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控制专项检查标准及操作指南一、前言为规范医院感染控制专项检查工作,提升医院感染防控能力,保障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制定本检查标准及操作指南。本指南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控制专项检查,旨在为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卫生监督机构及医疗机构内部自查提供可操作的依据。二、检查标准框架本指南将医院感染控制专项检查分为6个维度、23个核心项目,覆盖医院感染防控全流程关键环节。具体框架如下:维度核心项目组织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科室感染管理小组重点部门与环节管理重症医学科(ICU)、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CSSD)、血液透析室、感染性疾病科消毒与灭菌管理消毒灭菌制度、消毒产品管理、环境与物品消毒、手卫生医疗废物管理分类收集、转运与暂存、处置流程人员防护管理防护用品配备与使用、职业暴露处置监测与预警管理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消毒效果监测、耐药菌监测三、具体检查项目及操作指南(一)组织管理(共15分)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5分)检查要点:①委员会组成是否涵盖院长/分管副院长、职能部门(医务、护理、感控、后勤)负责人、临床科室主任、微生物实验室负责人等关键角色;②是否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会议,会议内容包括防控工作进展、问题分析及整改部署;③是否制定年度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计划及目标。操作方法:查阅委员会章程、近1年会议记录、年度工作计划;访谈委员会主任,了解其职责履行情况。参考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六条。2.医院感染管理部门(6分)检查要点:①是否独立设置感染管理科(或与其他部门合署但职责明确);②专职人员配备是否符合要求(每____张床位配备1名专职人员,不足200张床位至少1名);③是否制定科室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及流程(如感染病例报告、消毒效果监测流程)。操作方法:查阅科室设置文件、人员资质证书、岗位职责目录;现场核查专职人员数量及岗位分工。参考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八条、《医院感染监测规范》。3.科室感染管理小组(4分)检查要点:①各临床、医技科室是否设立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兼职感控人员组成);②兼职感控人员是否接受过感控知识培训(每年至少1次);③小组是否每月开展科室感控自查(内容包括手卫生、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等)。操作方法:查阅科室小组组成文件、兼职人员培训记录、月度自查表;访谈科室主任,了解小组工作开展情况。参考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十条。(二)重点部门与环节管理(共25分)1.重症医学科(ICU)(8分)检查要点:①是否实行“限制探视”制度,探视者进入前是否进行手消毒;②多重耐药菌(MDRO)患者是否实施单间隔离或集中隔离,隔离标识是否明确;③呼吸机管道、吸痰管等物品是否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灭菌”。操作方法:现场查看探视登记本、隔离病房设置;查阅MDRO患者护理记录,核查隔离措施落实情况;抽查呼吸机管道消毒记录。参考依据:《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消毒供应中心(CSSD)(7分)检查要点:①清洗、消毒、灭菌流程是否符合“去污区-检查包装区-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的功能分区要求;②手术器械是否采用“机械清洗+化学消毒”的双流程,清洗效果是否通过ATP检测或肉眼检查验证;③灭菌物品是否标注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及责任人,存放区是否干燥、通风。操作方法:现场查看CSSD功能分区;查阅清洗消毒记录、灭菌效果监测报告;抽查灭菌物品标签完整性。参考依据:《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3.血液透析室(6分)检查要点:①透析机是否每日进行水路消毒,消毒效果是否通过细菌培养验证(细菌数≤100CFU/ml);②患者透析器是否“一人一机”,复用透析器是否符合《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③透析治疗区是否划分清洁区、污染区,工作人员操作时是否更换手套。操作方法:查阅透析机消毒记录、水质监测报告;现场观察透析器使用情况;访谈护士,了解分区管理要求。参考依据:《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三)消毒与灭菌管理(共20分)1.消毒产品管理(5分)检查要点:①消毒剂、消毒器械是否具有卫生许可证(或备案凭证),产品标签是否符合要求;②是否建立消毒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包括产品名称、规格、生产企业、有效期等);③含氯消毒剂是否现配现用(配制后24小时内使用),浓度是否符合要求(如物体表面消毒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操作方法:查阅消毒产品资质文件、进货台账;现场检测含氯消毒剂浓度(使用余氯试纸)。参考依据:《消毒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环境与物品消毒(8分)检查要点:①病房物体表面(床栏、床头柜、门把手)是否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高频接触表面(如心电监护仪按钮)是否增加消毒频次;②医疗设备(如听诊器、血压计)是否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③卫生间地面、便器是否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每日至少1次。