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向日葵菌核病是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de Bary)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其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危害严重.本研究对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赤峰市,通辽市以及河北省等向日葵产区的30余个带有植物根的土壤样品,进行向日葵菌核病生防菌株的分离,并对其防效进行测定,旨在为向日葵菌核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具体结果表明: 1.从各地区采集的30余个根际土壤样品中,经过分离筛选得到细菌菌株1300多株,对核盘菌有较好拮抗效果的共25株.其中菌株CF4-51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带宽度为3.2cm.室内离体叶片测定,防治效果为85.3%,盆栽和大田防效分别达到了78.4%和64.6%. 2.通过细菌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CF4-51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 cereus). 3.菌株CF4-51在向日葵根际定殖动态实验中,发现菌株CF4-51均能在向日葵根际和根表定殖.此外,生防菌株CF4-51还可在向日葵体内很好地定殖,距向日葵茎基部5cm处可以检测到菌株CF4-51的存在. 4.经生防细菌菌株培养条件测定发现,菌株CF4-51最佳培养条件为25℃-28℃,初始pH为6左右,培养48h就可达最大菌量. 5.通过测定菌株CF4-51所产生挥发性物质的抑菌活性,发现菌株CF4-51所产生的挥发性气体对核盘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离体叶片防效达83.6%.通过分离纯化蜡状芽孢杆菌CF4-51所产生的挥发性抑菌物质,结果表明,挥发性物质抑菌物质至少包括18种挥发性物质,这些物质其中包括醇类,胺类,烷类,腈类和酸类物质.对这些挥发性物质的纯品进行抑菌活性检测,结果发现,有2种物质1-Methyldodecylamine(十二烷基甲胺)和Acetamide,2-cyano-(氰基乙酰胺)可以抑制核盘菌菌核的形成. 6.通过探索向日葵菌核埋藏时间和深度对菌核干重和萌发活力的相关性的研究,发现随着埋藏时间的延长和埋藏深度的增加,菌核受腐烂程度越深,净重减轻,萌发活力逐渐丧失,并且不同地点结果一致. 7.通过模拟内蒙古河套地区田间冬季漫灌实验发现,冬季灌水有助于菌核降解,有效降低了菌核病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