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腹痛指产褥期发生的腹痛,陪护老人13825404095其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腹痛。与分娩或产褥期有关的疼痛主要是子宫复旧过程引起的宫缩痛,属于生理现象,可以自然消失,一般无需治疗。但也可能是病理原因引起的,如是因为病理性原因引起的腹痛,则需要就诊和治疗。
产后腹痛主要由于高张性子宫收缩,阴道分娩或剖宫产后的女性可出现产后痛。疼痛呈间歇性,并且常在哺乳期间因婴儿吸吮引起催乳素释放而发生。产后腹痛更常发生于经产女性和分娩前子宫过度扩张的女性,如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疼痛常在产后第一周结束时自发缓解。轻度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栓治疗有效。
产后腹痛可能有产后子宫复旧、尿潴留、便秘、子宫内膜炎、剖宫产切口并发症等常见原因。不常见的原因有子宫肌瘤变性或扭转、卵巢囊肿扭转、卵巢血栓性静脉炎、腹腔内出血、术后肠梗阻、耻骨联合分离等。
阴道分娩后的严重产后腹痛不是典型表现,因此若发生应提示评估其他疼痛源。严重产后腹痛的发生不仅仅影响产后女性的生活质量,还危害着产后女性的心理健康,导致产后腹痛患者家庭幸福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应针对产后腹痛患者实施早期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针对性治疗,最大程度上缓解产妇产后的腹痛症状,提高产后女性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水平。
就诊科室
产科、急诊科
疾病别称
产后宫缩痛
是否常见
是
伴随症状
发热、恶心、呕吐、肠绞痛
好发疾病
尿潴留、便秘、子宫内膜炎、切口并发症
治疗周期
短期治疗
常用药物
布洛芬、缩宫素
常用检查
血常规、细菌培养、腹部超声、腹部CT、腹部MRI
是否严重
如果由其他病理原因引起的腹痛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重要提醒
产后腹痛如果为生理性腹痛,则无需处理。病理性腹痛应及时就医,必须积极进一步治疗。
病因
产后腹痛一般是产后子宫收缩引起的。同时尿潴留、便秘、子宫内膜炎、剖宫产切口并发症等也可引起产后腹痛。
疾病因素
尿潴留
阴道分娩(尤其是产钳助产)、硬膜外麻醉和剖宫产,在没有导尿的患者中均有出现产后尿潴留的可能。
在产褥期很常见,可导致严重腹部不适。产后身体活动减少,服用含铁维生素或铁补充剂,以及膳食改变,可引起胃肠蠕动缓慢。
在临产和分娩过程中,宫颈阴道的细菌群进入宫腔,从而污染子宫内容物。
剖宫产切口的并发症包括血肿、血清肿、感染和切口裂开,这些也是术后腹壁疼痛的常见原因。诊断依据为体格检查时的特征性发现,诊断不确定时可采用超声检查腹壁。
相关疾病
尿潴留、便秘、子宫内膜炎、切口并发症
非疾病因素
由于子宫的缩复作用,使宫腔内压力升高,出现小腹阵阵作痛,通常属生理现象。
症状
产后腹痛疼痛部位多在小腹,是一种隐隐的疼痛,有时也可能腹痛剧烈,或有恶露颜色、量及气味的改变,腹痛有时还伴有发热及消化道症状。
典型症状
产后腹痛的典型症状表现产后小腹隐痛或剧烈疼痛,有时可伴有恶露改变。
伴随症状
产后腹痛可单独出现,也可伴随其他症状同时出现。
产后腹痛伴有产褥感染,可出现寒战、发热、恶露有恶臭味等伴随症状。
产后腹痛伴有尿潴留,可出现耻骨弓上和腹部可能会有疼痛,有尿不尽感,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膀胱排空不全。
产后腹痛伴有便秘,可出现排便感到费力,伴有肠绞痛,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有不尽感,有肛门直肠梗或阻塞感,自然排便次数少于每周3次。
产后腹痛伴有子宫内膜炎时,可能会有发热和子宫压痛,恶臭性恶露、寒战和下腹痛等。
出现剖宫产伤口并发症时可能会有伤口局部出血、肿痛,以及发热、贫血等全身症状。
当产后腹痛伴有卵巢囊肿蒂扭转时可表现为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严重者可伴有意识改变,如烦躁、昏迷等。
并发症
弥漫性腹膜炎
产后腹痛可由子宫内膜感染引起,如果感染上子宫内膜炎之后没有及时治疗,容易导致病情加重,进而导致弥漫性腹膜炎的出现,这种疾病的出现会导致渗液流出,而且大量有毒物质被吸收之后还会导致患者全身中毒。
就医
产后腹痛轻者可逐渐自行消失,无需治疗,但腹痛重者则难以忍受,影响产妇的康复,容易对生活造成严重不良影响,需要积极就医治疗。
就医指征
若出现以下警示症状,应前往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相关处理,具体包括:
产后出现腹部疼痛,且疼痛持续时间较久,疼痛剧烈。
产后发现恶露颜色、量、气味改变。
发烧、伤口疼痛、阴道出血增多。
就诊科室
如果产后发现腹痛,应前往产科就诊;如果腹痛剧烈难以忍受,应及时前往急诊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分娩后多少天了?