操作方法:现场查看消毒记录;抽查医疗设备消毒情况(如听诊器是否用75%乙醇擦拭);访谈保洁人员,了解卫生间消毒流程。参考依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手卫生管理(7分)检查要点:①诊疗区域是否配备充足的手卫生设施(每床旁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洗手池旁有肥皂/洗手液、干手用品);②医护人员是否掌握“七步洗手法”,操作前后是否执行手卫生(如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体液后、接触患者环境后);③手卫生依从率是否≥90%(可通过现场观察或监控录像评估)。操作方法:现场检查手卫生设施配置;现场考核医护人员手卫生操作;查阅手卫生依从率监测报告。参考依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四)医疗废物管理(共10分)1.分类收集(4分)检查要点:①医疗废物是否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5类;②感染性废物是否用黄色塑料袋收集,损伤性废物是否用锐器盒收集(满3/4时封闭);③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是否分开存放。操作方法:现场查看医疗废物桶标识;抽查锐器盒使用情况;访谈护士,了解分类收集要求。参考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转运与处置(6分)检查要点:①医疗废物是否由专人(佩戴防护用品)每日转运,转运路线是否避开清洁区域;②转运车辆是否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消毒;③医疗废物是否交给有资质的处置单位,是否有转移联单(保存3年)。操作方法:查阅医疗废物转运记录、转移联单;现场查看转运车辆消毒情况。参考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十七条。(五)人员防护管理(共10分)1.防护用品配备(4分)检查要点:①临床科室是否配备足够的口罩、手套、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②防护用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如医用外科口罩符合YY____标准)。操作方法:现场查看防护用品储备情况;查阅防护用品采购凭证及资质文件。参考依据:《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试行)》。2.职业暴露处置(6分)检查要点:①是否制定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包括锐器伤、血液体液暴露等);②职业暴露后是否及时处理(如锐器伤用流动水冲洗、挤压伤口,再用碘伏消毒);③是否建立职业暴露登记本,暴露后是否跟踪随访(如乙肝暴露后接种疫苗)。操作方法:查阅应急预案;访谈职业暴露当事人,了解处置流程;查阅登记本及随访记录。参考依据:《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导则》。(六)监测与预警管理(共10分)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4分)检查要点:①是否开展全院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住院患者感染率≤8%);②医院感染病例是否在24小时内上报(通过医院感染监测系统);③是否每季度分析医院感染病例分布(科室、病原体、危险因素),并向临床反馈。操作方法:查阅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记录;分析近1年监测数据;访谈感控人员,了解反馈机制。参考依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2.消毒效果监测(3分)检查要点:①空气消毒效果是否每月监测(洁净手术室空气细菌数≤10CFU/m³);②物体表面消毒效果是否每季度监测(细菌数≤10CFU/cm²);③医务人员手卫生效果是否每季度监测(细菌数≤10CFU/cm²)。操作方法:查阅消毒效果监测报告;现场采样(如用棉拭子擦拭物体表面)。参考依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耐药菌监测(3分)检查要点:①是否开展多重耐药菌(如MRSA、VRE)监测,监测结果是否及时反馈临床;②多重耐药菌患者是否实施接触隔离,隔离措施是否落实;③是否制定耐药菌防控方案(如限制抗菌药物使用)。操作方法:查阅耐药菌监测报告;现场查看隔离患者标识;访谈医生,了解防控方案执行情况。参考依据:《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四、结果判定与整改要求(一)评分标准本检查采用百分制,各维度分值占比如下:组织管理(15分)、重点部门与环节(25分)、消毒与灭菌(20分)、医疗废物(10分)、人员防护(10分)、监测与预警(10分)。结果判定:优秀(≥90分):防控工作规范,无重大隐患;合格(80-89分):防控工作基本规范,需改进个别环节;不合格(<80分):防控工作存在明显漏洞,需全面整改。(二)整改要求1.不合格医疗机构应在15个工作日内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限;2.整改完成后,应向检查机构提交整改报告,申请复查;3.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医疗机构,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罚。五、附录附录1:医院感染控制专项检查记录表(模板)维度项目标准分实得分扣分原因组织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5组织管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6重点部门与环节ICU管理8消毒与灭菌手卫生管理7...............附录2:参考文件清单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13修正);2.《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8号);3.《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