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家长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13 20:51

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家长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2019-01-21 09:24

家长们往往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成绩好坏,照顾小孩13825404095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身体固然重要,但是健康的心理才是孩子幸福的保障。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性格活泼开朗、爱笑、有好的品格、受人欢迎,但是,你们为孩子创造出好的家庭环境了么?不要再抱怨自己的孩子沉默寡言或者脾气暴躁了,先反省一下自己!

1、房间凌乱不整洁的家庭。家长们怪孩子懒,不收拾自己房间,被子不叠、书本乱扔,但是,孩子和谁学的呢?那些经常乱丢东西的孩子,他们往往还有一对不打扫收拾的父母。家长的行为会深深的影响孩子,孩子的坏习惯第一个就是和父母学的。而且除了习惯不好,在一个凌乱不堪的环境中,孩子的注意力也很难集中,思维混乱、心情烦躁,就这样还想让孩子好好学习?

2、经常吵架、打架的家庭。有些人认为,家长吵架是大人的事,和孩子没关系。可是,真的没关系么?孩子还那么小,所有的安全感都来自家长的庇护,如果家长们争吵、动手,孩子会感到非常害怕,有的孩子在父母争吵时甚至躲在衣柜里、桌子下面,有的孩子甚至不回家,在公园、广场待到父母停下来才敢回家。就这样,让孩子担惊受怕,怎样让孩子心理健康?孩子的人格甚至都会扭曲!

3、说话语气冲的家庭。有的家长可能性格如此或者想让孩子受刺激从而进步,对孩子说话非常冲,经常口出恶言,比如“你怎么这么笨?”“连这点都做不好我平时是怎么教你的?”孩子经常处于这种语言的打击下,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做事没有干劲。

4、家长们“没时间”的家庭。大人们总是很忙,表示没有时间陪孩子。但是陪伴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重要的,没有时间就挤出时间,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爱,不要玩手机、不要对孩子说“你自己去玩吧”,一次两次可能美哟关系,时间久了,会影响亲子关系,导致孩子与父母不亲近。这类孩子往往过早的游离家庭,当一个人在家中找不到爱时必然要到外面寻找,所以这类孩子出现早恋、打架、酗酒等问题比较多。

5、没有朝气的家庭。有的家庭只是分工明显的社会组织,回到家中,没有过多的交流,妈妈在忙着家务,爸爸在不停的翻着手机,孩子只有低头做着自己的事情……一切似乎很好,但是这种环境窒息了孩子的成长,孩子没有生活的激情和欢乐,更多的是责任和无奈,孩子成绩理想时一切风平浪静,孩子一旦打不到自己的目标时就一塌糊涂,因为这类孩子缺乏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更不会求助别人,一切事总想自己解决,而且他们思维单一没有活力,往往这类孩子小时候都是人见人爱的好孩子,但是到了高中、大学以及社会就成为问题孩子。

6、过度溺爱的家庭,这类家庭造就了许多没有规则的孩子,同时这类家庭的孩子抗挫能力很差,经不起失败的打击,所以这类孩子在一帆风顺的时候很好,一旦遇到困难就会一蹶不振。

7、完全放手的家庭,这类家长可能是受到一些新兴思潮的影响,除了一般的社会要求外,其他对孩子完全放任,让孩子自己决定一些事情,还美其名曰自然成长,可是孩子毕竟还是孩子,在他们的认知世界还未成熟之前家长的管理还是必要的。

8、离异的家庭,有部分离异的家庭由于自身受到一些伤害就完全把这个社会看的很黑暗、很糟糕,往往给孩子传导了一些歪理学说,让孩子的心灵完全扭曲。

9、家长为孩子安排一切的家庭。这类家庭出来的孩子往往已经失去自我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很差,真正激活孩子的激情,打开孩子自我思考的空间需要太久的努力才能实现。

……

凡此种种,不同家庭环境造就不同的孩子,所以孩子出现问题,作为家长最应该反思自己,而不应该去追问孩子,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当然,有些问题即使家长能够快速修复,但是孩子的心灵创伤的修复却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在这些年对高中孩子的帮扶指导中,一方面在纠正修复孩子引导孩子回归到他们的生长正途,另一方面是在帮助家长修复家庭,重塑一个温馨活力的家庭才能让孩子真正回归。而真正修复一个孩子的心灵创伤有时家长可能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和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实现。

而我们的家长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并不是自我反思,更多的盲目的寻医求助,没有家长的自我反思一切都是徒劳,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作为家长一是自我反思,二是不要轻易求医给孩子贴上各种不真实的标签:抑郁、焦虑、不上进、学习困难、懒散……等等,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作为家长最应该做的是反思自己,从家庭中寻找问题的根源,然后循序渐进的用耐心慢慢修复家庭给孩子造成的创伤,引导孩子快乐回归,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和爱心。

