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温暖的名词,照顾小孩13825404095是我们生活的避风港。在城里有一套楼房,是我多年来的梦想。
我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村,那里原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贫瘠荒凉的高山荒坡,一年四季风沙频起、干旱少雨。过去人们一提起家乡眼里都是不解和痛苦,有首民谣是这样唱的:“有女不嫁采花郎,吃水要爬三道梁,石厚土薄不打粮,跟着男人去逃荒。”这就是我家乡当时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
那时,我家三四十平方米的小院子里,鸡、牛、羊挤在一起,一年四季都能闻到牲畜粪便的臭味。干打垒的房子四面透风,芨芨草席盖着的屋顶一到雨天,外面大下,屋里小漏,家里能用的东西都被拿出来接雨水,屋里奏响叮叮当当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即便天气晴好,阳光也无法透过牛皮纸糊的窗户照进来,人一进门就像钻进了地洞,住着别提有多憋屈了。家里唯一的家具就是祖传的断了一条腿的八仙桌。最让我难忘的是,那时家里没有厕所,方便的时候就到牲口圈里就地解决,很不卫生。
由于年久失修,饱经风雨的老房子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为了安全起见,每年夏天父亲就会带领家人,把墙根潮湿腐烂的虚土刨去,捡来石块、土坯,对墙体进行加固。有一回在修理房屋墙体时,整理得有些过头,导致墙角裂开了一道缝,眼看墙就要倒了,父亲急忙找来一根木头顶在墙上,这才没有发生危险,那根木头一顶就是七八年。
上世纪70年代末,村里将土地承包给各家各户,我家分到了十五亩上好的土地,父亲高兴地说,辛苦种几年地,攒些钱就可以盖新房了。天有不测风云,1982年夏天,家乡下了一场罕见的暴雨,山洪呼啸而来,我家房子转眼间就没了。政府救济款加上我家全部积蓄作为资金,在大伙的帮衬下,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的新家终于建成了,窗户装上了玻璃,石灰粉刷的墙雪白雪白的,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独立的房间,住在宽敞明亮的新房里,别提多舒坦了。
随后的几年里,父亲闲暇时,会到县城打工挣钱。父亲有一手泥瓦匠的好活,被亲戚介绍到建筑公司工作,几年下来,父亲积攒了一笔数目不菲的存款。
那时,父亲已经不满足原有的那几间土坯房了,他说还要提高生活质量和居住条件。不久,父亲买了一辆崭新的机动车,在建筑公司搞起建筑材料运输,工作虽然十分辛苦,父亲却乐此不疲。很快,我家成了当地的万元户。
1998年夏天,我家推倒原来的土坯房,用红砖盖起了六间砖瓦房,地面铺上了地砖,修了一个很气派的大门,将瓷砖对联镶嵌在大门的两边。家里14寸的黑白电视机也换成了19寸的彩色电视机,还添置了一套当时流行的组合家具和音响。2003年,父亲在县城承包了一家餐厅,红白喜事订餐的人络绎不绝。他瞅准时机,适时扩大经营规模,生意红红火火。
2008年,父亲卖掉了农村的房子,在县城的繁华地段买了一套15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进行了精心设计和装修,购置了全套家具,电视也换成了46寸的液晶数字电视。奥运会期间,爱好体育的父亲,每天坐在舒适的沙发上认真地看着比赛,惬意的生活仿佛让他年轻了许多。
一个家庭住房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个人的生活经历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变化。我家住房从土坯房到砖瓦房再到楼房,从农村一路走来,最终在城市安家。这都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以及安定和谐的良好发展环境。可以这么说,没有党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好生活,没有国家的发展进步就没有我家住房条件的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