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将时薪提至12元/小时 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
勤工助学薪水不如小时工 困难学生难买账
教育部、财政部近日公布《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厂房保洁13825404095提高了大学生参加校内勤工助学临时岗位的时薪,从2007年的不低于8元/小时提高到原则上不低于12元/小时。即便如此,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对北京部分高校面向本科生的勤工助学岗位进行了调查,发现多数学校只有50%至60%的岗位是由困难学生担任的,勤工助学岗对困难学生来讲供大于求。
核心
勤工助学薪水仅为本市最低工资一半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公布《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明确规定将大学生参加校内勤工助学临时岗位的时薪,从2007年的不低于8元/小时提高到不低于12元/小时。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办法》中提出的勤工助学活动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实践活动,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
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北京多数高校勤工助学临时岗的时薪在12-18元之间,个别上学期低于12元的也计划本学期调高到12元,达到了教育部的基础要求。在北青报记者调查的八所高校中,多数学校是教育部要求的最低标准12元。中国农业大学略高,为18元,但也还未达到北京市规定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最低时薪——在北京,本月初刚刚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本市非全日制从业人员每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22元提高到24元。而城区的小时工收费也已达到35元/小时左右。
据各高校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介绍,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发的校内勤工助学岗大多是轻体力劳动型。以清华大学为例,每学期提供的约3000个岗位中,常设岗位是与校图书馆、保卫处、物业中心、饮食中心等部门合作设置的,包括图书上下架、校内交通管理、协助公寓卫生检查等等;临时岗位如人口普查期间协助数据录入等。首都师范大学每学期提供近1000个岗位,其中校内的固定岗位分为行政岗、技术岗、劳动岗三类;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由于有师范特色,首师大还能提供约150个校外勤工助学岗,包括家教类、爱心传递类等等。
在收入不及本市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也不及小时工的情况下,大学生是否还对参加校内勤工助学有积极性?北青报记者了解到,除了首师大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较多等原因,所有勤工助学岗都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担任以外,其他多数高校的勤工助学岗只有50%至70%是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担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担任的比例清华大学约为50%,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一些高校也都在60%左右。因为单从经济收益上看,大学生从事勤工助学的收入是不足以改善他们经济状况的。他们要么用其他方式打工赚钱,要么着眼长远,把时间精力放在其他方面。
文/本报记者 雷嘉 郑颖
探因
勤工助学大学生要算“性价比”
在校外打工虽然要花交通精力、时间成本,但收入高得多;勤工助学虽然有很多益处但不能影响学业;同样的时间精力应该花在勤工助学上还是为未来积攒资历上?北青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面对勤工助学、校外打工等问题上都很理智现实,会算一笔“性价比”的账。
原因一
家教等校外兼职赚钱更多
现在,一些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外做兼职,希望可以补贴生活费、积累社会经验。一些社会培训机构喜欢招大学生做兼职教师,因为他们比全职教师课时费要“便宜”得多。大学生还是各种一对一家教服务网站、APP热衷招募的对象,时薪最低50元起,名校大学生的时薪接近百元,清华、北大的学生更是在150元上下。但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学有余力、又确实需要钱的学生会选择在校外做家教,但越是名校学业负担越重,而且校内补助越多,因此真正靠家教等方式打工的名校学生并不多。
“我在校外做数学和物理家教,每小时赚100元左右,相对于校内勤工助学来说收入高多了。”北京交大来自边远山区的康同学告诉北青报记者,虽然要在交通、备课等方面花一些时间,但每周做四个小时家教,赚的钱基本可以负担自己的生活开支,“上学期我还买了一台二手苹果电脑,很有成就感。”
原因二
学业重要算时间与收益账
如今的大学早已不是可以轻松混日子的地方。在保研、考研、求职、出国等多重竞争压力下,大学生平时“绩点”的重要性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校内勤工助学岗,尤其是一些固定岗都要求每月要做满一定的工时。因此,无论是校方还是学生自己,在考虑勤工助学岗位时,都要看是否“学有余力”。
例如,以对学业要求严格著称的清华大学,对校内勤工助学岗首先规定大一上学期不能申请;其次,在对申请的学生进行面试筛选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虽然不怎么看成绩,但如果有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出现挂科,资助管理中心的老师就要出面询问其是否时间精力够用。而且,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还有国家助学金和社会助学金;如果学习成绩好,更有多种奖学金,比勤工助学的收入要高得多。
“说实话,勤工助学的收入不高,我们学校每小时12元,一个月工作25-35小时也就400元左右。”一位北京市属高校的高同学曾经做过院办助理,这学期升入大四就打算放弃了。他告诉北青报记者,勤工助学时除了要在办公室值班,偶尔有大型活动老师也会叫去帮忙,这样学习肯定受影响。“我现在正准备考研,不能因为每月的400元耽误考研。”另一位信工专业的王同学表示,平时要跟着老师做科研项目,基本没有时间参与勤工助学。“学年成绩排前5%的话就有机会评奖学金或者保研,如果因为勤工助学失去保研的机会,就太得不偿失了。”她说。
原因三
着眼长远社会实践更重要
北青报记者发现,在高年级阶段,即使家庭条件不太好,一些学生宁可花时间参加无偿的社会实践或单位实习,也没有参加校内的有偿勤工助学,为的是着眼长远,争取为将来自己的求职简历增加竞争力。
北京师范大学影视艺术专业的小佟早早确定了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做一名电视剧制片人。“这是一个需要积累大量经验的行业,所以即使我用的国产手机已经两年没换了,我也不打工——校内校外的工都不打,只要有机会就去剧组、影视公司实习。虽然这些实习几乎没有收入,还很辛苦,经常跑山沟、熬夜,但我觉得这是在为未来积攒资历,是值得的。”她告诉北青报记者。抱有小佟这样想法的大学生有很多。在就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很多学生从大二、大三开始就为就业考虑,把更多时间花在社会实践和单位实习上,就为了“让简历好看一些”,要兼顾学业和实习实践,打工赚钱就只能放弃。文/本报记者 雷嘉 郑颖
专家
勤工助学岗宜浮动调整薪资
《办法》虽然将时薪标准增加了4元,但很多人觉得每小时12元,还是有些低。学生干满一个月,也只能拿到不到500元的工资。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表示,《办法》中规定临时岗时薪原则上不低于12元,这就意味着高校在执行过程中不能低于这个标准,但可以高于这个标准。学校作为非营利性单位,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的出发点虽然是为了补贴大学生,具有资助和公益性,但也应该兼顾公平和尊重原则。大学生作为接受基础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如果时薪低于市场小时工的收入,可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也难以建立“用劳动换取报酬”的吸引力。对于北京的生活消费水平来说,12元每小时不算高,各高校完全可以参照当地生活消费水平,适当进行浮动调整。例如以北京的消费水平看,大学生不仅要在校园里生活消费,在实习、求职乃至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在社会上消费。
此外,程方平教授建议,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前提是要保证学生不影响学习,各高校在勤工助学制度设计上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多设置一些科研助教、助学岗或者应用性较强的技术岗,增加技术含量。这样学生在勤工助学中既能解决一部分经济困难,还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提高学业水平。
文/本报记者 郑颖 雷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