由于隐私关系,在这里我就不用实例说明了,我只想说为何我服务的家长大多都会和我成为朋友,因为他们真正感觉和认识到家庭对孩子的重要。

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孩子的真正“启蒙教师”是自己的父母!教会孩子做人是孩子成长的首要条件,在孩子们用询问的眼光注视世界,同时,在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在他的眼中最常见到的,是父母,父母的言行正表达着他们自己的人生态度。父母最先总是被孩子无条件认定的,于是并无意识的,但模仿对象就由此确定了。

因此,作为家长事事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以堂堂正正的人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 堂堂正正的人应该是一个正直的人、有责任心的人、言行一致的人、守时惜时的人那种贪婪、自私、斤斤计较、欺善怕恶、吹牛、违犯法纪、缺乏爱心的是最损害形象的,一旦印入孩子心中,不但难以磨灭,而且还是今后和父母产生情感障碍的潜在诱因。同时,又常是导致孩子烦躁、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病态心理的原因之一。另外,还要敢于在孩子面前认错,那种认为认错就意味着降低威信,于是强词夺理硬辩,有的时候还更以打架手段镇住宝宝,这个作法是最愚蠢的,最失诚信的,在孩子心理会刻下失望、伤心和轻视。因此,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做好孩子的“启蒙教师”。

现在的父母大多忙于挣钱,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会忽略了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些父母可能简单的认为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有最先进的学习工具就是对教育的投资。其实不然,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仅是一些物质的简单投入,而更多的包括对孩子心理的关爱和呵护。首先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遵循孩子心理发展规律。

其次,在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自轻自贱,也不自骄自傲,这样才能正确地为人处事,否则孩子就会片面地认识别人,过高地估计自己,遇到事总感觉不顺心,不是嫉妒别人,就是烦恼、愤恨,被一些不健康的情绪所笼罩,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快乐。要培养孩子的自信,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自信的基本点是相信自己有力量完成某项任务,即使这项任务带有挑战性,自信心来源于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父母的教正方式,欣赏孩子,是每个父母对孩子都应该有的基本态度。

最后,要教育孩子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世界上,没有一条缀满鲜花的路铺在孩子面前,只待他去收获一个又一个的果子,去体会种种成功的欢乐,谁也躲不开那生活中必然会有的失败和挫折。

什么是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总的来说,家庭中一切的人、事、物都可纳入家庭环境的范畴。一般来说,家庭环境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家庭物质环境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吃穿住行所需要的一切。家庭精神环境指孩子意识、思维、心理、情感等精神活动发展所需要的精神要素,包括家庭成员间互动形成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以及家庭成员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把这些非物质的精神环境称为家庭氛围。 家庭环境这两方面的环境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都起到重要作用,然而从某种意义讲,精神环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

一、家庭物质生活环境对孩子的人格影响

家庭的物质环境包家庭经济状况,衣、食、住、行的条件等。它们的优劣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女的人格发展。

1.收入(主要指经济收入)

一般认为,家庭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能为子女提供更优越条件,于是认为子女的语言、适应能力和智力的发育均优于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在后者,家庭中所暴露出的紧张事件较前者为多,父母也因生活压力大而常常会感到焦虑和抑郁。这样,致使在这种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心理和社会交往机会少,子女就象父母一样产生焦虑和抑郁。

现实生活中家庭与家庭之间社会经济收入存在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事实也有体现,一般情况下,家庭条件较好的环境更能帮助孩子接受新知识、更能激发孩子的潜在意识。而家庭条件较差(收入教底)的家庭,一方面不能满足孩子学习生活中所需要的帮助,诸如,必要的工具书、学习用具等。另一方面,在孩子的心里造成自卑心理,从而使得孩子性格内向、孤僻等情况。

2.职业

在这里指父母的文化程度以及父母所从事的职业,对子女智力发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父母不仅通过自身的文化素质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还通过对子女教育的形式与投资产生影响,父母职业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主要是由其文化程度所决定的。体现在农村家庭与城市家庭比较明显。农村的家庭绝大部分孩子的父母由于文化水平底,有的甚至是文盲,他们根本无法指导孩子的学习。在父母文化水平较高的家庭,一是父母可以亲自指导和教育孩子的学习,二是由于父母经常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氛围,自然而然地熏陶着孩子,使孩子自然而然地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3.住房条件

住房条件的好坏差别主要体现在:住房的整齐、清洁、安静和文化气息的差别。一般说来,整洁有条理的环境会给人以美感,它不仅使孩子感觉心情愉悦,同时还有利于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的举止与良好的习惯。相反,污浊杂乱的环境,不仅会使孩子心情烦躁、抑郁,而且也容易养成松懈、懒惰的不良习惯。良好的住房条件可以为子女提供安静明亮的学习场所,为子女学习提供了有利因素,有利于培养子女健全的人格。那些居住在出租屋、工棚或其他临时住所的父母,其子女也跟随居住于此,耳濡目染,很容易学坏。

