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园林建筑分析(精选6篇)
江南园林建筑分析 第1篇榭和舫多属于临水建筑。在选址、平面和体形设计上,陪护老人13825404095要特别注重与水面和池岸的配合关系。临水或在水上的供人游玩和休息的房屋。
一、建筑类型与特点
(一)、榭的含义:
中国园林中水榭的典型形式是在水边架起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平台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设于水面之上。平台临水围绕低平的栏杆,或设鹅颈靠椅供坐凭依。
(二)、不同地域水榭的形式: 1.江南园林中的水榭:榭尺度不大,常以水平线为主。
典型实例有苏州拙政园的“芙蓉榭”、网师园的46濯缨水阁”、藕园的“山水间”等。2.北方园林中的水榭:具有北方宫廷建筑特有的色彩,建筑浑厚、持重,建筑尺度较大,造型多样;如北京颐和园的“洗秋”、“饮绿”两个水榭。
3.岭南园林中的水榭:“水厅”,立秋轻快、通透,也是水榭的一种
二、建筑布局与功能
(一)、榭的功能:多以观景为主,也可满足社交休憩的需要。
(二)、榭的设计要点: 1.选址:有景可借可观之处,湖岸线凸出处为佳。2.朝向:忌西晒。
3.平台高程:低临水面为佳。4.造型:开阔、开朗、开敞。
(三)、榭的平台构造: 1.榭以实心土台作为挑台的基座。
2.在实心土台的基座上,伸出挑梁作为平台的支撑。
3.以梁柱结构作为挑台的基座,平台的一半挑出水面,另一半坐落在湖岸上。(芙蓉榭平台构造)
4.以柱梁结构作挑台基座,在岸边以实心土台做榭的基座。
5.整个建筑及平台均坐落在水中的柱梁结构基座上。
(四)、实例
芙蓉榭:拙政园东部一方形歇山顶临水风景建筑,位于主厅兰雪堂之北,大荷花池尽东头。荷池约略为矩形,东西长,南北窄,故西向的小榭前有很深远的水景。水中植荷,荷又名芙蓉,小榭之名也由此而来。当年王心一营筑归田园居时,这里为一派水乡景色:“池广四五亩,种有荷花,杂以荇藻,芬葩灼灼,翠带柅柅。修廊蜿蜒,驾沧浪而度,为芙蓉榭。”现游廊尚未恢复.然小榭已成为东部很有特色的风景,特别是夏晚在此赏景,待到皓月当空,清风、月影、荷香齐至,确能给观赏者带来美不胜收之感。小榭室内装修也甚为精美。中间置竹节圆台,周围为四只竹节圆鼓凳,梁下悬红木宫灯。榭临水的西面装点有雕刻精美之圆光罩,东面为落地罩门,南北两面为古朴之窗格,颇有苏州园林小筑的古雅书卷之气。苏州狮子林石舫其实非石质建筑,而是近代混凝土结构。系二十世纪20年代最后一代园主贝润生所建,中、后舱均为两层。石舫四周安有86扇镶嵌彩色玻璃的和合窗,为古园林中的民国建筑。
三、历史文化
“榭”一般建在水边,供游人休息,同时你还可以在里面聊个天,赏个鱼,跳个广场舞之类。小小的一个“榭”,功能很多,但要问你它到底怎么来的,又为什么修成这样,估计没几个人能答得上来了。先来看看《说文解字》里对于“榭”的解释:通俗点来讲,“榭”最早的时候就是指建在高土台上的木屋,据史料记载,古人最早建屋的时候就是先垒起一个高高的土台,然后在这土台上搭起木头屋子,这样做既防潮又可抵御一些自然灾害,而这土台上的木头屋子咱们就称为“榭”,土台和榭合在一起就称为“台榭”。从春秋一直到汉,这种台榭式的建筑非常风靡,再加上当时国家又多,各国的君王们都愿意将自己的宫殿建的宏伟,壮观,于是,他们纷纷将土台垒高,有的甚至垒到百米,打造一种巨无霸的台榭建筑。我们熟知的秦咸阳宫就是典型代表。汉以后,这种“土豪形”的台榭建筑渐渐没了,特别是到了宋朝,人们巧妙的将台榭上的“榭”,即那个木制房屋从土台移到了水边,形成了“水榭”。在咱们中国的园林中,水榭基本上是“标配”,据宋代《营造法式》里记载:它的典型形式是在水边架起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平台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设于水面之上。同时其屋顶一般采用有曲线美的“卷棚顶”(如下图),整个榭内的靠椅采用的是美人靠。水榭在宋朝特别流行,文人雅士们非常喜欢在水榭里吟诗作对,把酒当歌,故它们将水榭建的非常典雅,比如四周加个隔窗啊,用诗词书画妆点等等。如今的水榭依然在发挥着它的作用,而且自宋朝开始,水榭不仅仅作为供人休息娱乐之地,很多人家还将更多的功能赋予到它的身上。
一、建筑类型与特点
(一)、舫的含义: “舫”的形象与舟相类似,筑于水滨,为园林中最富情趣的建筑物。在园林里面建石舫不仅仅是为了证明我这个水是活的,是可以坐舟来游的,为的正是在“舟自横”中,突出“野渡无人”的境界来。
(二)、舫的基本形式: 一般下部石砌作船体,上部木构像船形,木构部分分为3部分: 1.船头: 较高、歇山式屋顶、前设有眺台。
2.中舱: 低于船头、地面标高略低、船篷式或卷棚顶式、舱侧面设长船窗。3.船尾: 两层、下实上虚、歇山式屋顶。
(三)不同地域舫的形式
1.江南园林中的石舫:南京煦同、苏州拙政园、怡园、狮子林、吴江退思园、上海豫园、南翔古漪园、青浦曲水园均建有石舫。
2.北方园林中的石舫:颐和园有清宴舫、圆明园石舫遗迹、淑春园(今北京大学未名湖)石舫遗迹;济南十笏园有稳如舟船厅。
3.岭南园林中的石舫:广东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东莞可园均建有石舫。
二、建筑布局与功能
(一)、舫的功能:
可供游人在其内游赏、饮宴、观赏水景、点景。
(二)、舫的设计要点: 1.重神似,忌过分模仿。
2.宜选水面开阔处,一般两面或三面临水,最好四面临水,并设桥与湖岸相接。3.“点”、“凸”、“飘”
(三)、例子
1.狮子林石舫:狮子林石舫位于狮子林水池西北,建于民国初年。舫身四面皆在水中,船首有小石板桥与池岸相通,犹如跳板。船身、梁柱、屋顶为石构,门窗、挂落、装修为木制。前舱耸起,屋顶呈弧形曲面,中船低平,屋顶为平台,屋舱上下二屋,有楼梯相通。其制作精巧,造型逼真,细部花饰已带有一些西洋风味。狮子林的石舫在体量上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在苏州各园林石舫中属于“船老大”。为此,有人认为空间显得逼仄,疏密有致不够。但是从整体布局上分析,石舫自有丰富景观层次,设置障景功能,增添园池深邃感的妙用。
2.拙政园的“香洲”两字为明代吴门才子之一文征明所书,这是一座外形内观都似画舫的建筑物。苏州拙政园“香洲”约是清后期同光年间(1862-1908年)所建通长丈许,可分为三个部分。俗称“纱帽头“的头舱,约占舫长的二分之一,显得气势轩昂,颇有气魄。中舱较低,深约七尺,舱内施一堂隔扇,一分作内外两舱,两旁配置既可启合,又可拆卸的和合窗,一排木板坐凳,里面光线充足,明朗清晰。尾舱两层,状若飞举,名呼“征观楼”。登楼可以饱览四周景色。香洲毕竟不是真船而是用砖木建成的,实际上它是轩、榭、楼的混合建筑,它和周围的其他建筑物相互呼应联成一气。又因它三面临水,显得格外生动自然,确为苏州园林中舫式建筑的典范。
三、历史文化
