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急难愁盼 让老年人享受贴心优质服务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22 02:18

近年来,厂房保洁13825404095湖南省紧盯养老服务的堵点和难点,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整合养老资源,加快构建全覆盖、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多角度探索家门口的养老服务方式,多举措增强精准服务的可及性,让老年人享受到更贴心、更优质的服务。本报今日刊登湖南省部分地方实践经验,供参考借鉴。

湖南省邵阳市全力打造家门口的养老幸福圈

本报记者 王 铭 通讯员 蒋凤明

将养老床位搬进家庭,为老年人提供多种适老化服务,全方位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环境友好度;打通服务老年人的“最后一米”,精准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等服务……近年来,湖南省邵阳市大力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全力打造家门口的养老幸福圈,让老年人享受到更优质、更便捷的养老服务。

养老床位搬进家

日常起居没有辅具、洗澡没有座椅……这些小问题正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生活中的安全隐患,也是当下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需要打通的堵点。邵阳市制订《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实施方案》《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实施细则》,对老年人家庭环境和能力进行评估,实施“一户一策一档案”的适老化改造,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

家住双清区汽车站街道麻子洼社区的胡奶奶瘫痪在床,在睡觉、洗澡、如厕等方面存在种种不便。双清区民政局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为胡奶奶配备轮椅、护理床等适老化设施,还安装了呼叫器、智能网关、烟雾报警器等。老人赞不绝口:“政府提供的这些设备,让我的生活更便利、更安全了。”

截至目前,邵阳市已将4800张养老床位搬进老年人家庭。“全市大力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提升,推进适老化改造,将助餐助洁、助行助医、巡访关爱等养老服务送上门,让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夯实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基础。”邵阳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贴心服务在身边

致力于在家门口一站式解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邵阳市在社区层面衍生出多样化的服务,让优质养老服务成为社区标配,用幸福享老铺就民生底色。

临近中午,在双清区石桥街道金星村和谐公租房小区的居家养老食堂里,前来就餐的老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聊。这里不仅探索建立了政府、企业、社区共同推进的老年人助餐服务合作机制,还打造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开展全托、日间照料、上门服务等,就近解决老年人生活上的困难。

“我在这里住得很舒服,有很多朋友陪我。”入住大祥区城北路街道居家和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彭奶奶脸上挂满笑容。该中心将“养”与“医”紧密融合,为老年人提供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和专业的医疗保障,服务项目涵盖康复护理、日间照料、临时托管、营养餐配送、家庭床位照护等方面,还开设了摄影、书法、养生等课程,不仅帮老年人解决吃饭、护理等生活难题,还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北塔区田江街道探索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建成运营5个日间照料中心、8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造以“五老”为主体的矛盾调解队伍,联合社会力量开展志愿服务,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提升品质有保障

织密基层养老服务网需要多方发力。武冈市湾头桥镇龙泉村的龙奶奶,是武冈市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对象,享受政府免费提供的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等服务。今年77岁的龙奶奶膝下无子、双目失明,生活起居全靠老伴照顾。得益于武冈市开展的“村级老年人关爱专员+五助”农村养老模式试点,龙奶奶和村里的另外7名困难老人实现了生活有助、安全有护、健康有管。

村级老年人关爱专员由村“两委”成员或村儿童主任担任,与志愿者一起为老人提供助洁、助行、助浴等服务以及生活中的其他帮助。

在农村建立关爱服务机制、扩大养老服务队伍的探索,是邵阳市全力完善基层养老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邵阳市多次举办养老领域标准化管理培训班,组织养老机构护理员进行培训,打造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养老护理员队伍。同时,建立由“两平台一中心”(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养老服务安联网平台和养老服务监管指导中心)资源整合而成的智慧养老服务系统,不断丰富应用场景,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安全优质的养老服务。

