育状况等目的。WHO界定的袋鼠式护理包括3部分,即袋鼠式体位、袋鼠式营养、袋鼠式出院。袋鼠式体位又称皮肤接触护理(SSC),指婴儿出生早期即由母亲怀抱进行持续的肌肤接触;袋鼠式营养指的是纯母乳喂养,婴儿出生初期可辅以其他方法补充所需,但最终目的是实现纯母乳喂养;袋鼠式出院要求婴儿及早出院回家,减少病房环境对婴儿的不良刺激。
对于母婴分离在NICU的宝宝们,家属不能经常探视,更不能抱抱他们,每天只能靠送母乳及问病情向她们传递爸爸妈妈的爱,宝宝不在身边对于爸爸妈妈来说是最揪心的。所以监护室开展的袋鼠护理项目对宝宝的爸妈而言,是和宝宝最直接的亲密接触,父母能真切感受到宝宝的心跳、呼吸、体温等,看着宝宝的一点一滴,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心情。
2
袋鼠式护理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区因经济条件限制,保温箱的数量严重匮乏。儿科医生Edgar Rey博士为了挽救早产儿的生命,开展了袋鼠式护理的首次尝试。不满1000g的早产儿在出生后直接让母亲怀抱,以产妇的身体代替保温箱,此方法既能维持新生儿的体温,同时又能让母亲对早产儿进行规律的母乳喂养。由于产妇将早产儿放在胸前的姿势与袋鼠相似,因此这一护理方式被命名为袋鼠式护理。
WHO大力提倡袋鼠式护理的应用,于2003年颁布了袋鼠式护理临床实践指南。WHO将袋鼠式护理推荐用于所有体质量小于2000的新生儿,促进该部分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目前为止,美国98%的小儿重症监护室都将袋鼠式护理作为早产儿护理常规,列为基础护理项目;欧洲地区,丹麦、瑞典和挪威对接受袋鼠式护理新生儿的父母进行了开放式访谈。亚洲地区,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目前对袋鼠式护理的探索仍处于初级阶段。
3
袋鼠式护理的优点?
(1)KMC可有效维持早产儿体温。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皮下脂肪薄,用于维持体温的棕色脂肪较少,体温调节功能差,相较足月新生儿,早产儿更加依赖环境温度。实施KMC时,将婴儿裸露在母亲怀中,在母婴皮肤接触时,可使母亲体内催产素在短时间内升高,而催产素可使母亲体温上升1~2℃,通过接触不断传递热量给婴儿,减少患儿体热及水分散失,从而有效的维持婴儿体温。
(2)KMC可以稳定早产儿的呼吸和心率。 早产儿由于脑干神经元功能不成熟、对CO2敏感性的降低、呼吸肌张力低等因素易并发呼吸暂停,并伴有心动过缓、血氧饱和度下降等。KMC母亲的心跳声,有节奏的呼吸音,温暖的俯卧位,这些在听觉、触觉、前庭和热觉系统中提供的温和刺激可对早产儿产生镇静作用,产生和保温箱类似的维持早产儿生命体征平稳的效果。
(3)促进早产儿神经发育。早期通过与母体皮肤亲密接触,有益刺激经过皮肤感受器及传入神经到达大脑皮质,降低神经紧张性,以促进神经递质分泌,改善新生儿脑血流量,促进早产儿神经系统突触的形成,进而促进大脑的发育,袋鼠式护理对脑神经突触的积极影响能够持续到青春期。16年一项以10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KMC组患儿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一般反应和原始反射评分均升高,神经系统损害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4)增加早产儿食欲、增长体重、促进睡眠和心理发育。 早产儿出生后的1个月内是其生长发育的高峰期。KMC通过母婴皮肤接触,刺激新生儿皮肤感受器,经传入神经传入大脑皮层,有利于增加营养性吮吸。一方面可以改变新生儿体内生长激素、胰岛素和甲状腺素水平,促进蛋白质、糖原、脂肪的合成,促使新生儿奶摄入量增加;另一方面,袋鼠式护理有效缓解了新生儿的不安情绪,减少啼哭时间,促进睡眠,早产儿自主活动减少,氧气、热量消耗降到最低,有利于体重的增加。国外研究将202例体重<2000g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医院和家中坚持KMC>4 周,新生儿体重平均增加23.7g/d。同时一项研究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系统评价,通过循证护理纳入最终17篇国内外文献,发现袋鼠式护理可促进早产儿体质量增长,但对于身长和头围的影响还不能肯定。所以未来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5)减轻早产儿对疼痛的感知。早产儿由于机体代谢及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常需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这期间常需经历大量致痛性操作,例如插胃管、静脉穿刺、微量采血、血糖监测等,侵入性医疗治疗使早产儿疼痛刺激频繁,有较高的应激反应风险。而且我国新生儿在出生后需要采足跟血筛查遗传代谢疾病,目前国内NICU尚未在临床工作中采取统一明确有效的疼痛缓解措施,疼痛刺激可以导致新生儿出现心血管机能不稳定、代谢耗氧量增加、代谢加快等,远期影响则会造成发育迟缓。实施袋鼠式护理时,早产儿能感受母亲的心跳和呼吸节律的起伏,温柔地刺激婴儿的本体感受器、听觉、前庭、温度、触觉感受器,从而影响甚至改变痛觉的传导。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采足跟血期间的疼痛程度、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方面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可以有效提高首针穿刺采血成功率,缩短采血持续时间,减轻新生儿疼痛。
(6)有利于产后母乳喂养建立及维持,提升首次直接哺乳成功率,促进早产儿体格的发育。频繁吮吸乳头可对产妇腺垂体与神经垂体产生持续性刺激作用,进而促进泌乳素释放,保证乳腺管通畅,对早期建立泌乳具有重要意义。产后实施袋鼠式护理有利于提高早产儿觅食主动性,进而可促进其寻找母体乳头,进行吮吸,且袋鼠式护理使早产儿头部位于母体两乳之间,方便母乳喂养进行。不仅对早产儿具有诸多益处,亦可有效缓解产妇产后焦虑、抑郁,促进生理功能恢复。对140例早产儿的研究发现袋鼠护理组早产儿首次直接哺乳成功率(57.1%)较对照组(31.4%)更高,头围、身长、体质量增长值也更高,同时有利于早产儿的胃肠功能,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4
袋鼠式护理的实施者?