在我国古时,常称两船相并为舫。《国策·楚策》云:“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粮“。以后把用游览的小船称舫。舫,后来又俗称旱船。这是一种外形模仿舟楫的建筑物。因其不能航动,所以又名“不系舟”。园林中的舫便是一只“不系之舟"。江中一叶小舟,向为文人雅士隐逸山林湖泊的象征,园中的舫正符合了归隐后,追求不受羁绊,自由自在的心理需求。苏州园林中的舫,一般由头舱、中舱、尾舱三部分组成,通常是船体下部以石砌,上部船舱则多为木构,而且大多建于水中,有的临岸贴水,象待人登临;有的伸入水中,似起锚待航,供人在内游玩欣赏水景。舫除了其造型别致美观,更代表了园主洒脱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所以苏州园林中多舫。石舫对于园林,不仅仅是一个精致秀丽的景色,更重要的是和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哲学思想、心理追求都有关系。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把人生在世比作水中行船:顺水推舟、逆水行舟、风雨同舟……从这里,也可以想 象到过去园主人设置石舫所追求的理想与审美情趣,他们是借石舫寓意希求,祝愿自己一帆风顺,平安康和,尽管石舫并不能起锚出航,更不能乘风破浪。
江南园林建筑分析 第2篇关键词:沧浪亭;漏窗;意境;形式;规划;
沧浪亭始建于宋代,是江南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园林之一。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名亭曰:“沧浪亭”。沧浪亭和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方式一样,运用地形、建筑、植物、水体、道路、园林小品等要素进行构园
1.选地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附近。占地面积1.1 hm2。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4年)诗人苏舜钦遭贬谪流寓来苏,因感其原址高爽静僻,野水萦绕,遂以四万钱购得,始在水旁筑亭,取名“沧浪亭”。后园几经荒废。清康熙35五年(公元1696年)重修,改建沧浪亭于土阜之上,并建轩、廊等建筑,临池造石桥作为入口处,成为今日沧浪亭的布局基础。
2.布局
沧浪亭以清幽古朴见长,布局和风格在苏州诸名
园中别树一帜。苏州的其他园林,往往以高墙围绕,自在丘壑。沧浪亭则不落同响,敢于破格,大胆借取
外景,一反高墙深院的常规,融园内园外为一体,具
有山林野趣,向以“崇阜广水”为其特色。以往这里
“积水弥数十亩”,船只可以自由航行,现在园前水面
仍很宽广,在苏州各园中尚属难得。布局以山为主,水绕园外,成为外景,建筑环山布置。因葑溪河绕园
而过,故未入其园先借河成景。沧浪亭则外临清池,一泓清水绕园而过,河流自西向东,绕南而出,流经
园的一半。此布局融园内外景于一体,借助“积水弥
数十亩”的水面,扩大了空间,造成深远空灵的感觉。
3.漏窗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窗户的作用是通风、采光,而园林中的漏窗除了具有通风采光的作用外,还具有着与一般住宅的窗不同的特色,《园冶》中称漏窗为“漏砖墙”,亦称“漏明墙”。苏州、上海一带通称“花墙洞”。北方称“花砖墙”或“透空砖墙”。漏窗大多分布在园林建筑的分隔墙面上,以长廊和半通透的庭院为多,形式多样,位置灵活多变,使呆板的墙壁充满了生动的气息,使游人在穿过长廊的时候能够跟着漏窗的变化看到不同的景色,产生动观的意境。
3.1漏窗的装饰性
沧浪亭内曲廊壁上嵌有各式漏窗,共有108种式样,无一雷同,在苏州园林中独一无二。穿过走廊各式各样的漏窗让游人应接不暇,漏窗的外观各式各样,漏窗镂空的花纹也是绚烂多彩。
3.1.1漏窗的窗框形式
就沧浪亭内的漏窗框架的形状来看,可谓丰富多彩,应有尽有。有方形、多边形、圆形、扇形、海棠形、花瓶形、石榴形、如意形、秋叶形、宫殿形、桃形等,大部分的漏窗外形以方形和多边形居多。一般来说,走廊上成排的漏窗,其形状尺寸、间隔多为相同或者相近,产生出一种和谐的节奏感。一些特殊的窗框形状,在沧浪亭内并不是很多,例如扇形、石榴形、秋叶形、桃形,数量单一,分布在廊道的转折处或者一扇洞门内,顿觉豁然开朗,感到与廊道上不同的窗框色彩,这样可以形成多重的视觉审美效果。3.1.2漏窗的窗芯图案
漏窗的窗芯图案丰富多彩,令人目眩神迷。图案内容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大致可分为自然具象形和几何抽象形。自然具象形的图案在沧浪亭内有很多的类型。自然形状的图案取材范围较为广泛,有植物花卉的变形,例如桃、荷花、缠绕的树根形、芭蕉叶、梅花、秋叶、葵花等。还有一种是对古钱的变形,对圆形方孔钱的变形,放在窗芯的正中央,周围穿插缠绕的装饰纹样;还有用一种类似中国结的形状的变形,样式美观大方;还有折扇的变形图案以及棋盘的变形等。虫鱼鸟兽这种自然形体的变形在沧浪亭的窗芯图案中并不多见,有龟背纹和云龙纹等。几何抽象形的窗芯图案在沧浪亭的漏窗窗芯图案中占了绝大部分的篇章。几何形体图案多由直线、圆形、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组成,有单独使用一种形体的,也有混合使用的。图案常见的有方形、万字形、冰裂纹、多边形等。日本造园研究专家横山正盛赞中国江南园林的漏窗:“它千变万化,不知有多少复杂奇异的花样,犹如能工巧匠描绘而织成的光与影交相辉映的锦绣。从纵横交错的人字形、竹节形、菱花形与直线材料组成的各种花形,以及鱼鳞形、钱纹形、波纹形等弧线制成的花形,更有直线与弧线相结合的万字海棠形,还有中央装饰着琴棋书画图案的,也有动植物的生动造型,真是千姿万态,巧夺天工,叹为观止!如此复杂多变的花样,实在只是由简单的几种材料组合而成,以极少的素材创造出变幻自如的世界,这里生动地显示出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3.2漏窗图案的象征性
沧浪亭内的漏窗图案象征意味颇多,工匠利用漏窗这种艺术的表现方式把美好的寓意表达出来,托物言志,给人们带来吉祥,表达了希望美好幸福的心愿。本文借几个实例来分析漏窗图案表达的寓意。3.2.1具象漏窗的寓意
沧浪亭内有一石榴形漏窗。石榴,又名安石榴、若榴、金庞、涂林等,为石榴科落叶灌木,有很高的实用和观赏价值。原产印度、波斯、缅甸等地,即古代的安息国。中国人视石榴为吉祥物,以为它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古人称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民间婚嫁之时,常于新房案头或他处置放切开果皮、露出浆果的石榴,亦有以石榴相赠祝吉者。常见的吉利画有《榴开百子》、《三多》、《华封三祝》、《多子多福》等。
3.2.2谐音寓意的吉祥
《周易•系辞》日:“吉事有祥。”丰富多姿的园林装饰图案,处处传达着吉祥。吉祥内涵的表达,广泛采用了谐音祈福的原理,即借助主题名称的同音字来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沧浪亭内的门洞内有一漏窗,漏窗外形为花瓶形,窗芯内图案为古代的戟,共有三支,一只花瓶内插三支戟,“平(瓶)升(生)三级(戟)”;,预示着园主人的官运亨通。这种谐音求福的文化现象,普遍的应用于园林的各个角落。3.3漏窗的空间美感
