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传美德
无私奉献成佳话
周保华
周保华,通挽镇江龙村横山屯支书,江龙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她细致入微地照顾家公三十多年、婆婆四十多年;她常年往返老家照料母亲,演绎一段“孝爱在路上”的故事;她四十多年来一直默默照顾村内孤寡、空巢老人,成为村内孤寡老人的“好媳妇”“好闺女”。
1980年周保华嫁到江龙村时,便想让家公家婆待在自己身边,以便能够更好照顾两位老人;但是当时家公、家婆身体还硬朗,自己喜欢独自居住在离周保华不远的老房子,于是周保华经常往老人家身边跑,帮他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种地插秧等,特别遇到家公、家婆生病时,她寸步不离细致照顾,家中大事小事、脏活累活周保华都处理得井井有条。随着家公家婆年纪越来越大,老人家的身体经常会出现腰酸背痛的情况,孝顺的周保华为了能够帮老人家缓解身体的疼痛,她萌生学习按摩的想法;在农忙之余,她通过电视和手机,慢慢摸索出一套按摩手法,每天从田地务农回来,收拾好家务后,她边和俩老人唠嗑边帮助老人按摩成为了村中最暖心的风景。
周保华的娘家位于桐岭镇,距离通挽镇16公里。自从嫁到通挽镇,她每周都回去照顾母亲一两次,买菜回去煮给妈妈,帮洗头,洗澡,洗衣服、按摩、聊天,给母亲带些吃的。她说:“妈妈年纪大了,就喜欢吃新鲜的猪肉,所以每两三天就要给她改善一下伙食,带些吃的回去看她。”
周保华嫁到江龙村后,就一直非常关心村内老人,经常帮老人购置日常用品,家中吃的用的,周保华都毫不吝啬主动分享给周边的老人。刚嫁到村里的周保华那时年轻勤快,每次下地干农活,她干完自己田地的活,总是习惯性帮别人搭把手,特别是看到老人挑谷子等农物比较吃力时,她善良的心总是驱使她过去帮忙挑到目的地。周保华刚开始帮助照顾村内老人的时候,有些群众觉得周保华只是一时兴起,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但是后面看到周保华坚持了40多年,不禁对她肃然起敬;长年累月地帮助老人,老人们对她非常感激,特别是一些空巢老人,每每提到周保华,总是不断夸赞周保华的无私帮助,有些老人甚至热泪盈眶。40多年如一日地照顾老人早就将周保华当做“亲闺女”一样来看待。
周保华了解到村里有很多行动不便或者不会骑车的老人,平时无法及时购置一些生活用品,经常让周保华帮忙从镇里带东西,所以周保华自愿当起“采购员”;虽然购买的东西很多是小物件,有时是几块钱的肉,有时是瓶洗洁精,但是周保华却非常认真对待,将老人们交代所需购置的物品列成清单,一一记下买回。在疫情疫苗接种期间,周保华骑着三轮车到需要帮忙的老人家家中,将老人带到镇卫生院接种疫苗,周保华帮助过多少老人,她自己也记不清了。
周保华是村中老人们的“好媳妇”“好闺女”,她义务照顾邻居独居老人韦咪新40多年的事迹,成为群众口口相传的佳话。周保华看到韦咪新老人无人照顾,就主动承担起老人起居照顾,遇到老人生病,不管刮风下雨,周保华骑着三轮车带她带去打针看病,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陪伴老人入睡才放心回去睡觉。周保华每天起床煮好早餐后总会给韦咪新老人送一份,家里有什么吃的都一起分享给老人,顺便打扫卫生,帮助老人买菜、摘菜、烧热水、洗头发、修指甲。“一开始周保华看到老人有什么困难都过去帮;近十多年来,老人年纪大了后,周保华每天都去照顾她,将她当做家人一样照顾。”周边的群众在谈到周保华时说道。
“昨天我看到她煮好鸭肉,因担心韦咪新老人牙口不好,不方便啃骨头,周保华送过去前先把鸭骨头给剔除才送过去,周保华早已将老人当做母亲来照顾,虽然是小事,但这是孝老爱亲直接的表现了吧”村党支部书记韦芳华这样感慨到。
“保华嫂子帮韦咪新奶奶做的这些事情,比很多亲儿媳都做得好!”周边的村民都这样评价周保华。韦咪新老人更是逢人便夸奖周保华,说:“保华就是我的亲闺女,遇到保华这样的好女儿,我很幸福!”
村上有位孤寡老人叫韦正敏,早年丧偶老年丧子,一个女儿出嫁到三里镇下江村后也一直受病痛折磨,导致无法及时照顾到他;周保华了解他的情况后,经常上门帮助老人家,上街顺便买些日常用品,对老人嘘寒问暖,老人生病时,周保华就及时带老人去打针,老人得到很好的照料;周保华义务照顾了韦正敏老人7年。2022年12月老人又突然生病,周保华一直在老人身边照顾老人,晚上她心里总是放不下老人,她回家后又反复去老人家里查看几次,周保华就这样在不安中照顾老人直至痊愈。
周保华细致照顾韦咪新老人、韦正敏老人的事迹不是个例,对于村上有需要的老人她也是能帮尽帮,成为老人们信任的“闺女”,老人们经常喜欢聚集到她家中聊天、唠家常,成为互相关爱的集体。周保华作为村内巷道党建宣传员、志愿者,她经常向老人讲解养老、医保等政策,帮助老人答疑解惑;虽然周保华已年近70,但是积极参与村内各种关爱“一老一小”活动,让孝老爱亲传统美德更加深入人心。
通讯员:黄振桦、黄海婷
原标题:《【周保华孝老爱亲模范事迹】孝老爱亲传美德 无私奉献成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