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出门成了当代父母的地狱模式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23 13:17

“苦熊孩子久矣”的互联网,产后康复13825404095如今出现了一个词,“厌童症”。从韩国的“禁儿童区”,到高铁上家长被反复提醒看管好孩子,对公众场合哭闹的孩子,人们开始如临大敌。但是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带孩子出门一直是个令人战战兢兢的事。

生小孩很难,养小孩也很难,我最近发现,作为一个拥有12年经验的养娃专业户,“带娃出门”才是泰山级别的难度。不想当“熊家长”的我们,成为日常的“卑微型父母”:除了要伺候小孩,还要时刻小心吵到旁人遭到白眼,简直是步履维艰,处处皆有险情。

有时带婴儿车上拥挤的地铁或公交车都会有种羞耻感,害怕占据太多公共空间感到自责,而只能慌忙把婴儿车叠起来。许多家庭在有了孩子之后开始买车,是因为坐私家车能大大缓解乘坐公共交通带来的不方便,安抚一个在自家安全座椅上捣乱或嚎啕的小孩,看起来总比出现在公共场合让家长更具有信心。

带孩子的家庭,外出吃饭也是大问题。在女儿学会乖乖吃饭之前,我们很少能安静地享受一顿美餐。通常是一个人伺候孩子吃喝,另一个在旁边抓紧时间狼吞虎咽,如果女儿表示吃饱了,吃饱的那个人就得赶快擦擦手,接过这个烫手山芋,抱起来四处走走,好让另一个人把已经凉了的饭菜继续吃下去。

即使独自带孩子在城市中出行,也不方便。如果一时找不到母婴室,就只能东躲西藏哺乳、换尿布。上厕所就更麻烦了,把孩子单独放婴儿车里,门一关,怕丢了,门开着,又不像话,最后咬咬牙,把孩子抱着坐马桶,久而久之,练就了一种神功。

三岁之前,我们不敢带孩子坐高铁地铁,不敢想象漫长旅程中如何让孩子保持安静,更没有全家一起去电影院看过电影。等她足够有耐心坐高铁,我们得专门准备一个小包,装有各种手工用品和零食、在电脑里下载动画片,计算好时间,让她能“安静”撑到终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