漏窗作为园林艺术的一种,它的存在必然是能够融入园林整体的氛围中,它的存在不是孤立的,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装饰展现给大家看,而且也是一种对空间的改造,对空间美感的提升。在园林里,门窗轩豁,廊墙留虚,就能打破封闭局促的格局,赋予开敞空灵的美感,体现“隔”与“透”、“亏”与“蔽”的统一,使整个空间具有内外交流的相互渗透性。而在廊墙上开窗,就能打破这种沉闷单调的现
状,使游人在穿越长廊的过程中感受到墙外不同的风景,而漏窗形式的不同也能让游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古人有云:“穷则变,变则通”。相信古代工匠正是借鉴了这样的思想,使看上去沉闷的墙壁变得灵动,变得富有生气。而通过大大小小的漏窗,使整个空间看上去多了一份生气和活力,而且在分割景区时可以使空间似隔非隔,景物若隐若现,富于层次。而漏窗本身的图案,在不同的光线照射下产生富于变化的阴影,其本身也成为了点缀园景的活泼题材。使整个园林的空间美感得到了提升。3.4漏窗的艺术发散性
窗户作为屋宇的眼睛,也是游人了解窗外风景的媒介。通过门窗框架和其中的窗芯来实现对外部空问的借景或对景,这是漏窗的一种很有特色的功能,也是漏窗这种艺术形式最 重要的艺术特色。3.4.1漏窗的借景
明代的张岱把门窗统统作为绘画取景框来欣赏框中之景,李渔从美学的角度对漏窗的借景进行了总结:“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以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由此可以看到,漏窗的作用把一个杂乱无边的美景分隔成众多的小块,漏窗在此充当了取景框的作用,而漏窗的不同外形也给被观者提供了不同的视觉感受,一个正方形的取景框过后是一个扇形的取景框,顿时心旷神怡,一个小的漏窗过后又是一个大的漏窗,不断的变化,带给游人多重的视觉享受。
3.4.2漏窗与景物的对比
漏窗不仅仅是一个取景框,更能与窗外的景物形成多种多样的对比。首先,图案画是定型不变的,而作为底板的窗外风景由于天气、光源以及观者角度的不用而有可变性,这是一种对比;其次,不同的光照漏窗会产生不同的明暗对比,在漏窗上体现出斑驳迷离的景象,在暗处,漏窗呈现出暗色,而窗外却是格外的明亮;在阳光照射处,漏窗明亮,窗外由于阴影或者其它可能会呈现出阴暗的一面,这正是漏窗和景色对比的效果呈现出的美丽。再次,当阳光照射强烈时,会在长廊上留下漏窗的倒影,而这个倒影并不仅仅是漏窗的影子,有时候还会掺杂进窗外部分景物的倒影,使得光影的效果更加的丰富,同样是一幅图画。这一系列的对比,也是漏窗框格美的体现。
4.浅析沧浪亭的选址、营造理念、布局、空间序列、构景手法
建筑、叠山、理水、植物配置是建造中国园林的基本特征。根据“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理念,运用“小中见大”缩移、再现咫尺山林的自然景观手法;追求诗情与画意相熔铸的情景;借鉴诗歌文学的立意与结构;遵循画理,画法造园,从而造出含蓄、凝练、隽永,犹如诗歌的情调与韵律以及绘画般的构图形式和笔墨意趣。沧浪亭中主要建筑物有:轩、堂、亭、榭、馆、祠、楼、室、廊,观等。在沧浪亭中也堆石成山,这也是沧浪亭著名的特征之一。充分用河水造景,加上园中挖池堆山,使得有限的空间变得开阔且丰富。沧浪亭在植物的运用上也体现了不同手法:孤植、对植、丛植、群植等。在沧浪亭的东南部运用孤植手法使的天空(背景)和园内空间形成图底关系,在入口大门的运用对植的手法形成呼应,不仅是对入口空间的强化,也是对此标识意义的恰当表达与呼应。在真山林上运用群植和丛植形成自然的山林野趣,不致使山林有虚假之感。在造园手法上也充分运用了卜筑相地、经营位置、步移景换、小中见大、虚实相生等。
在成景类型上也运用主景、借景、框景、对景、漏景、障景、影景等手法。看山楼的突兀出现,是一种主景的手法,突出这个制高点,不仅是一种很好的风景,也出于突出这个观看全园最好去处的考虑。运用门洞和漏窗的结合既加强了空间的联系,又丰富了空间的层次,而且产生一种层层叠叠相互衬托的景观效果。这样做丰富了园林的诗情画意的效果,又使得园林更有一种含蓄的美,一种精神层面上的韵味。运用白墙,在墙上的光影变化可以创造类似水墨画的效果;在墙上开漏窗不仅沟通内外空间,而且具是一种漏景的手法创造一种虚实莫辨的景观效果。沧浪亭的漏窗式样颇多,无一雷同,分布在园内各条走廊上。花纹图案变化多端,含蓄精巧,使园内园外似隔非隔,苍山碧水欲断还连,造成面面成景,处处有情。正如李渔所说:“时时变幻,不为一定之形。移一步,变一象,转一眼,换一景,目不暇接,于微观中看大干世界。”
参考文献:
[1] 刘敦桢.苏州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2] 苏州园林设计院.苏州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 蓝先琳.中国古典园林大观[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4]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解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5] 刘晓惠.文心画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东 南 大 学 考 试 卷(A卷)
自
觉遵守考场纪律如考试作弊此答卷无
效
名姓号学课程名称 园林艺术学 考试学期
11-12-
3得分
适用专业 旅游管理 考试形式 开卷 考试时间长度
分钟(可
带
教
学
参
考
书
及
课
堂
笔
记)
1、江南园林艺术特色分析 ——以江苏境内沧浪亭园为例
要求:根据一个或若干个造园要素(相地、布局、山石、理水、植物、建筑及其装
饰)分析,附图片,4000字以上
2、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文献综述
要求:不少于5篇 ,5000字以上
江南古典园林建筑檐角的设计探究 第3篇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除常见的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等形式外,还出现了十字脊顶,勾连搭式屋顶等等。同时,也形成了三个显著的特征:第一是举折高大,举是指屋顶的高度,折是指人字顶为基础的各类屋顶,各块坡面向下凹折的曲线;第二是出檐深远;第三是檐角起翘。据研究发现不同园林、不同建筑、不同年代中,檐角的造型、角度、数量、材料、施工工艺和装饰纹样,都有所差异。檐角由角梁、角端、角椽以及檐角装饰构成,装饰的主要手法是建筑构件的排列和雕刻,雕刻又包括石雕、砖雕、木雕、灰雕,他们有制式的规律,但是根据设计者和建筑等级的不同,也有很多变化,江南建筑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屋顶曲线转折程度比较明显,檐角末端装饰纹样简约俏丽,所以飞檐翘角成为江南园林建筑的一大景观,灰色的瓦面、起翘的线条与中国书法的线条之美有相近之处。
