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小学校,石材翻新13825404095名叫河咀上学校。从家里出发,环碥路,过沟转梁,经过一段散落着几座老坟,间或插有花圈的新坟兀立的转咀梁柴山岭,便到了河咀上学校。
河咀上学校坐落在小山脚下,有些像课本里描写的那样:“我们的学校在小山脚下,四周的树苗茁壮挺拔;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窗外盛开着朵朵鲜花。”
不大的操场院坝边缘土坡上,栽植了密密麻麻的椿芽树,长得高大壮实的也就大人腿杆粗细,大多数只是我们这帮学生娃的手杆粗,每棵树够人高的树皮都被摩挲得贼光锃亮的,更别说生长椿芽树的斜坡地了,一样的溜滑泛亮,现在想起来像极了十年前我去延安大学背后的文汇山上拜谒路遥墓时爬过的黄土路。几十棵椿芽树虽然被学生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摧残”,但还是一如既往地茁壮成长。只是,校园里没有盛开过一朵人工栽植的鲜花,偶尔可见校外坡地上一片紫红的鸡冠花。
学校的教室呢,坐北朝南,东西向一排溜土墙瓦屋房,记不清是四间或五间正房,西边偏厦房,是郝老师的一间厨房和置一张课桌的办公房兼睡屋。郝老师很少在这睡屋里过夜,听同学说睡屋原来埋着两座坟,听得人鬼气森森、毛骨悚然。或许郝老师也怕鬼,于是每天赶着自家的一高一矮两个娃下午放学、早晨上学。
一排溜教室正房前后留一扇门,墙上镶嵌一排木框窗户,窗框涂着天蓝色的油漆,只是斑驳得像极了冻得皴裂的手。窗户上少有几块玻璃,多用塑料纸遮着,一刮风,塑料纸鼓荡着风“砰嗒砰嗒”响;最要命的是一旦老天爷哪天不高兴,教室里阴沉沉不说,暗得只能看见无数个不安分的小脑袋和着郝老师讲课的身影浮动……那时候,偌大的教室没有一盏电灯,生产队家家户户照明还点的是煤油灯。
一个教室里一年级至四年级四个班,从前往后排。通常是一年级学生娃最多,前一二三排都是,四年级学生娃最少,不过四五个人,占据着几乎靠后墙的两三张桌子。郝老师在坑坑洼洼的讲台上讲课的时候,往往给一年级讲算数题,二三年级一些不知趣的学生就唧唧喳喳插嘴,老师斥责“小聪明”;而郝老师给四年级领读课文的时候,整个教室都跟着读起来,于是我生平记下了第一首毛泽东诗词《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毛泽东草书《清平乐·六盘山》词
当时,每每读到最后一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心里就犯嘀咕:手里捏一只苍蝇怎么就能伏住长龙呢!?郝老师的普通话不咋地,每念一句,最后一个字的拖音很长,而懒洋洋的四年级学生阴阳怪气的土腔土调,读出来更是一团糟。好在,我们一二年级的学生奓着胆子跟读上去,才使得这首词有了些气势。郝老师也不管那么多,一遍又一遍地领读,然后第二天再抽查四年级学生背诵。可怜那几个学生抓耳挠腮、磕磕绊绊,怎么也背不下来,倒是如我等几个一年级学生娃鹦鹉学舌,背得滚瓜烂熟,尽管连字都不认得几个。可想而知,郝老师的面部表情和嘴角那几根稀稀拉拉小胡子的动态了……
直到后来我通篇学了这首词,才明白毛泽东主席1935年创作这首词的来龙去脉,才知晓词中不是“苍蝇”而是“长缨”,是系有长飘带的绳子的意思,暗喻的是中国工农革命武装力量;“缚住苍龙”而不是“伏住长龙”,是指擒拿住那些国民党反动派的凶恶势力。
至于词中“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一句,只听郝老师说中国的万里长城从西到东很长很长,也不明白这句词到底是啥意思。
2005年,我蜗居北京海淀建清园一间租房内自由写作,圆我的创作梦。嶓冢山下分水岭我祖母娘家的表叔表婶来北京游玩,我就带着4岁的小女陪两位老人坐火车去八达岭游长城。在长城公园入口处的一面墙上,雕刻着毛体草书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气势磅礴,恣肆浪漫,恍惚中记忆的闸门就打开了蒙童读词的那幕情景,不觉哑然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