自从我们海宁妇保开展NICU袋鼠护理项目以来,很多家属会问,爸爸也可以做做袋鼠护理吗,其实袋鼠式护理的实施者并不仅限于患儿母亲, 父亲或其他亲属也可以,只是母亲更便于进行母乳喂养,一般以父亲和母亲为主。研究者针对二者实施的效果及营养,测量父亲与母亲实施袋鼠式护理之前和之后的婴儿心率、体温、血压、氧饱和度、唾液皮质醇以及实施袋鼠式护理前后父母的心率、体温和唾液皮质醇。结果显示,母亲和父亲实施袋鼠式护理后没有发现新生儿生理指标和应激反应的显著差异,父亲实施袋鼠式护理与母亲一样安全和有效,为我国早产儿实施袋鼠式护理提出了新的思路。
(海宁妇保监护室开展了首例袋鼠爸爸,这位爸爸参与的过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宝宝出生后爸爸和妈妈一样,对宝宝非常关心及想念,经常在NICU门口徘徊,每天来预约做袋鼠爸爸,好不容易预约上了,结果宝宝病情变化不适合做袋鼠护理,爸爸的心情一下子很沮丧担忧,所以当宝宝病情一稳定下来我医护人员就及时通知了爸爸家属,当宝宝光着身子,穿着尿不湿,像一只小袋鼠一样趴在爸爸厚实而温暖的胸膛上,听着爸爸的心跳,感受着爸爸的温度,甜甜的安静的睡着了。在做KMC的同时医护人员也会及时解答家属的病情咨询,缓解焦虑情绪。)
(很多家属并不知道有袋鼠护理这个项目,对它的具体护理内容理解也是很模糊,有的妈妈自从手术室听到那声啼哭之后,宝宝进了监护室后前几天就再也没见到过宝宝。记得有位妈妈产后自己身体可能也比较虚弱,家属推着轮椅一起过来,想看宝宝喂宝宝的心情很急切,我们在评估了妈妈的身体状况后搀扶着慢慢走进了监护室,当宝宝懒懒地趴在胸口时睡得特别踏实,可能是听到了熟悉的心跳声,第一次来做袋鼠护理妈妈是心里既激动又紧张,不知道怎么抱宝宝,不敢碰,不敢喂,当宝宝第一次母乳喂养吸吮乳汁的的时候产妇会感受到做妈妈的感觉,我们还会告知产妇乳房护理及按时挤奶的重要性,产后前7天的乳汁叫初乳,含丰富的营养及免疫保护物质,希望妈妈挤的每一滴新鲜乳汁宝宝都能吃到。)
所以袋鼠护理对很多来做的父母亲而言,也可以及时的学到很多护理宝宝的技巧及知识。
5
进行袋鼠式护理前的准备工作?
在患儿病情及生命体征相对平稳, 患儿亲属沟通同意后才可进行。
(1)环境及物品准备。选择安全、隐私无噪音的房间,室温控制在22-24℃。柔软舒适的沙发或躺椅,软靠枕,毛毯,搁脚小凳,高温消毒的前开式全棉宽松上衣一人一件,专人专用,用后每周定时清洗消毒。播放轻柔的音乐,胎儿听力早在发育进入5~7 个月时就已完全形成,能分辨出各种声音,并在母体内做出相应的反应。而音乐能分散人的注意力,稳定情绪,增加对疼痛的耐受性。选用舒缓、悠扬、节奏变化不太快的音乐如《摇篮曲》等中外名曲,播放音量在35dB~80dB,每次持续时间小于1.5h。
(2)父母亲自身准备:避免有感冒、发热或胃肠不适等感染症状, 以免传染患儿。先上好厕所,洗手,确保皮肤清洁(无皮肤疾病),不涂抹香水,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穿着前开式全棉宽松上衣,摘除项链,母亲应脱去乳罩,若有乳汁溢出可用干净的小毛巾擦拭。
(3)新生儿的准备:操作前唤醒新生儿,称体重,更换尿不湿并包裹干净的尿不湿,脱去衣物先干净大毛巾包裹,保障床边监护仪探头安全有效。
6
具体操作方法?