苏州的建筑闻名于世,是中国建筑的重要流派江南传统建筑的代表,建筑的飞檐翘角更是江南园林建筑的一大景观,灰色的瓦面、起翘的线条与中国书法的线条之美有相近之处,起了组织天空的作用。屋顶在建筑的最高处,与天空融为一体,向上翘起的飞檐,使线条由呆板变得轻盈活泼,并随着曲线的势态呈现出飞出天穹的状态,这种视觉感受表现出了古代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梁思成在《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建筑》中写到,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诗歌中,就有称颂屋顶之美的诗文,用飞禽的双翼比喻向外延展的屋檐。《诗经》中也有“如跂斯翼”、“如翚斯飞”的描写来形容屋顶的清逸俏丽、飞意流韵。
相比起北方屋顶的大气磅礴,江南建筑更显得清丽婉约,檐角的起翘程度也更加明显,一方面体现了南北地域以及风土人情的差异,南部地带气候温暖潮湿,降水量大,适宜花木生长。建筑屋顶出檐较深可以让雨水远离内室,也很好地防止了雨水在屋顶的囤积,以免对木结构建筑造成腐蚀和伤害,例如苏州环秀山庄问泉亭,屋顶的曲线坡度设置得陡一些,随着坡度向下又逐渐变得平缓。另一方面屋顶的造型也和人文内涵有很深的联系,在历史上,江南是一个被文人墨客美化了的地区,它反映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江南多水造就了灵动,变通,不拘泥。江南风景如画造就清丽,活泼,优雅,脱俗,明代和清初,文人园林作为两宋的传承而继续发展,在江南地区达到鼎盛的局面。文人园林一时成为社会上品评园林艺术创作的最高标准,江南地区为文人画的发祥地和大本营,文人画呈现出一种书卷气和雅逸,画坛的这种主流格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造园活动的趋势。因此建筑的屋顶在曲线上较北方也更为强烈,檐角的反翘程度也明显高于北方,另外,檐角的起翘程度还要依附于建筑的基本特征,以及它所处的空间环境,比如一些庄重的宫殿,皇家园林中的建筑,屋顶形式多采用等级较高的庑殿顶或是歇山顶,此类建筑屋面曲线平缓,体现了威武和庄严,而江南园林多为私家园林,作用于休闲娱乐,所以建筑布局灵活,屋面多用变换的曲线,檐角高高地翘起,特别像园林里的亭、榭、楼、阁等小型建筑的屋顶,可以采用形势多变的攒尖顶,多条垂脊在顶部交汇,给人活泼玲珑的感觉。总而言之,江南园林中的建筑把这种曲线的艺术发挥到极致,是实用性和观赏性的最佳融合。
二、屋顶檐角的象征意义分析
从檐角的象征意义来看,不同地域也有着极大的差异,江南园林以苏州为例,建筑檐角的图案多为花草,装饰纹样,而北方还有南方个别沿海地区,例如台州灰雕,檐角的图案则多为神兽,人物。说到其原因,江南地区自古被称为鱼米之乡,人们生活富足,安居乐业,少自然灾害。园林里的建筑大多为文人雅士设计,多用于休闲娱乐。建筑自然也被加入了诗情画意的元素。但是北方或者沿海地区,多自然灾害,人们对自然有一种畏惧之心。所以建筑檐角上的神兽往往坐姿端正、仰望天空,用来表达对上天的敬畏,有祈福之意。如是皇家建筑,檐角上的神兽也象征皇权与威严,不似江南的婉约,大气、刚硬、威严。昭示帝王权势的无所不在。
檐角的飞翘不仅仅是外型上的美观,它也有实际的用处,南方夏季炎热,阳光照射时间长,出檐深远有助于帮人们遮挡炎炎夏日的阳光,檐角起翘又有利于增加采光面,另外江南地区雨水多,檐角的设计有利于排水,使雨水不在房顶滞留。
三、结语
江南古典园林营造特征分析 第4篇关键词:江南古典园林;环境美;人文美;空间美;意境美;工艺美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4-0000-00
收稿日期:2012-06-26
修回日期:2013-05-20
江南古典园林精巧别致,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园林造景艺术逐渐现代化、商业化的今天,分析总结江南古典园林的特征,深入挖掘和继承江南园林独特的造园手法,使之古为今用,对延续江南地区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江南园林大环境的美学特色
江南古典园林艺术有自身独特的地域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人文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江南古典园林正是在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1.1自然环境条件
江南地区四季分明,气候温润,非常适合花草树木的生长;地形呈南高北低之势,其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则分布着一些山地、丘陵;河道棋布、湖泊众多,降水充足,物产丰富。在这样的自然地域条件下,江南一带便呈现出风景山水清幽淡雅,草木温润清净,水天一色、渔舟唱晚的独特景观,这为江南私家园林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自然基础。
1.2人文环境条件
江南地区自古以来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特别是宋朝以后,大批官吏、富商云集苏杭,使江南地区的商业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物质财富不断积累,为造园活动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南宋建都临安以来,有大批文人士大夫因逃避社会而南下江南,丰富了江南地区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内涵,为以后江南地区古典园林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
1.3思想环境条件
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儒家思想主张积极入世,有所作为;而一部分文人士大夫因在当时的社会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希望借助老庄与佛教思想得到精神上的解脱,从而形成了江南地区老庄与禅宗合为一体的“隐逸”哲学体系[1]。老庄思想推崇无为浪漫、纵情山水的人生态度,禅宗理念则以清净淡泊、随缘无求为最高人生境界,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文人士大夫们将“据于儒,依于老,逃于禅”精神生活理念赋予传统园林之中[2]。展现出江南传统园林平淡清深、幽雅脱俗的意境之美。
2 文化意境与游赏情趣的美学特色
在传统文化中,中国人常借助自然山水这一载体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这种山水画艺术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美学思想也渗透在古代江南造园活动中,对江南造园艺术风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1立意高远、追求意韵的艺术境界之美