以为民服务指数换取老年群体幸福指数

湖南省常德市政协副主席、市民政局副局长 邓彬彬

在全面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湖南省常德市持续发力,提升质效,以为民服务指数换取老年群体的幸福指数。2023年,常德市全力推进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全市为60周岁以上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建设了5548张家庭养老床位,提供了37.6万次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强化统筹,满足老年人需求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部署,常德市将养老服务发展摆在突出位置,聚焦群众关切,出台政策措施,完善保障体系。发布全市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编制中心城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成立了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领导小组,高位推动,干在实处,以老年人的满意度为标尺统筹全局工作。

聚焦老年人需求,全市对拟服务对象进行摸底走访,确保对象选择精准,再根据老年人家庭环境和能力评估结果,制订方案,促进居家环境改善。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不断解决居家老年人的实际困难,让老有所养更有质量。

精准施策,“六化”建设出实效

常德市严格对标相关要求,对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实行全方位、全链条、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逐步摸索出“六化”建设模式,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更加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对象识别精准化。通过摸清底数、信息公开、建立台账,准确掌握失能老人数量及相关情况。

项目内容标准化。制订项目实施方案、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改造项目和老年用品配置清单、养老床位智慧化建设项目及服务指导目录等规范性文件,明确对象确定、服务内容、服务标准、要素保障、质量监管等方面,统一规范项目建设内容。

工作人员专业化。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项目实施需要开展的调查摸底、能力评估、床位建设、上门服务、智慧化建设等工作进行专题辅导和现场指导。各地举办养老护理员培训,培养了一批熟练掌握居家照料、家庭护理、探访关爱等技能的养老服务人员,为服务市场化、可持续化提供人才支撑。

服务内容精细化。结合老年人个性化需求,制订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一户一策”方案;根据老年人实际需求,制订上门服务照护计划,建立上门服务“一人一册”档案。

项目建设数字化。通过开展摸底调查和老年人能力评估,建立服务对象基本信息数据库。市本级升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全面建成并优化县(市、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养老服务企业信息平台、微信小程序等日趋成熟。

项目监管全程化。通过旬报制度掌握项目进展;常态化开展督查指导,发现问题重点交办;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项目实施中期、后期和验收阶段进行评估,重点监控项目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对项目实施实行全过程监管。

项目带动,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常德市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着重从补短板、提亮点、促提升3个方面发力,在设施建设、机构培育、人才培养、服务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通过项目带动,全市已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县级福利院、街道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已实现全覆盖,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引进多家省内外专业优质资源参与全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在全面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同时带动就业,全市新增养老从业人员1000余名。

增量增效增色 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

湖南省桃源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罗梓铭

近年来,湖南省桃源县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牢牢把握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以方便可及、安全优质的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探索打造覆盖城乡、普惠优质、专业高效、智慧关爱的县域养老模式。

健全网络,扩面增量。桃源县坚持统筹城乡、便利可及,将养老服务送到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投入资金改建、扩建3个乡镇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28个乡镇(街道)依托现有养老机构设施升级建成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全县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415个,今年为1200多位失能老年人开展上门服务4万余次,县域“15分钟养老服务圈”基本形成。严格落实养老用房与住宅小区建设“四同步”,新建小区100%配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不优、配建不足、效用不高等短板,有针对性地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按照“扶得起、建得起,得实惠、可持续”的原则,投入资金新建、改建9个村级互助养老服务中心,为农村留守、空巢等老年人提供暖心服务,打通农村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为6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将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

聚力破题,提质增效。桃源县下发《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实施方案》《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等,将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发为老服务公益性岗位,支持用人单位发放养老从业人员一次性入职补贴、养老服务岗位补贴,稳步提高一线工作人员待遇。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技能培训,减轻失能老年人家庭负担。推动全县养老机构和就近医疗机构签订医养服务协议,建立医养结合合作机制,定期开展巡诊、义诊和慢性病康复指导等活动,实现优质医疗与养老资源互享互助、共同发展,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开展老年健康科普知识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五进”活动,面向老年人及照护者宣传普及老年健康科学知识和相关政策。筑牢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屏障,深化源头治理,补齐短板弱项,做深做实做细“一院一策”整改,科学、合理、高效地解决养老机构消防安全问题。

