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9日电 今年4月,老人护理13825404095北京市组织开展第32个爱国卫生月活动,进行环境大扫除、清除卫生死角,为避免新冠肺炎疫情反弹奠定环境基础。东城区积极部署,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
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东城区于1月29日出台《东城区社区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方案》,成立社区环境卫生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卫健、住建、城管执法、园林绿化、环卫中心、网格、市场监管、机关服务中心及各街道(地区)等部门(单位),对所辖区域和管理场所开展以“强化防疫消杀、打造清新优美环境”为主题的社区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同时实施药物消杀病媒生物的综合防治。
根据复工复产情况,区城管委于3月27日出台《东城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方案》,深入开展以“整治环境,关注健康”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东城区还实行全区总动员,进一步深化社区卫生环境治理,形成了“楼宇物业、平房区物业、专业环卫、设施管理单位、居民”+“垃圾分类收运”+“12345”热线的“5+1+1”爱国卫生运动模式,通过多元共治,有效地保障了公共卫生安全。截至目前,全区共出动专业环卫作业、门前三包单位、物业等力量47.02万人次;共清理居民小区、平房院落3.6万个(次),清扫道路、街巷胡同7.4万条(段次),清理商场、超市、便民商业网点、菜市场5000余个(次),督促清理施工工地1.1万处(次),消毒共享单车120万车次,清理、湿化街心花园、绿地845处(次),清理大件废弃物和堆物堆料2.36万吨、生活垃圾3.97万吨,喷洒消毒药剂107吨。
商业楼宇响应爱国卫生运动
东城区共有实施物业管理备案项目430个,其中写字楼、大厦等综合楼宇项目227个。随着企业逐步复工复产,各商业楼宇严格按照市、区要求,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积极响应爱国卫生运动部署要求,努力把工作做实做细。
4月3日,东四十条桥旁的中汇广场大厦,复工的白领们按照大厦要求,进行入门前的测温登记。为了提高防疫排查工作效率,楼宇专门购买了红外测温仪,以提高检测效率。此外,员工还需要出示门禁卡,并在大堂门口的消毒脚垫消毒鞋底,然后才能进入楼内。
楼内的公共区域里,保洁员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正在对楼道大门、地面、电梯按钮、门把手等重点部位进行消毒。中汇广场大厦严格控制电梯乘坐人数,将电梯地面用黑黄警示胶带划分区域,一次最多乘坐五名员工。电梯间内外提供专用纸巾,方便员工按钮时使用。电梯外还放置了垃圾桶,乘坐电梯人员可将使用后的纸巾放入垃圾桶中。
在垃圾分类方面,大厦设置了一个有毒废弃物的收纳桶,专门收集员工使用过的口罩,然后统一放入垃圾房,并且单独装袋,最后由垃圾清运公司统一拉走。电梯间使用过的废纸属于生活垃圾,被单独存放在一起。
大厦各层卫生间都贴有清洁工作表和消杀工作表。清洁工作表显示保洁员一天三次清洁卫生间,消杀工作表则记录着保洁员的消杀频次和区域。“卫生间一个半小时消毒一次,重点区域包括门把手、前台、桌面、键盘、电脑屏幕等,同时定期对地面进行消杀,物业督导按照表格时间检查消杀情况。”中汇广场工作人员崔斌介绍,在人员防护方面,大厦给保洁人员配备口罩、手套和护目镜等防护物资,确保保洁人员自身安全。
企业办公区的消杀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自身有保洁员的,楼宇安排他们进行培训,告诉他们如何对重点部位进行消杀工作。另一种是没有保洁员的企业,楼宇直接和企业行政负责人沟通,办公面积小的企业由楼宇物业帮助他们消毒。除了消杀,楼宇还严格要求办公期间员工之间保持一米以上间隔,每人的办公区域不得少于2.5平方米。
各方动员治理社区卫生环境
社区是防止疫情传播的第一道防线,从1月开始,东城组织各方力量开展社区环境治理工作。
物业是社区环境治理的主要力量。2月5日,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次发布的病例活动过的小区或场所中,体育馆路街道驹章胡同“上榜”。作为平房区物业的管辖区域,街道、社区、平房区物业企业迅速行动,建立三级联动机制,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领导小组、前线防疫防控指挥部和以物业公司党支部为主体的防疫应急队,研究商定防疫策略,明确重点消杀、舆情观察、维修突击以及防疫物资调配、完善防疫方案等任务分配。
“出现了确诊病例,我们就更要加大防疫力度。物业公司消杀队配合防疫应急队消杀组,对确诊病例的胡同、院落及整体区域分别在上午和下午进行两次消杀。同时,专业消杀队还在胡同内进行消杀,将一直持续到疫情结束。”体育馆路街道平房区天诺物业公司经理马越介绍,一开始居民对物业进院比较抗拒,后来随着防疫工作的深入,大家理解了物业的工作并且非常支持。