造园立意犹如确定文章的主题,正如清代钱泳所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3]。只有确定立意之后,才能通过特定的营造形式表达出造园者的思想和情感。江南古典园林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熏陶,所以只要片石勺水,丛花数竹,就能表现出进退自如、宁静自然的野逸境界,还可以通过园景表现出超凡脱俗、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园中花草山石的选择搭配、亭台楼阁的组合布局宛若立体山水画,描绘出空灵隽永、脱俗清新的自然意境,让人感觉如在画中游,并体会闲静清和、澄怀忘机的空间氛围,这是江南古典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
2.2诗画情怀、追求雅趣的养性畅神之美
江南古典园林的风格多受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的影响,所以园中的景物搭配、草木栽植都力求遵循传统山水画创作的立意和构图原则,使整个园林的构思、布局富有人文底蕴。特别是园林中的意境常常借助诗词匾联来体现,这种形式就像绘画中的题跋,很有助于启发人的联想,加强感染力。如网师园中的待月亭,其匾额曰“月到风来”,而对联则取自唐代文人韩愈的诗句“晚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对景品联确实别有一番诗意。将这种具体的表现形式用于园林之中,使得江南古典园林并非只有自然山水之美,还上升到一种高雅的情操与意趣。
3 选址和布局的美学特色
江南地区城镇繁荣,为园林叠山理水提供了理想的建造场所。同时手工艺人技艺高超,能工巧匠辈出,为江南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江南园林虽然占地不广,但也有千岩万壑,清流碧潭,宛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选址”是造园的第一步,“相地合宜”则是造园的基本原则。江南地区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所以南方园林通常以水池为中心,形成不规则的平面形状,自由灵活。既不追求对称,又很少考虑外向要求,建筑风格轻巧通透。最为典型的是苏州畅园(图1),因为身处闹市,为避免外部干扰,采用内向布局的形式,以水池为中心,并环绕水池四周布置建筑,从而具有向心和内聚的感觉。
4 建筑空间与组成要素的美学特色
江南园林“以小见大”的造园理念指的是在狭小的空间中表现无限的自然,从模拟山水的“形似”,升华为写意式的“神似”,创造出无尽的流动空间,这种“以小见大”的造景手法是江南古典园林设计突破空间局限的特殊方式。
4.1错落有致、曲径通幽的流态之美
江南古典园林空间组织呈现出多空间、多视点和连续性的变化特征,表现手法上由起始、发展、高潮、结尾等几个阶段组成,形成层次丰富的空间艺术形式和内涵。同时,整个园林空间的组成非常精巧有序,大空间中包含若干个子空间,并且相互连通,前后呼应,园中建筑布局、山石草木的安排也做到了错落有致,别具韵味,游人往往几经曲折才能进入园林的主体空间。以苏州留园的局部建筑空间为例,自入口进入古木交柯处,然后向西经绿荫至明瑟楼,向东经曲古楼、五峰仙馆至石林小院,整个空间形态都是借助自由转折的曲廊来连接各单体建筑,或由建筑物互相交错来分隔空间,形成了极其曲折多变的空间序列,极大地增强了整个园林空间的流动性和变化感。这样的空间设计对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可以使城市空间表现避免平铺直序之感,让空间真正流动起来,创造出“活”的空间。
4.2层次分明,渗透相连的灵通之美
江南园林通过分隔与联系等方式来处理空间关系。古典私家园林的内部空间通常按照功能划分院落和空间层次,因此江南园林在空间上关系分明,层次清晰。空间之间通过影壁、廊桥等互相延伸与渗透,拙政园中的小飞虹(图2)作为架空的廊桥,既起到了分隔空间的作用,又使两侧的空间互相渗透,从而增强了空间的层次感[4]。站在桥上桥下能充分感受到近景远景的相互转换。另外,江南园林还借用大量镂空的门、窗使分隔的空间形成对景,加强了园林空间之间的呼应关系,如从狮子林中立雪堂前院的复廊看修竹阁一带的景物,因为廊的侧墙上有若干连续的六角形窗洞,透过窗户向外部取景,有忽隐忽现,步移景异的感觉。这种普通的处理手法,对丰富空间效果的作用十分显著。
4.3含蓄内敛,对比和谐的旷奥之美
江南园林呈现出来的是封闭、内敛的空间形态,注重园内空间和景观之间的关系。观赏者游览园林时,常常把注意力放在园中,园内与园外空间几乎隔绝,并不发生关系。这种造园布局源于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特征,因此江南园林经常采用这种手法把某些精彩的景观藏于偏僻幽深之处,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表现了含蓄收敛的建筑特色。
另外,为了解决江南园林空间的限定性问题,造园也时常采用对比手法,将园内大空间分成若干个不等的小空间,通过运用回廊、漏窗等加强空间渗透和对比,使景观因空间不同而产生变化,最常运用这种对比手法的案例是苏州留园的回廊(图3),从平面图看,入口曲折狭长,十分封闭,但又由于处理得十分巧妙,不仅没有使人感觉单调乏味,相反还能与园内的主要空间形成强烈对比,有效地突出了主要空间。以有限面积创造无限空间,丰富了空间层次,消除了空间的约束感和限定性,以达到旷奥和谐的效果。
5 植物配置和理山叠水的美学特色
造园最重要的要素是山水、建筑和花木,这些元素互相关联和渗透,共同构成了园林景观的有机整体。江南园林经常利用花草植物为整个园林添加幽雅气韵。
5.1合理配置,尊重自然的生态之美
江南古典园林充分利用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种植,遵循以地方树种为基础、外引树种为调剂的基本原则;选用的植物品种比较丰富合理,充分考虑了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不同层次植物的组合搭配。对植物种植的设计手法自由灵活,组合方式随意,避免出现较多的人工痕迹,如拙政园中(图4)的梧竹幽居、远香堂、海棠春坞、留听阁、听雨轩等,都是以观赏花木为主题,园中花木有的群植、有的孤植;有的密植,有的散植,并不刻意追求均衡整齐,通常是以建筑物为中心使前后左右形成不对称形式的均衡。植物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并无多少人工的痕迹。这种自然的种植手法在今天的景园设计中也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5.2造型秀美,季相分明的时序之美
