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见习记者 黄志刚
视频剪辑 杨凝寒
改变住房原有的格局,将其分隔成“胶囊房”出租,由此引发的房屋漏水,墙体开裂、变形一直得不到解决。最近,家住武汉市江岸区西马街高雄社区的董女士就遇到了这样的烦心事。
从2015年底开始,董女士家的房屋就开始漏水,经与楼上业主多次协商未果,漏水问题愈演愈烈,一度引发墙体凸出、变形。几年时间,董女士先后多次向江岸区相关部门投诉,但问题始终得不到根治。近日,董女士无奈向极目新闻“帮到底”栏目(027-86777777)求助。
四楼董女士家房屋墙体凸出、变形
记者介入调查后,江岸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表示,已多次出具整改通知书,但没有执法权,具体执法要找街道。江岸区西马街综治办则称,“胶囊房”问题确实存在,并多次向居民承诺调查整改。董女士说,几年时间过去了,职能部门空有表态,没有任何实质工作进展,她准备向纪委监委部门举报。
投诉:楼上“胶囊房”引发楼下墙体开裂房屋漏水
“墙面都变形成这样了,我真是担心哪天墙体倒塌砸伤人。”9月3日,极目新闻“帮到底”栏目记者来到位于江岸区西马街高雄社区的宝岛公寓,4楼业主董女士向记者表达了担忧。
四楼董女士家房屋墙体开裂
董女士的房屋是一套面积约130平方米的三室两厅住宅房。记者在现场看到,两间卧室的墙体已不同程度开裂,墙面上留有大块水印,部分天花板和墙体的粉刷漆已脱落。记者目测,主卧的一面剪力墙墙面向外凸出约有10厘米。而在主卧与客厅相邻的一面墙上,墙体开裂的裂缝比较明显,董女士的大拇指可以伸进裂缝中。她说,因担心房屋安全问题,已经很久没有住人了。
四楼董女士家房屋墙体凸出、变形
据介绍,该居民楼以前是某单位分配给员工的福利房,楼上、楼下的房屋格局是一样的。董女士说,1998年房屋完成装修后,她一家人正式入住。到2015底,董女士发现自家房屋的卫生间、厨房出现不同程度的漏水,卧室的天花板也出现渗水。
董女士于是找到了5楼业主周女士沟通。周女士也曾多次请工人进行维修和防水处理。但从2015年底的第一次漏水开始,几年来,董女士家的漏水问题便一直存在,甚至愈演愈烈。
现场:一间130平米的房子改成“七房四卫”
一位曾租住在5楼“胶囊房”的市民给记者提供了视频和照片。记者看到,原本应当和4楼格局一模一样的5楼房屋进行了彻底“变身”:从大门进入,一条狭长走廊两边各分布有房门,其中,左手边原来的2间卧室被改建成4间“小房”,右手边的客厅则被隔成了3间“大房”。“小房”的面积十分狭小,约5平方米,仅能放下一张小床;而“大房”面积约10平方米,虽稍显宽敞,但放了一张床后,屋内的空间所剩无几。
五楼胶囊房走廊
“一间房月租1000元左右,价格是可以商量的。”该租户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是经朋友介绍租下的“胶囊房”,主要考虑的是价格便宜。
沿着走廊继续向前,原本房屋结构中的厨房和干湿分离卫生间,被改造成4个卫生间。“我家厨房的正上方变成了卫生间,还时不时滴下渗漏的水,想起来就觉得恶心。”董女士无奈地说。
五楼胶囊房走廊
记者看到,约130平方米的“胶囊房”包含了7间卧室和4个卫生间,狭小的空间内没有设置任何消防设施和逃生通道。
五楼胶囊房卫生间
该小区一名物业工作人员称,“胶囊房”房主为增加小房间而改变房屋结构,对房屋整体性能会造成极大损害,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回应:相关部门空有承诺却无实际整改举措
从2019年3月开始,董女士先后多次向武汉市民热线、江岸区房管部门、江岸区西马街综治部门,以及社区和物业投诉、反映。
2019年3月18日,江岸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在一份《整改通知书》中提出,5楼改建的房屋为出租房,“将原设计为居住空间的房屋分割、搭建后出租,或按床位等方式变相分割出租”,“违反了《武汉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第十条的规定,应停止租赁行为,立即进行整改。”
