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开荒保洁13825404095去年底,市卫生健康委、市委编办、市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南京市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基层为重点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记者昨天从市卫生健康委获悉,我市于近日遴选玄武、栖霞、雨花台、江宁、浦口5个区开展首批试点,拟通过建立更加紧密的医疗协作模式,对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和常见疾病探索标准化慢病管理,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主动健康服务。
《方案》从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完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建立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新机制等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
在新体系构建上,《方案》要求强化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二级医院主要提供区域内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承接向下转诊和向上转诊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护理、康复、安宁疗护服务;打造纵向协同联动体系,形成“市—区—街镇—网格”(三级医院优势学科—区属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格)四级纵向联动体系,建立若干个以优势学科为引领的健康服务共同体;建立横向服务包干网格,由各区统筹,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网格化布局,明确包干服务区域和人群,组建健康服务团队,通过家庭医生签约、“互联网+”、家庭病床、居家药学服务等模式提供健康服务。
在完善新模式上,《方案》要求上级公立医疗机构向基层医疗机构家庭医生开放号源,并开放一定比例的检查检验服务,实现诊疗服务一体化;鼓励搭建区域审方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基层社区卫生机构设置家庭药师工作室,开展中心药房试点,开展互联网医院线上药品配送,实现药事服务一体化;加快区域临床检验、病理诊断、心电诊断、影像诊断、超声诊断、消毒供应等服务中心建设,实现检验检查一体化;强化疾病预防、防治结合、健康管理,重点关注重点人群重大疾病筛查,实现疾病筛查一体化;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点疾病,建立院前预防、院中诊断、院间转诊、院后康复的全程连续健康管理机制,实现健康管理一体化。
在建立新机制上,《方案》要求完善基层人员培养机制,建立南京地区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合培养人才制度,完善人才双向流动工作机制;健全基层特色科室孵化机制,帮助每个基层医疗机构选择1—2个病种作为重点孵化内容,建立2个以上优势专科;加大健康信息平台支持,完善签约居民健康档案,在现有医院“互联网医院”基础上试点打通医联体成员单位端口;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部分区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重点慢性病和常见疾病,推行“总额包干、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指导各级医疗机构进一步落实“两个允许”政策的相关规定,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政策;健全绩效评价机制,推动紧密协作,增强医疗服务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