江南古典园林主要通过对植物枝、干、冠的形态塑造,使植物景观呈现出优美的形态,表现出人格化的特征,使人更易于理解造园者的思想与内涵。如狮子林古五松园庭院(图8),有桂花Biodeterioration、柏树各一株,前者袅娜窈窕,后者苍劲挺拔。另外园林中植物品种繁多,形式多样,并随四季变化而呈现不同的季相效果。留园五峰仙馆前庭院的植物栽种方式以点种与丛植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结合,种植品种采用多种花木间种的配置方法,有柏Sabina、榆Ulmaceae、罗汉松Podocarpus、紫藤Leguminosae、梅Philadelphus、石榴Punicaceae、海棠Begonia、玉兰Magnoliaceae、夹竹桃Apocynaceae等十几个品种,其中有常绿树、落叶树,有属乔木,有属灌木,栽种方式以点种与丛植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结合。一年四季均有变化。因此,现代庭园设计中也可以参考这种种植方法,根据场地的大小进行疏与密、主与从的排列,花木品种则可以兼顾四季景致。
5.3山水相应,动静结合的哲理之美
江南园林的山和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理山叠水更是江南园林的重要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堆叠山石主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是主从分明,错落有致;其次是选址恰当,避免构图直线化,注意外轮廓的虚实变化;最后是所选择的山石要玲珑剔透,即符合“透、漏、瘦、皱”的原则。如留园中的石林小院(图5)是一个以山石为主题的小庭院,园中耸立石峰,形态极其秀美。庭院理水多采用集中理水的方式,以水池为中心,四周环绕建筑,采用这种布局方式可使有限空间显得开朗幽静,水池本身多采用自由曲折的形状,并辅以山石,富有自然情趣。如江苏常熟赵园的中部庭院(图6),集中用水,水池偏于一侧,从而留出较大面积用于堆山叠石,并在其上广种各种乔、灌木,与水池对比衬托,形成山林野趣。
6结语
江南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瑰宝,它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表现在园林之中,表达了以老庄为代表的先哲们的哲学理念;体现了中国美学最丰富的意境文化。对江南古典园林美学特征进行分析将对当代园林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曦阳.“隐逸”思想与江南古典园林审美[J].设计,2011(5):77-78.
[2]陆琦.中国南北古典园林之美学特征[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93-100.
[3]钱泳.覆园丛话[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9.
[4]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审稿编辑:杨学成 杨宏烈
作者简介:
郦文俊(1980- ),男,浙江诸暨人
硕士研究生,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城市景观设计
江南园林建筑分析 第5篇分享
作者:逍遥 鸟人 已被分享5次 评论(0)复制链接 分享 转载 举报
中国古典园林[/B]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B]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 中国古典园林的地方特色[/B]
(一)、江南园林
园林受诗文绘画的影响,追求园林的“诗情画意”。主要分布于江浙一带:苏州的拙政园、浪沧厅等。江南园林有三个显著特点:
第一,叠石理水。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太湖产奇石,玲珑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赏玩。宋徽宗营艮岳,设花石纲专供搬运太湖石峰,散落遗物尚有存者,如上海豫园玉玲珑,杭州植物园绉云峰,苏州瑞云峰。又发展叠石为山,除太湖石外,并用黄石、宣石等。明清两代,叠石名家辈出,如周秉忠、计成、张南垣、石涛、戈裕良等,活动于江南地区,对园林艺术贡献甚大。今存者,扬州片石山房假山,传出石涛手。戈裕良所叠山,以苏州环秀山庄假山为代表,今尚完好。常熟燕园黄石湖石假山经修理已失旧观。第二,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江南气候土壤适合花木生长。苏州园林堪称集植物之大成,且多奇花珍木,如拙政园中的山茶和明画家文徵明手植藤。扬州历来以莳花而闻名。清初扬州芍药甲天下,新种奇品迭出,号称花瑞。江南园林得天独厚和园艺匠师精心培育,因此四季有花不断。
江南园林按中国园林的传统,虽以自然为宗,绝非丛莽一片,漫无章法。其安排原则大体如下:树高大乔木以荫蔽烈日,植古朴或秀丽树形树姿(如虬松,柔柳)以供欣赏,再辅以花、果、叶的颜色和香味(如丹桂、红枫、金橘、蜡梅、秋菊等)。江南多竹,品类亦繁,终年翠绿以为园林衬色,或多植蔓草、藤萝,以增加山林野趣。也有赏其声音的,如雨中荷叶、芭蕉,枝头鸟啭、蝉鸣等。第三,建筑风格淡雅、朴素。江南园林沿文人园轨辙,以淡雅相尚。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这种文人园风格,后来为衙署、寺庙、会馆、书院所附庭园,乃至皇家苑囿所取法。宋徽宗的艮岳、苑囿中建筑皆仿江浙白屋,不施五彩。清初营建北京的三山五园(见圆明园)和热河的避暑山庄,有意仿效江南园林意境。如清漪园的谐趣园仿寄畅园,圆明园的四宜书屋仿海宁安澜园;避暑山庄的小金山、烟雨楼都是以江南园林建筑为范本。这些足以说明以蕴含诗情画意的文人园为特色的江南园林,已成为宋以后中国园林的主流。北方士大夫营第建园,也往往延请江浙名师为之擘画主持。
(二)、北方园林
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的格调。
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北一带:恭王府花园、米万钟勺园(北大一部分)。相对于南方而言,此区雨量较少,华北湖泊较少,不可能像江南既有广袤平原,又有纵横水道,于是,在平原地区高耸的泰山和燕山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象征。水源和水量的限制是北方园林的制约因素。
园林的地方性自然地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山东一带,因比邻江苏,园林有模仿江南园林的迹象,如十笏园,就是园主游历江南而后回家造园。北京园林除了皇家园林占有湖泊之外,王亲贵族只能得到皇家的残羹冷炙,水面不大,有些只能是平地造旱园,即使园中有水,也是水面很小,现代公园亦旱园很多。相对于全园面积,北方园林的水面比率是很少的。
北方园林的崇山性表现在园林的堆山上,园山雄伟,以高、壮为美。山体面积较大,高度较高,当然,清代皇家及贵族也有权力、财力以及人力营造如此雄伟的山。如北海的琼华岛、御花园的堆秀山、景山公园的景山、恭王府花园的假山等等。景观效果最为有名的泰山和长城都是山景。泰山在岳位居第一,泰山封禅是历代皇帝的最爱,园林中的孤立土山概取象于泰山。长城因地处燕山、连接隘口而闻名中外,园林中常有城关一景,就是长城的写照。