数字赋能,服务增色。桃源县成立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整合服务机构资源,融合政府托底、社会化购买方式,探索“物业+养老”“家政+养老”等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等服务,并对服务过程及资金进行全流程监管。开发“桃源县居家养老”微信小程序,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助急、助浴、助行等6个类别的38项服务。老年人及家属根据服务需求点单,实现“足不出户、服务上门”。在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中,为有需要的老年人家庭配备智能化设施,将家庭养老床位纳入24小时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护范围,为老年人搭建安心养老屏障。

湖南省麻阳县推动智慧养老升级 实现医养融合发展

张 璐

今年以来,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探索本地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依托专业机构建立智慧医养服务中心,具备远程调度、互联网医疗、健康预警等功能,让老年人享受更优质的居家养老服务。

麻阳县智慧医养服务中心拥有30多个临检科室,能完成300余项常规、特色检查项目及保健项目。该中心以健康管理为入口、互联网医疗服务为支撑,依靠专业机构和团队,提供以慢性病管理、健康照护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自成立以来,中心已开展健康评估服务2000余人次。

据麻阳县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智慧医养服务中心打造全县老年人健康数据库,实现对全县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监管、调度,为老年人提供政策咨询、紧急救助、康复护理、日间照料等服务。

据悉,近年来,麻阳县优化养老服务布局,打造中心敬老院、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立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打通服务老年人的“最后一公里”。为了补齐医养结合短板,该县在医养服务扩面,打造了由医生、康复治疗师和护理人员组成的团队,为社区居家失能老年人、康复期的老年人等提供医疗护理服务,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医养结合服务。

探索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的幸福路径

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黄 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面对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形势,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积极推进基层养老事业、培育社会养老产业、优化养老发展环境,探索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的幸福路径。

坚持全局性规划,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雁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工作,针对改制企业腾退公房、政府闲置办公用房、新建小区配套建设用房进行摸底,解决养老服务用房41处。制定扶持政策,推出减免房屋租金、规划建设指导、医养共建共享、人才市场培育、加强关怀帮扶、建立激励机制6条措施,在落实各项补助资金的同时,大力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对已建成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行奖补政策。实施支持性电价政策,对养老服务企业用电执行居民价格。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动社工专业服务和志愿者服务相结合、便民服务和公益服务相结合,多措并举发展社区养老服务。

坚持全领域创新,为高规格标准提供示范指引。雁峰区推进机构养老连锁化、专业化,引导专业养老服务企业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全托式养老服务,以及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的系统构建和资源整合,促进涉老服务的多元化融合创新发展。推进服务对象精准化、信息化,采取电话采集、入户采集、信息整合等方式,建立60岁以上老年人信息库。对全区65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开展能力评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老人能力评估工作的常态化、精准化,便于有针对性地提供各项养老服务。推进服务内容多样化、普惠化,提高活力老人养老服务水平,开展失能失智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加强对特殊困难老人、失能失智及高龄老人的照护服务。

坚持全方位整合,为高水平服务提供品质保障。雁峰区探索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目前已建成1个区级区域养老服务中心、5个街道级区域养老服务中心、31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所)和7个农村养老互助服务设施。现有公办特困供养机构2个、民办养老机构8个,社会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常年保持在80%以上,形成“兜底+普惠+多元”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发展市场主导的社区长者幸福食堂,推出以长者幸福食堂建设为抓手的连锁化市场运营模式,实现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引入养老机构、餐饮企业参与长者幸福食堂的连锁运营。在开展老年助餐服务的同时,长者幸福食堂还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健康指导、心理疏导等服务,不断满足老年群体的社交娱乐需求。发展精准高效的居家上门服务,重点关注空巢、独居等老年人,今年已开展居家上门服务近5万人次。积极探索居家上门服务新模式,引入养老服务连锁品牌,精准对接辖区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打造“乐享居家养老服务超市”等名片。建立智能化管理平台,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订单式、套餐化的养老服务。