腹痛的部位、持续时间、缓解方式?
是否有恶露颜色及气味的改变?
是否有什么其他症状?(如阴道出血、阴道异常流液等)
是否有头晕、心慌、发热等不适?
需要做的检查
产科检查
观察患者恶露的量、色、气味及质等方面是否存在异常,初步判断有无出现产褥期感染、宫底位置是否压痛等子宫恢复不良的问题,还应观察肠鸣音是否活跃。如果是剖宫产手术后,需要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有没有出血。
主要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排查,当存在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会有所升高。
宫腔分泌物培养或血培养致病菌阳性提示患者存在感染现象,细菌培养对于排除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对子宫的大小及是否存在宫内积血、组织残留和肿瘤等病变进行检查,还可以观察腹部消化器官的情况。
腹部CT及MRI检查对于腹膜后的病变及腹腔内的病变如肝脏、胰腺及脾等病变的检查和腹部内腹腔脓肿、积气及积液等情况进行检查。
诊断标准
通过典型临床表现即产后出现腹部疼痛,疼痛部位多在小腹,多为腹部隐痛,有时也可能腹痛剧烈,或有恶露颜色、量及气味的改变,可初步诊断产后腹痛。
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腹部超声、CT、MRI等检查可明确引起产后腹痛的病因。
鉴别诊断
该症状较典型,一般无需与其他症状相鉴别。
治疗
产后腹痛的治疗,如果为生理性腹痛,则无需治疗。如果无法耐受宫缩痛,可以服用轻度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等。如果是由于子宫内膜感染引起的,应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如果是因为胎盘、胎膜残留引起的腹痛,则需根据出血情况、子宫收缩情况急残留物的多少具体处理。
家庭处理
产后腹痛患者应卧床休息,一般以侧卧休息为主,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自己或家人也可以用手掌稍微施力帮产妇做环形按摩,一直到感觉该部位变硬即可,以促进宫腔内残余物质排出;疼痛厉害时,按摩可使子宫肌肉暂时放松,缓解疼痛。
到院治疗
一般治疗
进行预防感染、输液及对症和病因治疗,如果合并贫血要及时输血。
产后腹痛可给予镇痛药物治疗,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布洛芬。布洛芬可抑制炎症因子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少炎症反应以及疼痛感。产后腹痛如果是由感染因素引起的,应予抗生素,如安灭菌控制感染。胎盘、胎膜残留引起的产后腹痛,若残留物较少,子宫收缩欠佳时,应予缩宫素促进子宫复旧治疗。
如果产后宫腔内的胎膜组织残留较多的话,可能会影响子宫收缩,子宫胎盘创面的血管就不能有效闭合,导致出血较多,一般超过月经量,甚至出现大出血。同时腹痛较重。最关键的是需要急诊进行清宫处理,将残留的胎膜组织清除干净,才能有效止血和促进子宫收缩,再辅以补血和预防感染药物的治疗。
饮食
产后腹痛患者一般宜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忌刺激性食物,同时应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少吃生冷食物。山芋、黄豆、牛奶等容易引起胀气的食物,也应少食为宜。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慎食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酒等。
护理
产后腹痛患者在生活上应注意保暖,注意清淡饮食,可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应增加抵抗力,对症状的消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日常护理
产后的保暖很重要,除了保证基本的室内温度,防风防寒之外,还需要忌凉水和冷食,因为产后女性身体比较虚弱,不适宜吃生冷的食物,更不要用冷水洗澡,加强腹部的保护。
产后应进行适当的运动,适当的运动更能加速体内的血液循环,更有助于疏通阻塞。如果身体比较虚弱不适合运动的,在床上躺着也要经常改变体位,多多的翻身,调换坐卧的姿势。
注意排便,产后的排便很重要,要多喝水,保证大便的通畅。
防止着凉,空调使下肢和腰部过于寒冷,也容易引起宫缩。可以穿上袜子,盖上毯子,进行保暖。
病情监测
对于产后女性,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恶露情况以及是否有宫腔残留物排出。
心理护理
产后腹痛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过度紧张,过于担忧,家人应细心安慰,消除其紧张情绪,使患者配合医生治疗。
预防
产后腹痛是产后常见的症状,患者应做好预防措施,尽量避免产后腹痛的发生。若有胎盘、胎膜残留,应积极处理。
预防措施
学习产褥期的生理变化,产后宫缩痛的相关知识。
产妇在产后应消除恐惧与精神紧张,注意保暖,产后可以服用生姜红糖汤,切忌饮冷受寒。
密切观察子宫缩复情况,注意子宫底高度及恶露变化。如疑有胎盘、胎膜残留,应及时检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