北方一带园林用石多为房山石、太湖石、青石,尤以青石有地方特色,太湖石虽是审美中最得宠的石材,但它并不十分普遍,因为此地远离江南。于是,北京一带较少,在山东一带相对较多。与太湖石相近的房山石,人称北太湖石,倒是最为普遍的,因为此石就产于北京市的房山区,从开采到运输较为方便,不过,房山石在山东倒不十分普遍。青石在河北、北京一带用得较为普遍,平置和竖立皆可。
在植物方面,北方园林中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杨树、榆树等乔木类是用得较多的树种,其中以松柏和柳树最多,因为耐寒性强,能过冬。灌木类有丁香、海棠、牡丹、芍药、荷花,大部分是不能过冬的,现代公园中,许多冬青类篱式灌木常作为界边材料和冬季景物。四季景色差异性最大的主要表现于植物上,春来万物复苏,树木吐绿,仲春开始,百花齐放;夏季柳树成荫,荷花盛开;秋季枫槭变红,群山尽染;冬来万木凋零,雪花纷飞。
北方园林的构筑物与自然关系密切,主要反映在温度和风向与建筑的关系上。北方寒冷,防寒是建筑最主要的功能,所有建筑的六个面都显出抗寒耐雪特征。如四面围墙都用厚墙,小窗,是为了减少室内热量流失。不论是围墙还是屋墙,窗子极少,窗扇用玻璃,很多用盲窗。墙与柱的关系,柱子不如墙宽而被包在墙体之内。
地暖、空调等暖气设施不仅用于建筑室内,而且用于草地的过冬。室内外水池在冬天保持不结冰除了用地暖外还用了高强度的驳岸和池底砌筑手段,如材料用高标号水泥,水池配筋加密,以防结冰或胀裂。
建筑屋顶都用了厚檐、吊顶,在望砖望板上的泥灰较厚,多层,瓦用厚筒瓦,出檐很浅,主要是为了防寒而不是为了泄水。梁架较粗,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为了防止冬天的积雪。
建筑的坐南朝北在北方园林中显得尤为重要,冬天时间长,北方寒流来临之时,正值万物休眠,人们把建筑作为最佳的庇护所。以防寒为主的建筑朝向都把正立面朝南,背面朝北,正面开门开窗,北面极少开窗。
(三)、岭南园林(庭院)
岭南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且多数是宅园,一般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建筑的比重较大。
主要分布于广东省:顺得县的清晖园、番禹的社荫山房,、东莞的可园。岭南园林的发展历程[/B] 岭南,系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其境域主要涉及福建南部、广东全部、广西东部及南部,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边缘,处于低纬。北有五岭为屏障,南濒南海,多山少地,河网纵横,受着强烈阳光的照射和海陆季风的影响,具有优良的气候条件。北回归线横贯境内,由于受惠于季风的调节,这里仍然是山清水秀,植物繁茂,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典型的亚热带和热带自然景观,被誉为南国风光而驰名中外。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也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岭南园林构园的自然要素[/B] 山岭南园林非属山性,园山有几种:一是崖瀑潭局中的悬崖,如清晖园的九狮山和凤来峰;二是鼓石潭局的鼓石岛,如万石植物园的万石湖中真鼓石和南湖公园中的塑鼓石;三是海礁局的礁岛,如佛山梁园中的龟石和湖心石;四是一般的堆山,如海口五公祠中的珊瑚石山。岭南园林较少以土堆山,即便是现代公园也是如此,多因水为水,因山为山,如桂林园林中的真山水,几乎不改造。水岭南园林属水性,理水成多种格局:一是崖瀑潭局中的石潭和瀑布,如白天鹅宾馆中的故乡水和水潭以及广州山庄宾馆的三叠泉;二是湖景,如惠州、潮州、雷州、福州、泉州的西湖,肇庆星湖,广州流花湖、东山湖和荔湾湖等;三是潭,与崖瀑潭局不同的是没有瀑布,水面较阔,如柳州龙潭公园的龙潭和雷潭、台湾日月潭;四是流觞之曲水,如广州雕塑公园中的云溪;五是井泉,如广州的廉泉和贪泉,柳州鱼峰公园三姐楼院中的井栏等;六是一船水池。
石石材和理石与江南及北方园林不同,石材有广西湖石、广东黄腊石和英石、闽南花岗石、海南珊瑚石、台湾咕咾石等。岭南理石不向上堆叠,而向水平展开,分为置石法、堆石法、挂壁法、塑石法。置石法为黄腊石、湖石和花岗石,分平置、抛石和埋石三法。石身置于土上,如随意抛置而成,故云抛置,如金茶花公园;石根入土半截以下,称为平置,如湖里公园;石根超过一半没入土中称为埋石,如南山寺。堆石法多为用于湖石或珊瑚石,如汕头中山公园海礁石山、海口五公祠珊瑚石山、台湾吴园咕咾石山。叠石法主要用于英石的壁山做法,称挂壁法,最富岭南风韵,如广州宾馆三叠泉,可用于室外室内,前者如广州流花湖公园茶室的壁山,后者如白天鹅宾馆石室中的壁山。塑石法用灰泥和水泥仿石,节省石材,现代公园里儿童游乐区的古洞探险几乎都用塑石,最好当属闽南塑鼓石,如厦门南湖公园。
建筑从类型上看,有碉楼、船厅、廊桥等,碉楼源于碉堡,如可园邀山阁、清晖园留芬阁和立园毓培楼;舫除了江南园林似的石舫外,还有岭南的舫,如宝墨园的紫洞艇,更有与众不同的船厅,把客厅与楼结合,略带船意,多为千金小姐用,故俗称小姐楼,如清晖园和余荫山房是也。亭的做法很不规范,千奇百怪,或用回廊、围墙围合的,或用角梁与枋穿插的,或少数民族式、俄罗斯式或西欧式。桥在古典园林中多与廊结合成为廊顶石拱桥,如余荫山房为典型,另有少数民族的风雨楼和山区的索桥。
就组合方式看,用“高墙冷巷”把建筑院落进行多进多庭院组合,或用“连房博厦”把建筑与庭院连为一体;就单体形态看,多高柱础,宽檐廊,厚实墙,青瓦顶,压瓦砖,翘正脊,花玻窗,砖雕窗,灰塑门;就装饰来看,最典型的是“三雕三塑”:木雕、砖雕、石雕,陶塑、泥塑、灰塑。古典园林中三雕三塑遍布全园,在门头、门联、窗楣、基座、台案、檐口、檐柱、月梁、瓜柱、雀替、坐靠、栏杆、屋脊等处,其中以灰塑和砖雕最具岭南味,如清晖园中的“苏武牧羊”灰塑和板桥花园中的瓜果砖雕漏窗。
字画古园的字画相对较少,现代园林中更是少用,但也不乏佳作,如惠州小桃园后门联“不深不浅湖水,半砖半阁人家”;余荫山房门联“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荔湾湖公园海山仙馆有联“荷花世界,荔子光阴”;可园邀山阁联“大江前横,明月直入”、可园雏月池馆联“大可浮家泛宅,岂肯随波逐流”、正门联“十万买邻多占水,一分起屋半栽花”;人境庐息亭联“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惠州西湖六如亭联“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够不净,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等。植物用“四季繁花,热带风光”八字概括,特征树有棕榈类的大王椰、假槟榔、大王棕、酒瓶椰;有藤本的炮仗花、夜来香、紫藤、簕杜鹃、绿萝;有耐阴的兰花、蕉类、芋类、蕨类、葵类;另有榕树、荔枝等。