二、精神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一)、家庭气氛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现实生活中,虽然有的家庭收入、父母的职业、及住房条件可能不如人意,家庭物质生活匮乏,但是他们家庭和睦,家庭成员之间感情融洽,态度和善,为人谦虚,彼此理解、包容,对孩子给予真诚和理智的爱,反映出互爱的高尚情操和积极向上的气息。家中各成员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乐观,他们培养春来的孩子健康、懂事、而且性格活泼开朗。

相反,在气氛紧张、暴躁型的家庭里,从早到晚弥漫着“火药味”。性情暴躁、言语粗鲁,对长辈缺少孝敬甚至虐待、埋怨、责骂、争吵、打架的声音此起彼伏。在这种气氛中长大的子女,敏感、聪明、急躁和好强,有成才的希望,但如不加引导教育,极可能走上邪路。再说对于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完全依赖父母的儿童来讲,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容易情绪紧张。孩子长期处在这种情绪中,又缺少温暖和关爱,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品质,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可见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为了能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尊重、共同创造一个关系融洽的家庭气氛。作为父母要做到:

第一、建立恰当的父母角色,言传身教,当好孩子的榜样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那么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学习效仿的榜样。孩子喜欢模仿大人的思想、言行、品德、性格等,因此家长的一言一行,必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人们常说:童心犹如一张白纸。要给这张白纸绘画上美丽的图画,家长就是一个绘画师。那么作为家庭中的一大主体——家长,特别是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所作所为,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诸如:孝敬父母、热爱家庭、讲文明、讲卫生、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互相体谅、营造平等、温馨的家庭气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应该给孩子做好榜样,讲文明,讲道德,教育孩子要从自身做起,要求孩子做的事,自己首先要做到,起表率作用。

第二、建立和睦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庭的气氛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智能,夫妻恩爱、和睦温馨的家庭,孩子过着无忧无虑、井然有序、天真烂漫的幸福生活。父母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带孩子郊游、散步、逛公园、看球赛、听音乐、参加锻炼等,这都有利于孩子接受多方面的知识,培养孩子的兴趣与爱好,使他们热爱生活,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之父母在生活上的悉心照料,这样 氛围中的孩子一定健康又聪明。

如果夫妻感情不和,经常吵嘴打架,甚至闹离婚,家庭气氛紧张,父母无心照料孩子。有的夫妻把孩子当“出气筒”,或当作再婚的 包袱而加以虐待,使孩子感情上很痛苦,精神受压抑,变得忧郁、惶恐、胆小、自卑,天真活泼的天性黯然失色,造成个性孤僻,缺乏积极性,处在这种家庭环境中的孩子智力和健康都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现代家庭生活质量已开始表现为从物质生活享受转向精神生活享受。家庭成员共同营造家庭幸福美满人生,是家人共同学习、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分享成果喜悦、相互沟通交流的过程,是“催化”家庭学习环境的过程,是拓宽家庭成员发展空间的过程,是以家庭的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和进步的过程。因此,家庭学习还应体现亲子互动,它是家庭两代人之间发生交互动作和反映的过程。

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发展共同的兴趣,和孩子共享经验和成果,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和相互间了解。父母要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人,尊重孩子的爱好,给他一定的自主权利决定与选择事情;有些事情可以和孩子商量,征求孩子的意见。

1、经常和孩子沟通,和孩子做朋友,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不可缺少的,家庭环境的和谐对孩子的性格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家庭环境好孩子性格好,家长与孩子沟通就好,就可以掌握孩子的想法,比如说,和孩子一起打篮球、玩游戏(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不仅从中增强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还可以让孩子亲身体验娱乐情感,使孩子“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让孩子在家庭也感受到亲子学习的情趣,使家庭学习氛围更活跃、更融洽、更快乐、更有趣。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欢乐,学习的快乐,兴趣的提高,同时良好的个性也得到充分的发展。

经常和孩子对话沟通。对话,是人们相互之间一种双向的语言交流活动。对话不仅体现在口头上的交流,还应该表现在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作为家长要十分重视与孩子之间的对话。

2、让孩子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自己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孩子缺乏的是耐心,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在与人交往时,不注意听他人的讲话有时甚至表现出不耐烦和不理睬,使人感到不尊重他人,排斥他人;有些儿童不愿意讲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时候缺乏自然坦诚的态度,妨碍了与人的沟通,有快乐的事不能同他人分享,有烦恼的事不能同他人分担。这样,由于长期听不进来,说不出去,容易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造成独来独往,孤僻苦闷或固执偏激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这时父母要帮孩子耐心倾听别人谈话,在与人交往时恰当地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进行自我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望和需求,而且尽量避免别人的误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使他们懂得要对人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己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宽容、公平、有理有节的处理方式。培养父(母)子(女)情、师生情,正确对待同学情、朋友情以及朦胧的恋情等,学会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与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励中健康成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