安定门街道有15个失管小区,这些小区的防疫工作由安定门街道和平房区北清物业项目部共同开展。疫情发生后,安定门街道胡同内的垃圾桶旁边多了一个醒目的标识牌,写着“今日已消毒”,这是平房区物业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小举措,为的是让居民安心投放垃圾。每天,物业保洁员都会对胡同内的328处垃圾桶及周边、雨篦子、污水口等重点部位进行不少于两次的消杀处理,每次完成垃圾收运作业后还要对垃圾收运车和工具喷洒消毒。
居民也是社区环境防疫的主力军。和平里街道东河沿社区的小巷管家陈后宗经常在微信群里和站岗执勤的时候,给大家讲环境清扫和防疫消杀的常用方式。“大哥您遛完弯儿回家,一定要勤洗手!”“开窗通风是最好的物理降温方式,回家通通风!”热心而爽朗的“温馨提示”声音,经常在他负责值守的东河沿小区一号执勤岗位响起。“爱国卫生运动是一项全民动员和参与的行动,做好环境清扫、不随意乱扔果皮纸屑,有助于我们养成文明卫生的好习惯,争取做一个文明卫生好居民。”陈后宗说。
垃圾分类收、定时运、重消毒
王进军是东直门街道的一名环卫工人,疫情发生以来一直坚守在一线。每天早上5点半,他穿上橙黄色环卫服,戴好口罩、手套并检测体温后,便开始了一天的清扫收运作业。他负责的区域位于东外大街社区,每天要不间断地对路面以及路边的绿化带进行清扫,保证道路干净整洁。此外,他还要每天3次收运辖区内21组垃圾桶的垃圾,并对垃圾收运车及垃圾桶进行消毒。在日常清洁的基础上,他还加强消毒力度,增加喷洒消毒液频率,对辖区内设备设施、车辆进行100%消杀覆盖。
据了解,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东直门街道每天出动清扫人员110余人次,清运110余车次,清理大件垃圾5车,消杀作业出动消杀人员16人次,每日定时对辖区生活垃圾、道路、居民楼道等场所进行消杀、清理。随着返京人员增加,东直门街道严格做好隔离人员的垃圾收运工作。街道要求,隔离观察人员需将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打包2层并封装。在收运过程中,保洁员会对垃圾进行再包装并喷洒消毒液,静置20至30分钟后清运,并对周围环境进行消毒灭菌处理。清运过程中,保洁员全程不打开垃圾袋包装,以免对周围环境、空气造成二次污染。
4月2日,朝阳门街道环卫工人陈青凤迎着晨光来到厨余垃圾临时分拣点,等垃圾收运车完成消毒后,驾驶收运车驶向自己负责的史家胡同。史家胡同共有12个厨余垃圾收运站点,每到一个站点,陈青凤都要停留10分钟,因为要时刻注意站点的垃圾是否进行了分类。如果发现袋子里的垃圾没有进行分类,陈青凤还要将垃圾挑出来分类投放。
据了解,东城区环卫中心每日出动作业车辆160余台,收运生活垃圾650余吨、餐厨垃圾60余吨、厨余垃圾30余吨。在日常运行监管方面,东城区每日出动指导员1300多人次,每日至少2次对辖区内4700多组垃圾分类桶、617辆收集清运车、各临时中转点及小区、街巷等进行消毒消杀,对收集的废旧口罩进行重点消毒消杀,做到分类垃圾桶无满冒、日产日清无滞留,保持环境干净整洁。
“疫情防控期间,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选择便于收集、宽敞的点位,收集社会单位、小区物业集中转运的再生资源,做到随收集装车随运输、再生资源点不停留,车辆进出场进行消毒消杀。未来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逐步恢复居民上门回收工作。”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东城区将继续加强防疫期间全区垃圾分类工作,筹划新修订《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落实工作,深入宣传发动,营造垃圾分类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加大日常运行监管,提升垃圾分类效果。
新闻链接
周末卫生大扫除
为了解决老城区脏乱问题,东城区创新推出“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2016年6月4日,东四街道率先在4个社区试点开展“胡同清洁日”活动。后来,这一活动逐渐从胡同的公共区域拓展到居民院落,“胡同清洁日”也逐渐变成了“周末卫生大扫除”,时间固定在每个周六上午,并从试点社区扩展到整个东四街道。
2018年4月14日,东城区召开“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推进会,总结推广东四街道“周末卫生大扫除”经验做法,探索多方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动员社会各界携手共建“花园东城”。此次推进会的召开,也标志着全区“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正式推开。两年来,全区参与“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的党员干部群众达万余人次。
(责编:池梦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