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痰生百病,中医如何化掉顽痰、老痰?讲3个中成药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10 13:19

很多人看来,地面清洗13825404095痰是和“恶心”、“脏污”联系在一起的,避之不及。医生看来,痰是身体“警报器”、健康“晴雨表”、病程“信号灯”,能从痰液的外观、颜色、状态判断出病情态势。

痰实际是呼吸系统,以气管、气道为主的分泌物,它由体液裹住肺、气管的异物、病菌,通过身体排异反应吐出体外,所以,痰是不能乱吐的,搞不好会传染。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渠道之一,就包括痰液。

中医看来,痰是辨证论治的重要参考,是季节更替的关键提醒,有一整套相关的理论依据和详细问诊的操作,有4

1、痰的本质是“体内废水”,与湿、水、饮同源,能相互转化,时间长,欠清理,就会转为老痰、顽痰。

2、痰不止在肺脏存在,还有脾、肾二脏,治疗不可单打一,没有找准根源就会越治越乱。

3、痰的成因主要有三:脾虚不运化,中气不足,水湿停留而生痰;饮食不节,肥甘油腻或湿浊生热而生痰;外感伤肺、肾水受阻,湿阻气道而生痰。

4、痰分为寒痰——白色、热痰——黄黏、燥痰——不易咳出、风痰——白稀转黄腻、湿痰——白色清稀,因为不同病因引起,舌象脉象各异,需准确辨证施治和用药。

最关键的是,痰是流动的废水,躲在哪里影响哪里,所以有“痰生百病”之说,越是病期长、难对付的老痰、顽痰,危害越大,如:

痰在肺,咳嗽、胸闷、气喘,顽痰居多

痰在肠胃,呕吐、胀满、食欲差,老痰居多

痰在皮下,结节、肿块,顽痰居多

痰在躯体,会引起肥胖,老痰居多

痰在头部,头晕目眩,老痰居多

痰在心窍,神昏迷乱,神志异常,顽痰、老痰都有

痰湿生堵,是气虚、血虚、肿痛、瘀堵、疮痈等问题的重要原因。

中医很多名家实际是治痰高手,有大量的名方名药,典型的方剂有二陈汤、温胆汤、理痰汤、清气化痰丸等;中药有陈皮、桔梗、苍术、竹沥、甘草、半夏、款冬、天门冬、紫菀等一大堆。

这里围绕痰症的“主战场”——源于脾、存于肺、生于肾,说3个针对这三脏腑的“挖痰”中药,祛老痰、顽痰同时,能同步调理身体,一举数得

第一个:平胃丸

组成:以苍术、陈皮、厚朴、炙甘草为主料,加入生姜、大枣

药方中苍术、陈皮、厚朴,主业就是化湿、健脾、顺气,对应脾胃不适、腹脘胀满等症状,甘草和胃,生姜行气,大枣补虚。组方实际要干的就是祛除“脾虚湿盛”这个主证,因为脾虚之后无力运化津液,湿气就来了。

主要诊断是舌头红、颜色鲜艳,舌苔发黄,患者自诉有胃反酸、恶心呕吐、胸闷不适等问题,但平胃丸注意空腹食用为佳,且注意忌烟酒和辛辣。

第二个:三拗片

组成:麻黄、杏仁(苦)、生甘草、生姜

三拗片由三拗汤转化而成,麻黄善发汗解表,主要用于风寒袭肺,杏仁平喘止咳,宣发肺气,甘草清热解毒,生姜升护阳气。从组方可见它适用于肺部之痰湿和咳喘,尤其是寒邪外入,热在肺而不能泄,要解表、宣肺和利肺。

主要诊断是舌苔白,鼻涕色白清稀,风寒感冒症状明显,但注意不能用于风热咳嗽。

第三个:桂附地黄丸

组成:以附子、肉桂、干地黄、山茱萸、牡丹皮、茯苓、山药、泽泻为主料,加入蜂蜜,成蜜丸。

桂附地黄丸重要任务是温补肾阳,肾阳不足是肾生痰的重要原因,表现为面白舌淡,舌胖有齿痕,四肢发冷,身体畏寒,尿频尿多,腰膝酸软。药方8味药振奋肾阳,徐徐图之,且药力温和不畯猛,慢慢肾阳充足,盘踞在肾里的痰湿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