父母亲先微躺于沙发或躺椅(倾斜60度左右),调整好舒适的姿势,将上衣敞开。以最舒适、最安全的姿势让早产儿趴睡于父母亲的胸前,肌肤相触。用一只手托住新生儿的颈部及背部,另一只手支托臀部,早产儿的头要轻轻转向一侧,以保持气道的通畅和亲子间目光的交流。早产儿背部可加盖毛毯,或戴帽子加强保暖。首次做袋鼠式护理时间一般为半小时,若早产儿生命体征稳定,可延长至1小时,保证母亲始终能看见孩子的脸,以便于观察孩子的状态,鼓励母亲与早产儿交流。同时需随时关注早产儿的生命体征和一般状况,如有发绀、体温低、呼吸困难或呼吸暂停等发生,及时中止袋鼠式护理,进行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
7
极低出生体重儿袋鼠式护理的成功个案?
2018年7月31日,浙大妇院产房内一名胎龄仅 26 W+2、体重仅 880g的宝宝出生,无自主呼吸、反应差、 肌张力松弛,全身肤色青紫,1分钟APGAR 评分只有1分,宝宝生命体征很弱,生还的概率很小,同时不良并发症的概率很高.全身各器官发育不成熟,身体不比成人的手掌大多少,胳膊像成人手指一样细,属于“超低出生体重儿、超未成熟儿”。得知宝宝情况后,爸爸妈妈始终都没有说出“放弃”这两个字,宝宝复苏抢救成功后经历了漫长艰难的恢复之路。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无创呼吸机支持、高流量上氧到鼻导管吸氧,宝宝历经艰辛到成功脱氧能够自主呼吸。
(肠内营养也循序渐进,从微量喂养到胃管鼻饲奶,到自己吸吮吃奶,再到亲母母乳乳房喂养,从一次奶量1毫升到一次60毫升,从保温箱保暖到适应外界温度)为了给宝宝锻炼喝奶,慢慢脱氧,宝宝的爸爸妈妈也非常配合我们的工作开始做袋鼠护理,并持之以恒。父母都非常乐观,每次做袋鼠都微笑着给宝宝唱歌,讲故事,即使宝宝的病情一波三折,仍然积极地面对,非常信任医护人员。工作日妈妈来做袋鼠护理,双休日爸爸来做袋鼠护理,每一次打开NICU的大门,爸爸妈妈都准时等在门口,近一个月时间里风雨无阻。唯一没来的是时期是妈妈得了急性乳腺炎的日子,但代表妈妈爱的之前存下来的母乳仍旧每天准点送达。把小宝贝抱着贴在胸口做“袋鼠式”护理。每个护理人员非常耐心,亲力亲为手把手地一次次指导如何更好的做好每一次袋鼠护理。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宝宝在一次次的拥抱中慢慢脱离了依赖的氧气,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慢慢学会了衔含妈妈的乳头。宝宝最后顺利出院,体重从出生时的880克增长到3390,人也长胖了变白了。在监护室呆了足足有百天,令所有监护室的医护工作者为之动容,感受到早产儿强大的生命力!
8
影响袋鼠式护理实施的其他建议?
(1)进一步深入研究KMC对极早早产儿的护理效果及可行性。注重对母亲及早产儿隐私的保护,需待早产儿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进行皮肤接触,而且护理干预要有连续性,给予家属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为产妇介绍直接哺乳的知识,全程协助,一旦新生儿生命体征出现异常需及时进行干预;家属在KMC过程中学会基本的早产儿生活护理,并将良好的健康行为如母乳喂养、婴儿抚触等延续到家庭中。在出院后需嘱咐产妇继续实行袋鼠式护理,并定期进行电话随访。
(2)KMC应该结合基础新生儿、母婴指南,并对其进行适当的监管和评估。医院方面可出台相关政策来鼓励医护人员推动KMC实施。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产科迎来了高峰期,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工作负荷重, 医院在人员调配方面应进行合理安排。同时,医护人员要给予产妇以心理、社会、教育等多方面的支持。此外,可以联合社区做好KMC随访工作。
(3)提高公众对KMC的认识,相关部门可以用网络、电视等大众媒体宣传。
目前,通过医护人员系统深入的宣教,很多父母亲对这项护理工作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都大大提高。从多方面来说KMC都是一种科学、有效、人性化的新生儿护理模式,在临床上应该得到推广和应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