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大扫除”, 偏远小镇也成了全省示范 ——桃溪镇和美乡村建设侧记
添加日期:2024-09-06 09:24:03 来源: 作者:许圣义 浏览量:
编者按: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后汉书》)”这是一句中国传统的俗语,意思是如果一个人连自己居住的环境都打理不好,那么他很难有能力和资格去管理更大范围或更重要的事情。情同此理,一个地方,特别是乡镇基层,如果人居环境脏乱差,就谈不上乡村振兴,也谈不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谈不上社会治理现代化。
图片说明:航拍桃溪镇花果山
【一】
画笔绘就新蓝图,农村环境绽新颜
桃溪镇是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下辖乡镇,位于内乡西北隅,毗邻淅川、西峡两县,距离淅川县城15公里,距离内乡县城29公里,辖9个行政村,总面积140平方公里,人口2.8 万,曾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山区小镇。
以前的桃溪镇,刮风看不见人,下雨出不了门;环境脏乱差,村民的生活垃圾、生产垃圾、建筑垃圾找个渠沟角落就倾倒,遇天热时垃圾腐烂,谁路过都得捏着鼻子走;家里是旱厕,有的与牲畜圈相通,卫生条件差得不一而足,年轻人都不愿意回村住。如今走进桃溪镇,一幢幢砖瓦房错落有致,一条条水泥路纵横交织,一座座圈舍六畜兴旺;家家户户都安装了水冲厕所,还有专人定时上门清理化粪池;镇里新建了污水处理厂,污水、垃圾处理实现了组集中、村转运、镇处理;道路两侧绿树成荫,房前屋后瓜菜满园……
2023年12月,桃溪镇被评为“河南省卫生乡镇”,桃庄河村、石碑营村分别荣获2023年乡村建设省级示范村、市级示范村荣誉。目前,镇里9个村7个成功创建省级卫生村、2个创建市级卫生村。
“栽植梧桐引凤来,打扫庭院迎客到。”人居环境的优化促进了桃溪镇的经济发展。2023 年以来,桃溪镇党委、政府不但培育了橡子、蚕豆、皂角、大樱桃和板栗等五大农业产业,还招引了三泰钒铁合金、展鸿鞋业、靓丽畜牧设备、馨安康农牧、臻旺机械制造、金豆食品等六家企业入驻桃溪,并引进桃庄河红色文旅、黄龙寨生态景区、狄青洞文化景区、东川研学实践基地等四个文旅项目,2024年又建成了两个乡村产业振兴基地:茶家沟茶叶及中草药种植基地、六竹岭中草药种植基地。现在的桃溪镇成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美丽桃溪、富裕桃溪、生态桃溪”雏形已现,2.8万桃溪人彻底扬眉吐气、过上了自豪而富裕的好日子。
桃溪人是怎么做的?
【二】
真抓实干解“三难”,和美乡村梦成真
◎难题: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
探索:党员干部作示范领着村民一起干
“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特别是人居环境整治,关键在于党建引领。”桃溪镇党委书记薛征说,改革开放40多年来,农村的经济条件逐渐变好,大家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产生的垃圾自然会增多。但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生活习惯却没有多大改变:“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鸡、鸭、鹅散养,柴草、农具乱堆乱放,村庄环境卫生一团糟。
2023年,河南全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起初,桃溪镇的镇 村干部在宣讲这项政策时,村民就是不买账。每次村干部上门动员村民把院子里的垃圾打扫干净,把柴草、农具码放整齐,有些群众总是爱理不理:“几辈人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们就愿意这样过,关你们什么事?”
