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阳区自然资源局多措并举助推市场化法治化发展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15 02:15

今年以来,接送孩子13825404095青岛市城阳区自然资源局聚焦攻山头、稳阵地,围绕改善政务环境、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梳理工作领域内的工作导则、政策资源、工作流程,积极探索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发展机制,助力全区高质量发展。

一、改进工作流程,坚持规划先行,提高预审效率

一是改进工作流程,压缩审批时限。进一步梳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报材料和办事流程,优化审批环节和流程。将审批时限由法定20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为办事单位节省了大量时间。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引领科学发展。主动与项目用地单位对接,积极提供业务咨询和指导,引导项目统筹规划、科学选址、节约用地。今年以来,已审核土地规划772宗,进一步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三是建立绿色通道,加快重大项目推进。为加快大项目尽早落地,我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争取当日受理、当日办结。今年以来,已办理世界动车小镇、白云山片区配套工程等43宗土地预审业务,受到了广泛好评。四是树立“攻山头”精神,强化担当意识。根据文件规定,存量建设用地不进行土地预审,但因办理后续审批业务的部门无法准确把握项目是否需出具土地预审报告,往往会出现项目“卡”在部门中间的情况。为此,我局不等不靠,强化服务意识和担当意识,通过出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情况说明的方式,打通了项目审批中的堵点。

二、加快组件报批,改革指标分配,提高用地效率

一是加强培训,规范征地程序。组织各街道办事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依法实施土地征收,按程序做好土地征收公告公示、调查清点、听证告知、协议签订、费用拨付等各个环节工作,确保信息公开准确及时,实地踏勘全部到位,签字印章真实有效,被征地农民参与权、知情权落到实处。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组件质量、水平,确保土地组件报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二是加快报批,确保用地需求。按照“先重大、后重点、保急需、促统筹”的原则,主动服务、敢于担当,确保重点项目如期落地。进一步强化主动服务,促进项目快速落地。按照工作时限要求,倒排工期,按步骤、按程序及时有序推进土地征收各项工作。主动跟进服务,加快推进审批速度,从组件到报批,倒排工期、专人负责,进一步压缩报批时间。三是改革指标分配模式,提高用地效率。牢固树立计划指标“服务项目、服务发展”的理念,做到申请指标与项目落地相匹配,扭转“重指标、轻落实”的局面,力争所申请指标能腾地、能征地、快供地。自2019年起,农转用征收报件工作关口前移,由各街道办事处根据项目需求随时上报土地征收材料,严格履行征地程序,分阶段汇总项目情况报区政府研究通过后,提前组件。将以往年度“集中报件”改为全年“分阶段实施”,成熟一个报一个,缓解各街道办事处集中报件的压力。

科学规划时序,规范拍卖公告,提高审批效率

一是改进工作方法,科学规划供地时序。根据区委区政府战略规划布局,与住建部门联动,加强城阳区房地市场形势分析,结合市场需求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布局。二是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招拍挂出让有关工作的通知》(青土资房办发〔2018〕55号)要求,严格实施招拍挂出让公告审查制度,重要事项集体决策,需搭配出让、设置附加条件的项目,一律按程序提报城阳区土地管理委员会审查。三是规范土地拍卖公告,在土地拍卖工作中,不再设置可能影响公平、公正的特殊附加条件。需要城镇住宅用地和产业用地搭配出让的项目,只设置一般性产业准入条件,不设置拍卖出让条件。不搭配出让、不设置特殊附加条件的住宅项目采取“限房价、限地价、竞自持”等房地产调控措施进行出让。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优化营商环境,使市场化法治化发展体制进一步提高,全力服务和保障重点项目落地。四是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定期召开会议,安排部署贯彻实施审批制度改革的各项工作,全面准确理解审批制度改革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自市政府将土地审批权赋予我区以来,我局土地供应审批速度大大提升,供地业务件平均审批时间由以前的约30工作日,缩短到现在的5工作日。2018年全年上报区政府的供地业务件已达到189个,平均审批时间缩短70%以上。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坚持“便民、快捷、高效”的原则,最大限度提升行政审批速度,提升服务效能。

四、推进登记便捷,推行一次办好,提供优质服务

一是推行“网上办”。依托政府政务信息平台,打造网页版、移动版、自助终端版不动产登记网上办事大厅,通过爱山东APP、青岛政务通APP、网上房地产,在实现网上预约、登记进度查询的基础上,实现“网上审核”、“网上查询”、“网上办理”。通过线上统一申请、联网审核、网上反馈、现场核验、一次办结。申请人外网实名认证后,提交登记申请并上传资料,内网预审通过后,申请人预约时间现场确认、提交材料并缴清税费后当场领取不动产权证书。通过实名认证、外网申请、内网查询的方式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网上查询。实现银行和开发企业端远程申报的新建商品房预告登记(含抵押)、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含抵押)的网上办理。二是实现“多点延伸办”。扩大全市登记服务点的覆盖范围,将登记服务延伸至银行网点,涉及抵押的登记业务可直接在银行网点办理,无需当事人再到登记机构提交申请,减少群众跑腿次数。三是探索“全市通办”。改变不动产登记原有的“属地办理”模式,选取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抵押登记、预告登记和预告抵押登记四种类型,全市统一业务标准,规范电子印章,调整优化不动产登记系统,实行网上缴费、缴税,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实现任一不动产登记窗口即可办理不动产登记的“全市通办”。

加强执法力度,保护自然资源,促进公平竞争

一是打造一支强大的自然资源执法队伍,切实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实现规则公平、机会公平、权利公平,让各类市场主体切实依法依规公平竞争。二是建立健全“预防为主,查防结合”的动态巡查制度。建立并完善自然资源执法监察三级动态巡查网络,局执法人员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巡查制度;各国土资源所坚持每周不少于两次巡查,每周动态巡查实行周报,每月对动态巡查执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分析问题,查找办法;每个社区都有专门的国土执法巡查协办员,负责对本社区自然资源执法巡查的联络和协调处理。力争做到将自然资源违法行为“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 三是对于通过举报、媒体反映、巡查、卫片执法检查、上级部门交办或其他部门移送、转办等渠道的违法线索进行核查,对非法占地、非法开采等违法行为,采用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报告、抄告、向社会通报等综合措施进行制止,符合立案条件的,必须予以立案。违法行为涉嫌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依法、依规需要追究当事人及有关责任人员行政纪律责任的,按照有关规定移送公安、检察、监察、任免机关。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经依法催告,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四是积极运用“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方式,对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护、建设用地出让划拨、矿产资源开采利用、测绘管理等领域科学制定年度抽查计划,实施市场主体和执法人员双随机抽取检查,避免人为干扰,减少单位和企业迎检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