岭南园林文化[/B] 岭南园林文化有因自然而上升的文化,有因人工而积淀的文化,前者可归结为海岸文化和热带文化,后者可归结为远儒文化和世俗文化、享乐文化和商业文化,开放文化和兼容文化,贬谪文化和务实文化。由自然而上升为文化的方面,如建筑的高活动面和高柱础与水涝和湿气的关系、缓屋面和台风的关系、宽檐廊与多雨的关系、高墙冷巷与高温的关系、龙形、鱼形、水草、龟、蛇、芭蕉主题与装饰的关系、塑鼓石与海蕉的关系、崖瀑潭局与自然山水的关系等等,可资利用则模仿自然之物之景,有弊有害则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回避或化害为利。远儒文化是岭南学者对岭南园林文化最精辟的阐释,如果说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儒意较浓的话,岭南园林的儒家意味则很淡。岭南人远离政治中心的忤逆和反叛表现于古典园林建筑梁架的不规范和现代园林文联匾对的不重视,另长期处于南疆的蛮夷之族的传统造就了武家文化,表现于清代园林的碉楼形式和近代园林的“肥胖”立面和简朴粗柱。远儒性从品味上看可说是俗气,即世俗文化,它是岭南文化的主流,特别晚清以后,北方的政客官僚,江南的文人骚客,岭南的商家富豪成为三大地域园林的创作主体,岭南园林中的空间实用性及园宅一体的设计就是它的表现。
岭南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最早表现于南越国皇家园林对中原园林文化的全盘吸收上,到了清代,古典园林中大量用花色玻璃,形成与江南和北方两地迥然之别,另外,陈济堂公馆和张维立的立园那样的西欧式园林建筑、龙岩中山公园的俄罗斯园林建筑、草暖公园和云台公园的西洋规划布局,以及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满洲窗都是开放和兼容的表现。
(四)、巴蜀(川西)园林
以“文、秀、清、幽”为风貌,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相比更接近民间。主要分布四川:杜埔草堂、望江楼
四川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少雪,风力不大,雨水较多。于是平房瓦顶、四合头、大出檐成为民居的主要形式。阁楼亦成了贮藏隔热之处。
由于多山,山区民居不十分讲究朝向,因地制宜,且天井纵深较浅,以节省用地面积。四合院住宅的屋顶相连,雨天可免受雨淋之苦,夏日不致使强烈的阳光过多射入室内。而且宅出檐及悬山挑出很大,也可防止夹泥墙或木板墙、桩土墙遭雨水冲刷。
江南园林建筑分析 第6篇总的来讲,皇家园林一般总是带有均衡,对称、壮严豪华以及威严的气氛。而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多建在城市,并与住宅相联。占地甚少,小者一、二亩,大者数十亩。在园景的处理上,善于在有限的空间内有较大的变化,巧妙地组成千变万化的景区和游览路线。常用粉墙、花窗或长廊来分割园景空间,但又隔而不断,掩映有趣。通过画框似的一个个漏窗,形成不同的画面,变幻无穷,堂奥纵深,激发游人探幽的兴致。有虚有实,步移景换,主次分明,景多意深,其趣无穷。如苏州拙政园,园中心是远香堂,它的四面都是挺秀的窗格,像是画家的取景框,人们在堂内可以通过窗格观赏园景。远香堂的对面,绿叶掩映的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亭的四周遍植腊梅;东隅,亭亭玉立的玉兰和鲜艳的桃花,点缀在亭台假山之间;望西,朱红栋梁的荷风四面亭,亭边柳条摇曳,春光月夜,倍觉雅静清幽。国内植物花卉品种繁多,植树栽花,富有情趣,建筑玲珑活泼,给人以轻松之感。
具体而言,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的区别主要表现为风格上的差异。造成风格上的差异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服务对象不同:北方皇家苑囿是为封建帝王服务的,江南园林则属于私家园林,园的主人不同,各自的要求不尽相同;
(2)规模及所处外部环境不同:北方皇家苑囿规模大,占地广,多处于自然风景优美的山林、湖泊地区,江南私家园林规模小,多处于市井之内;
(3)气候条件不同:北方气候寒冷、干燥,江南则较温暖、湿润。它们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平面布局、建筑外观、空间处理、尺度大小以及色彩处理等五个方面。从平面布局看,江南园林由于多处市井,所以常取内向的形式,因为在市井内建园,周围均为他人住宅,一般均不可能获得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借景条件。北方皇家苑囿由于所处自然环境既优美,又开阔,所以多数景点、建筑群均取外向布局或内、外向相结合的布局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广为借景,而且本身又具有良好的外观。少数园中园,虽取内向的布局形式而自成一体,但多少还要照顾到与外部环境的有机联系。
从建筑物的外观、立面造型和细部处理来看,江南园林远比北方皇家苑囿轻巧、纤细、玲珑剔透。这一方面是因为气候条件不同,另外也和习惯、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翼角起翘,对于建筑物的形象、特别是轮廓线的影响极大,北方较平缓,南方很跷曲;墙面,北方园林建筑显得十分厚重,江南园林则较轻巧;其它细部处理,江南园林不仅力求纤细,而且在图案的编织上也相当灵巧,北方园林则比较严谨、粗壮、朴拙。
从空间处理看,江南园林比较开敝、通透,内、外空间有较多的连通、渗透,层次变化也比较丰富。北方园林则比较封闭,内、外空间的界线比较分明。南、北园林建筑在尺度方面的差异也是极为悬殊的。
南、北园林建筑的色彩处理也有极明显的差异。北方园林较富丽,江南园林较淡雅。江南园林建筑最基本的色调不外三种:(1)以深灰色的小青瓦作为屋顶;(2)全部木作一律呈栗皮色或深棕色,个别建筑的部分构件施墨绿或黑色;
(3)所有墙垣均为白粉墙。这样的色调极易与自然界中的山、水、树等相调和,而且还能给人以幽雅、宁静的感觉。白粉墙在园林中虽很突出,但本身却很高洁,可以借对比而破除沉闷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江南园林建筑分析】相关文章:
江南园林建筑艺术07-18
江南园林的艺术风格09-21
江南古典园林匾额楹联02-18
江南古典园林漏窗艺术02-18
江南园林建筑设计理念12-23
江南古典园林平面图07-24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07-18
江南园林文化与艺术赏析论文题目04-07
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思想和手法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融入与研究09-10
地域性城市公园建筑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以南宁江南公园景观建筑设计为例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