房管部门下达的《整改通知书》
按照《武汉市房屋安全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胶囊房”业主应当主动拆除违建部分,将房屋恢复原样。拒不执行的,将由街道综治办牵头,联合公安、房管和城管等部门强制执行。
“仅仅是敲掉了‘胶囊房’的一个卫生间,没有按照整改通知书要求恢复原来的建筑结构。”董女士说,2019年的唯一一次现场执法后,没过多久,“胶囊房”又“死灰复燃”,由此引发的漏水问题再次出现。
房管部门下达的《整改通知书》
极目新闻记者梳理发现,2019年3月18日、2019年6月4日、2019年6月18日、2021年8月16日,江岸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江岸区西马街等有关部门分别出具了4份《整改通知书》和《督促整改通知书》,均要求5楼业主拆除违建,恢复原貌,逾期不改的将组织强制帮拆。
四楼董女士的投诉记录
“每次都答应现场执法,可每次都没有结果。”董女士说,几年来,“胶囊房”引发的各种问题已让她感到很焦虑。
9月3日,记者致电江岸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员回应称,5楼改建的房屋确实为“胶囊房”,该局已经多次下发整改通知书,但负责牵头执法的是街道。随后,记者现场采访了江岸区西马街综治办,一名朱姓工作人员表示,房屋此前已被认定为“胶囊房”,并承认2019年的现场执法不彻底。但5楼目前的现状是,一名王姓女子正在房屋内居住,与房主是亲戚关系,不构成租赁关系,因而也就达不到“胶囊房”强制执法的必要条件。董女士要求彻底整治“胶囊房”的诉求再次被街道综治办拒绝。董女士说,一个简单的民生诉求,她投诉反映了几年,却没有任何进展,她对相关执法部门感到失望,准备向纪委监委举报。
【记者手记】
执法部门不能让群众为“执法难”买单
“胶囊房”面积小、价廉,因其像胶囊而得名,但其暗藏严重的安全隐患。整治“胶囊房”就成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早在2013年,武汉市十三届人大常委第十三次会议就表决通过了《武汉市房屋安全管理条例》。经过多次修改,该《条例》增加了“将住房原设计的房间分隔后出租”条款。这意味着,在武汉市建“胶囊房”属违法行为。次年,武汉市发布了《关于加强住宅小区违法建设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首次明确了小区“胶囊房”问题由街道的综治部门负责牵头整治,当事人必须限期整改,否则相关职能部门将开展联合执法。
从立法层面来看,武汉市对“胶囊房”的认定和整治办法已有非常明确的法规依据。虽然是地方性法规,但同样具有法律约束力。
董女士反映了“胶囊房”问题后,江岸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在3年内先后4次出具《整改通知书》和《督促整改通知书》,已经明确认定董女士楼上的违建部分属“胶囊房”,并依据武汉市出台的《条例》和《意见》作出了行政执法决定,江岸区西马街综治办作为牵头单位须不折不扣执行。
可该综治办认为,构成“胶囊房”的执法要件要同时满足“改变房屋原有结构”和“进行商业出租”两个方面。该综治办还调查认定,“五楼现在的住户王某与房主是亲戚关系,而非租赁关系”,并以此为据,不予执法。
湖北尊而光律师事务所高蕾律师对此予以驳斥。她认为,江岸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此前已多次在《整改通知书》中认定5楼为“胶囊房”,不管5楼目前有无租户,“胶囊房”的事实认定已经存在,就应当严格按照要求执行,拆除违建“胶囊房”,恢复房屋原样。
整治“胶囊房”问题,牵涉多个管理部门,是个系统工程。要达到有效遏制“胶囊房”的效果,各牵头和参与单位要知法、懂法,更应当遵法、守法,不为执法难找借口,敢于为果断执法担责任。小诉求,大民生,群众利益无小事,执法部门不能让群众为“执法难”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