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居室保洁13825404095企业、学校等各类单位陆续开工、开学,食堂也迎来了新一年的忙碌。
然而,在忙碌的供餐工作开始之前,食品安全必须放在首位。
食堂作为集中供餐的重要场所,其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和员工的身体健康。
因此,开工前的食品安全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将从多个关键环节展开,详细阐述食堂开工前必须落实的食品安全准备工作。
一、全面盘点库存,清理过期食品
在开工前,食堂的第一项重要任务是对库存食品进行全面清理。
经过假期的闲置,冷藏冷冻库、冰箱和常温仓库内的食品可能存在变质、过期的风险。
必须对这些食品进行逐一检查,坚决禁止使用过期变质的食品。
对于已打开包装但长期未使用的食品,建议不再使用,以避免因食品质量问题引发食品安全事故。这一措施不仅能有效减少食品安全隐患,还能避免因使用不合格食材而导致的健康风险。
此外,库存清理还应包括对食品原料的检查。
例如,检查大米、面粉是否受潮发霉,食用油是否氧化变质,调味料是否在保质期内等。通过严格的库存管理,确保所有食材在加工前都是安全可靠的。
二、彻底清洁消毒,保障食堂卫生
食堂的清洁卫生是食品安全的基础。
开工前,必须对食堂的设备设施、工具用具以及餐盘、筷勺等进行全面清洗和消毒。
清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要求,使用符合规范的洗涤剂,并确保清洗后的餐用具无洗涤剂残留。
消毒设备如热风循环消毒柜、洗碗机等在使用时,要注意餐具的摆放,避免过于紧密,确保消毒效果。
除了餐具消毒,食堂内的高频接触物表面,如售饭台、餐桌椅、水龙头、门把手等,也需定期消毒。
这些部位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定期消毒可以有效减少病菌传播的风险。同时,保持食堂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有助于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为就餐人员提供一个更加健康的用餐环境。
三、严格把控食材采购,杜绝“三无”产品
食材采购是食堂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在采购食材时,必须选择正规渠道,严格把关,杜绝“三无”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的进入。
采购人员应仔细查看食品包装是否密封完好,标签内容是否齐全,包括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
同时,要按照产品包装上标识的条件进行贮存,确保食材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
在挑选食材时,应通过看外表、闻气味、触摸食物质感等方式,挑选新鲜安全的食材。
例如,肉类应选择色泽鲜红、有弹性、无异味的产品;蔬菜要选择新鲜、无腐烂、无病虫害的。此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禁用和慎用的食品:
亚硝酸盐(包括亚硝酸钠、亚硝酸钾);
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
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对于中小学、幼儿园食堂,还应特别注意不得制售冷荤类食品、生食类食品、裱花蛋糕、自制冷饮品等高风险品种,以避免因加工不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四、规范食品加工制作,确保烹饪安全
食品加工制作过程中的规范操作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
加工时,必须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
例如,食物要完全煮熟煮透,特别是肉、禽、蛋和水产品等微生物污染风险较高的食物。
熟制食品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达到70℃以上,以确保彻底杀灭有害微生物。此外,饮用水必须煮开后才能饮用,配餐水果要新鲜,并清洗干净后再食用。
在加工过程中,接触生熟食品的工具用具应分开存放和使用,避免交叉污染。
例如,生肉、生菜的切菜板和刀具应与熟食的分开,防止细菌从生食传播到熟食。同时,食堂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穿工作服,避免因个人卫生问题导致食品污染。
五、落实主体责任,强化食品安全管理
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食堂经营者必须落实主体责任,明确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确保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按照要求设置食品安全员,通过明确“关键少数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保障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同时,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开展“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将自查发现的各类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此外,食堂还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食材采购验收制度、食品加工操作规范、餐具消毒保洁制度、食品留样制度等。
通过完善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六、加强人员健康管理,确保健康上岗
食堂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
开工前,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确保所有在岗人员都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
每天对从业人员进行晨检,记录健康状况,如发现有发热、感冒、咳嗽等症状的员工,应立即调离岗位,并要求其就医。所有在岗员工应正确佩戴口罩、穿戴工衣工帽,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
此外,食堂还应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在工作中严格遵守食品安全规范。
七、完善设施设备检查,保障正常运转
食堂的设施设备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开工前,应对食堂的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冷藏冷冻设备:确保冰柜、冰箱等设备运行正常,温度达到规定的贮存要求,定期清理冰霜,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食品变质。
消毒设备:检查消毒柜、消毒水、紫外线消毒灯等设备是否能正常使用,确保消毒效果达到标准。
供水设备:排查供水设备运行情况,检查净水器滤芯是否需要更换,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三防”设施:检查防蝇、防鼠、防虫设施是否完好有效,如风幕机、防蝇帘、挡鼠板等是否正常工作,防止病媒生物进入食堂。
通过全面的设施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食堂在开工后能够正常运转,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八、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提升全员意识
食品安全需要全员参与,提升全体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食堂经营者应通过多种方式加强食品安全宣传,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氛围。
例如,在食堂内张贴食品安全宣传海报、悬挂标语,利用员工培训会议、班前会等形式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还可以通过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就餐人员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共同守护食品安全。
结语
食品安全是食堂工作的生命线,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
希望每一位食堂从业者都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将食品安全理念贯穿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共同筑牢食品安全防线,让每一位就餐者都能吃得放心、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