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买菜做饭13825404095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庭前草色知春近,窗外梅花终夜明。庭前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唐 杜甫 初月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 庭前猛虎卧,遂得文公庐。
唐 戴叔伦 后宫曲 宁知秋风至,吹尽庭前叶。
唐 戴叔伦 夜坐 夜静河汉高,独坐庭前月。
唐 李益 邠宁春日 伤心更见庭前柳,忽有千条欲占春。
唐 刘禹锡 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唐 司空图 重阳四首 其一 檐前减燕菊添芳,燕尽庭前菊又荒。
唐 唐彦谦 无题十首 其七 夜合庭前花正开,轻罗小扇为谁裁。 ——《骈字类编》
草色
唐 岑参 春半与群公同游元处士别业 草色带朝雨,滩声兼夜钟。
唐 刘长卿 入白沙渚夤缘二十五里至石窟山下怀天台陆山人 对此瑶草色,怀君琼树枝。
唐 钱起 春暮过石龟谷题温处士林园 设罝连草色,晒药背松阴。
唐 王维 送钱少府还蓝田 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手持平子赋,目送老莱衣。
唐 贾岛 送雍陶入蜀 草色分危磴,杉阴近古潭。
唐 曹邺 寄刘驾 一川草色青袅袅,绕屋水声如在家。
唐 罗邺 洛阳春望 草色花光惹襟袖,箫声歌响隔楼台。
唐 刘威 旅中早秋 草色萧条路,槐花零落风。
宋 张耒 春晚有感 茸茸草色铺风软,点点杨花著水轻。
宋 范成大 虎牙滩 牛眠草色里,犬吠竹林罅。
元 袁桷 次韵善之杂兴三首 其三 下帷怜草色,倚杖爱松声。
元 虞集 王朋梅东凉亭图延祐中奉敕所作草也 坡陀草色如波浪,长是銮舆六月来。
元 倪瓒 题张以中野亭 开门草色侵书幌,隔水松声和玉箫。
明 王冕 建康层楼 草色不羞吴地短,雁声空落楚天遥。
明 杨基 清明怀故园 高低草色相参绿,深浅桃花各自红。 ——《骈字类编》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动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名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名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春近
唐 陆龟蒙 和袭美寒日书斋即事三首每篇各用一韵 其一 春近带烟分短蕙,晓来冲雪撼疏篁。
唐 杜荀鹤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
宋 陆游 微疾 时时小雨知春近,处处闲身觉日长。 ——《骈字类编》
窗外
唐 綦毋潜 过融上人兰若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唐 方干 题桐庐谢逸人江居 鸟自树梢随果落,人从窗外卸帆过。 ——《骈字类编》
梅花 méi huā
(1).梅树的花。早春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是有名的观赏植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春歌六》:“杜鹃竹里鸣,梅花落满道。” 唐 骆宾王 《西行别东台详正学士》诗:“上苑梅花早,御沟杨柳新。” 杨朔 《茶花赋》:“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还有朱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2).雪花名色的一种。因形似梅花,故称。《水浒传》第九三回:“这雪有数般名色:一片的是蜂儿,二片的是鹅毛,三片的是攒三,四片的是聚四,五片唤做梅花,六片唤做六出。”
(3).指梅花纸帐。 元 谢宗可 《纸帐》诗:“清悬四壁 剡溪 霜,高卧梅花月半牀。”参见“ 梅花纸帐 ”。
(4).《梅花落》的省称。 唐 李白 《观胡人吹笛》诗:“十月 吴 山晓,《梅花》落 敬亭 。” 宋徽宗 《眼儿媚》词:“家山何处,忍听 羌 笛,吹彻《梅花》!”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鐘声渐罢,又戍楼寒角奏《梅花》。”参见“ 梅花落 ”。
(5). 扬州 梅花岭 的省称。 清 赵翼 《叶保堂明经多购抄本异书偶有感触辄韵之》:“生嫌棣萼枝偏暖,死葬 梅花 土亦香。”自注:“葬 梅花岭 。”参见“ 梅花岭 ”。
(6).扑克牌的四种花色之一。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三:“擤擤鼻子,就是要梅花;眨眨眼睛,是要黑桃。” ——《漢語大詞典》
终夜(終夜)zhōng yè
通宵;彻夜。《论语·卫灵公》:“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陈毅 《哭彭雪枫同志》诗:“生平供忆想,终夜不成眠。” ——《漢語大詞典》
明 míng《國語辭典》
明 [ míng ]動
通曉。如:「明瞭」、「明白」、「他是個深明大義的人。」
使通曉。《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明恥教戰,求殺敵也。」
昭示、彰顯。《禮記·郊特牲》:「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發亮。《詩經·齊風·雞鳴》:「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形光亮的。如:「明月」、「明亮」。《文選·謝惠連·秋懷詩》:「皎皎天月明。」
清晰的。《漢書·卷五二·韓安國傳》:「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
聰慧、悟性很高。如:「聰明」、「明智」。《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夫見機而作,不處凶危,上聖之明也。」
公開的、顯露的。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才德高顯的。如:「明主」、「明君」。
磊落的。如:「明人不做暗事」。
乾淨、整潔。如:「窗明几淨」。
顯著的。如:「明顯」、「明效」。
時序在後的。如:「明天」、「明年」。
名視覺、目力。《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三國魏·王粲〈贈文叔良〉詩:「視明聽聰,靡事不惟。」
陽。相對於「陰」。《史記·卷一·五帝本紀》:「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
神靈。如:「神明」。
朝代名。參見「明朝 」條。
姓。如清代有明耀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