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不高,这项工作如何开展?镇党委决定:党员干部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带头示范、领着村民一起干。
“第一次去村民家,我们分头帮户主把柴草、农具码得整整齐齐,非常累,可村民就揣着双手站在边上看,一些人还说风凉话;第二次去,有些村民责怪我们把柴草、农具码放整齐后,找东西不习惯,我们没吱声又将村民家的房前屋后打扫了一遍。”桃溪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朱金豪回忆说。“可能是我们真心实意的付出打动了群众,第三次去,村民有些不好意思,没再说风凉话;第四次去,村民便主动和我们一起打扫卫生了。”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经过一年多坚持不懈地上门帮村民清扫、收拾,使村民慢慢养成了清扫院落、圈养鸡鸭等好习惯,大多数村民还自觉加入了镇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队。
如今,桃溪镇建立起环境保洁队、志愿服务队、专业收运队三支队伍,明确了垃圾收集、转运等职责,建立了完善的垃圾清运体系,全镇9个行政村都变得干净、整洁了。
◎难题:资金投入不足
探索:用活国家乡村振兴政策,争取省市县项目支持
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一个新的问题随之而来——村庄环境整治资金严重缺乏。
桃溪镇辖区面积有140多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户籍人口有2.8万。由于村民居住分散,村庄环境整治的成本比一般乡镇要高。比如,桃庄河村三岔口组共有15户人家,由于道路狭窄,垃圾收运车无法开进去, 村民就将垃圾倒在房前屋后。
镇党委书记薛征说,要彻底解决三岔口组垃圾乱倒的问题,就必须拓宽当地的乡村道路,这笔投入不是一个小数目,何况全镇每个村都有与三岔口组类似的情况。钱从哪里来?桃溪镇是个山区农业乡镇,财政捉襟见肘,老百姓刚刚解决温饱问题,也无钱投入环境治理。怎么弄?唯一的办法:用活国家乡村振兴政策,争取省市县项目支持。
桃溪镇执法大队大队长、分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詹青柳说:由于历史原因,各村发展不均衡,部分村缺少机械设备,雇用机械资金压力大,日常保洁未能达到机械化;少数村庄垃圾池数量不够,公益岗倾倒垃圾路程较远,部分村庄通村道路未能硬化、路肩未进行铺装、绿化程度较差,导致日常保洁难度大。为解决环境发展的基础设施问题,2023年,桃溪镇争取省环保厅农村环境整治项目资金221万元,对辖区集镇3780米路段进行集中提升治理,涉及农村污水治理管网铺设880米、道路两侧铺设步道1.8公里、栽种绿植 184棵、垒砌石挡墙180余米、硬化商户门口破损路面2000余平米……2024年正在运作项目3 个,资金约1250万元。
内乡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郭惠轩说: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公共服务的改善,偏远山区乡镇的乡村振兴必须依靠上级的项目支撑。桃溪镇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的成功实施,离不开精心地规划和持续的资金投入。这种以项目带动发展的策略,不仅解决了当下的问题,更为桃溪镇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难题:常态化管护难以为继
探索:组建五支队伍,打赢人居环境整治持久战
村庄环境改善后,如何实现清洁卫生的常态化、可持续管理,让“一时清洁”变为“长久清洁”?这是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第三个难题。
桃溪镇党委书记薛征说,“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不能停留在一时一事的“集中行动”,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不能搞“一阵风”,而是要打持久战。镇党委在大范围、运动式的人居环境整治过后,便考虑组建常态化的环境管护队伍,坚决打赢人居环境整治的持久战。
为解决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人员少、队伍小、没人干活的问题,桃溪镇探索并实施了《桃溪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五支队伍管理实施方案(试行)》,将全镇农村保洁员、社保公益岗、天保护林员、生态护林员、保水质护运行协管员等五支队伍417人集中起来统筹使用,以村为单位科学地编制为九组,由镇统一调配、集中使用,并安排确定工时:各类人员按照每月工作报酬的 40%设置集中活动工时,60元一个工时。如农村保洁员、社保公益岗月工资300元,每月设置两个集中活动工时,因地制宜,统一调配。各类人员除调配使用时受镇人居环境督导办公室管理外,其余时间仍受村和主管单位管理使用。
这个方案自2023年3月试行以来,成效非常显著。桃溪镇先后组织了500余人次对桃庄河村西沟水库6公里西干渠进行清理,基本恢复了西干渠的原貌;组织了120余人次对集镇东游园进行杂草清除,群众拍手叫好;组织30余人对桃庄河大坝护坡进行清理….
