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是这个“家”的主基调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2-05 20:24

    8月8日上午,买菜做饭13825404095记者来到甲子镇敬老院,看到有的老人在房间门口聊天,有的在听琼剧,兴致来了还哼唱几句。“在敬老院不愁吃穿住,院长对我们更是没得说,住在这里真的很舒服。”今年91岁的老人谢玉香满足地说。甲子镇敬老院有95名孤寡老人,在老人们的眼中,敬老院是他们的一个家,而院长黄圣育就像是他们的儿子,在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们,让老人们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

    □本报记者陈丽园 实习生郑怡君 王琳 文/图

    放弃事业去敬老院当“管家”

    黄圣育中专毕业后,回到甲子镇益新村委会发展种植养殖业,成为村里第一个实现农业机械化种植的人。在那之后,他拿到了“海口农机示范户”荣誉称号,成为了益新村委会的农机协管员。

    2014年,甲子镇敬老院建成,孤寡老人开始入住。由于工作难度大,院长助理来了没做多久就辞职,一年里就已有4位院长助理辞职。“这样下去工作没办法开展啊,甲子镇敬老院需要你。”2015年,甲子镇政府找到80后黄圣育,让他去甲子镇敬老院担任院长助理配合院长做管理工作。得知敬老院的情况后,黄圣育二话不说,不顾家人朋友的反对来到离家十几公里远的甲子镇敬老院。

    “你自己的事业慢慢有起色,种植养殖一年都有10万的收入,敬老院工资不高又辛苦,为什么要去敬老院受苦?”面对大家的不理解,黄圣育没有退缩,“我是一名党员,既然选择这份工作,就要负起这个责任,决定做了就要把它做好。”为了这一信念,黄圣育一做就是4年。“当时我们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要来敬老院工作,看到这些老人过得好,觉得他这些年付出值得了。”黄圣育的妻子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支持,现在她和儿子都把敬老院当成第二个家,每年节假日都会来敬老院,一家三口陪伴老人过年过节。

    把敬老院当成了自己的家

    2016年5月,黄圣育担任甲子镇敬老院院长后,在工作中更是处处以身作则。每天早上6点不到,他开始忙碌起来,院里的割草、剪枝、换灯、换锁、清淤等琐事,都是他亲自参与,带领工作人员干活。为方便工作,黄圣育索性住在敬老院,把敬老院当成了家;为了照顾老人,他牺牲了照顾家人、孩子的时间,放弃休息日,全身心地投入到敬老院管理工作中。

    为了让老人吃得好,黄圣育和敬老院的工作人员专门研究每天的食谱,每天花样不重复,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多做几样老人喜欢吃的菜。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护理员忙不过来时,黄圣育就给老人喂饭、剪指甲。凭着一颗敬老、爱老的责任心、爱心,黄圣育无怨无悔投入到敬老服务工作中。“辛苦点没关系,我的心愿就是让老人们越过越开心。”4年如一日,黄圣育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老人身上,每天都能在敬老院里看到他忙绿的身影,操劳老人生活中的每件小事。

    “我们院长真的很好,要多宣传报道我们院长。”敬老院的老人看到记者时,都围上来夸黄圣育,纷纷表示正因为有黄圣育的细心照顾,才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他是敬老院老人的好儿子

    对生病的老人,黄圣育全程陪护,让温馨成为这个“家庭”的主基调。“我这条命是院长救回来的。”72岁的老人吴多江话语里对黄圣育充满感激。原来,今年大年初一,敬老院办公室悄无声息,只剩下黄圣育一人值班。凌晨1点,黄圣育接到了老人吴多江的电话,称他呼吸困难。黄圣育立即跑到二楼把老人背下来,开车送老人去镇医院挂氧,同时打120,陪着老人上了救护车,前往海口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急救。经过治疗,吴多江已经康复回到敬老院。“院长人很不错,在我住院期间,他来探望了我好几次。”提起这件事时,吴多江紧握黄圣育的手连声感谢。

    “我就是老人们的儿子”,这是黄圣育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把敬老院建成一个“家”,让老人们有家的归属,是他的追求。“看老人们开心,我心里很有成就感。”黄圣育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