2024年2月,桃溪镇探索并实施了《桃溪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五支队伍人员分包责任制和网格化管护责任制(试行)》, 五支队伍417人各就其位、各尽其责、奖罚分明,涵盖了环境整治的各个方面。从垃圾清理到绿化养护,再到市容市貌的管理,定人定岗定区域定任务,使全镇人居环境整治的每一天、每一环都做到扎实无误,全方位地实现了人居环境整治的常态化、持久化。
特别值得说明的是:常态化、持久化的人居环境管理,增强了村民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村庄干净、整洁了,大家生活起来更舒心。”石碑营村村民靳玉梅说,既然希望别人不要乱扔垃圾,自己也不好意思乱扔,现在吃了水果、零食,都是把垃圾装进袋子扔到垃圾桶里。半个月前,看见村广场的建筑垃圾没有及时收运,靳玉梅立即向镇村干部反映,结果不到两个小时,垃圾就被运走了。
“桃溪镇建立、健全了五支队伍,还通过微信群推出桃溪镇人居环境管护平台,让村民参与到村庄环境卫生的常态化管理中来,不光成为受益者,也成为管理者。”内乡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何剑说。
截至今年6月份,通过微信群推出桃溪镇人居环境管护平台,桃溪镇共反映“爱环境”事项300多条,处置率达100%,受益群众6500余人次。
“什么叫共同缔造优良环境?其实核心是‘共同’,基础在乡村,主体是群众。如今,桃溪镇通过发动群众,以丰富多样的方式吸引全镇居民的目光与智慧,共同唱好人居环境整治的大戏,描绘出有情、有意、有味道的乡村振兴画卷。”内乡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郭惠轩说,桃溪镇通过争取群众的广泛支持,并发动群众参与其中,从而使大家能够持续和持久地享受乡村振兴带来的丰硕成果,真正体会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图片说明:俯视桃溪镇
【三】
经验和启示:党建引领,多措并举,持之以恒
山区小乡镇呈现人居环境大作为,桃溪镇的经验和启示主要有四点:
第一,必须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群众是主体,党委、政府是主导。无论多么棘手的事情,只要党委、政府下定决心,不达目的不罢休,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桃溪镇采取资金扶持、政策引导、规划协调、宣传发动、试点示范等手段进行引导扶持,多角度凝聚了民力,多层次集中了民智,把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提升、美丽乡村创建等以往看来“不可能、不现实”的事情,逐一兑现,变为现实,树立了党委、政府为民、务实的良好形象。
第二,坚持把解决最棘手的问题作为切入点。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能“隔靴搔痒”,必须从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工作难度大的棘手问题入手,有效地化解影响农村发展的不和谐因素。对于群众长期形成的卫生习惯差、生产方式陈旧等问题,逐个分析、逐项研究、逐步推进,让群众亲身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在思想观念、自觉行动上,从以前的“不理解、被动干”转变为“想通了、自觉干”。类似农村水冲厕所改造、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分 类、村庄绿化亮化、道路硬化、门前三包等这些工作,干一件成一件,不仅为农村其他工作提供了借鉴,还大大地提高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了良好示范带动作用。
图片说明:桃溪百姓把荒滩变成蔬菜园
第三,持续加大财政对环境整治的投入。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续运行及持久管护,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真金白银。钱从哪里来,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问题。必须建立、健全财政投入、集体出资、群众自筹等多元化经费筹集渠道,切实增强资金保障力度。一是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财政投入。落实好中央适当奖补、地方为主的政府投入机制,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所需资金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范畴,以制度形式确保必要资金的投入。统筹好建管费用,预留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项目建成后的管护费用。管护费用专款专用,独立开设账号,专人保管,严禁挪作他用。二是从村集体经济收益中拿出部分资金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费用。对经济基础比较好的地区,特别是集体经济收入比较好的,可以探索从村集体经济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补充财政资金的不足。三是鼓励村民个人出资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充分调动农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投工投劳的积极性、主动性。
图片说明:桃溪村民喜摘丰收果
第四,健全常态长效管理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难点,在于后期维护和长效管理。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长效运行机制,才能取得实质效果。一是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是在村民广泛参与下作出的村庄公共决策,反映了村民的意愿和要求。因此,为长效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桃溪镇坚持以村民为主体,引导制定符合民意的村规民约,将其作为探索乡村治理的有力抓手。在镇党委、政府引导下,9个村结合本村实际修订村规民约,将村内村外及房前屋后整洁标准、“门前三包”责任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借助于村规民约“约”出乡村人居环境新风貌。二是健全村庄保洁制度。实施村庄清洁行动,长效管护人居 环境基础设施,完善村庄保洁制度是关键。桃溪镇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了日常监管队伍和镇村保洁机制,并明确公共区域由公益性岗位负责,每季度对这些人员进行一次评议打分,评分结果与工资发放挂钩。三是建立、健全评比监督制度。人居环境评比监督制度是实现乡村外在美与内在美有机融合的重要举措。在村级层面,桃溪镇2023年建立、健全了由“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群众评比”的人居环境红黑榜机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对农户卫生每月进行评比,充分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镇级层面,镇综合执法大队每月下沉村组进行督查并建立台账,实行奖罚制度,确保人居环境整 治工作抓实抓细。
画笔绘就新蓝图,农村环境绽新颜。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桃溪镇每一天所发生的变化都让人欢欣鼓舞、由衷地感叹生活越来越美好……
图片说明:桃溪文化生活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